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然而這整個過程是伴隨著諸多不穩定性因素而波動推進的。本文立足于價格總水平的變動問題,分析物價水平的變動情況,并進一步分析其變動的相關原因。
關鍵詞:改革開放;CPI;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中圖分類號:F72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01
一、改革開放以來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態勢
從1978—2014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的走勢來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物價水平總體上基本平穩(見圖表1),但經歷了6次源于通貨膨脹和1次通貨緊縮所導致的波動(見圖表2)。
如圖表1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CPI總體水平保持基本穩定。由圖表2可知,主要的6次通貨膨脹發生在1979—1982年、1984—1985年、1988—1989年、1993—1995年、2007—2008年、2010—2011年,相應的峰值分別為7.5%(1980年)、9.3%(1985年)、11.8%(1988年)、24.1%(1994年)、5.9%(2008年)、5.4%(2011年),1次通貨緊縮發生在1998—2002年,其中1999年下降幅度最大,為1.4%。
二、改革開放以來物價總水平變動的原因
(一)社會總供求關系的變化
1998年以前,我國基本處于“短缺經濟”下,社會產品供不應求。且由于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較為滯后,原材料、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工業遠遠落后于加工業,這便導致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的嚴重失調,社會有效供給嚴重不足,使物價水平容易產生較大幅度的波動。1998年以后,我國社會總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轉變為“過剩經濟”,整個國民經濟形成總供給大于總需求,部分行業特別是消費品生產行業生產力相對過剩的買方市場,導致產品大量積壓,使商品價格不斷下降。2003年至今,由于居民收入增長緩慢,消費需求相對不足,工業消費品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等,使價格總水平呈現出日益溫和、平穩的增長態勢。
(二)經濟增長的推動
據統計,1978—2014年期間的居民消費水平(CPI)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體上是一致的,但二者變化趨勢之間的相關性具有一定時滯。GDP的增長率在1978年、1984年、1987年、1992年、2007年、2010年達到峰值,分別是11.6%、15.2%、11.7%、14.2%、14.2%、10.6%,而CPI的增長率分別在1980年、1985年、1988年、1994年、2008年、2011年達到峰值,分別為7.5%、9.3%、18.8%、24.1%、5.9%、5.4%。即從經濟增長傳到到價格總水平上升的過程中,存在大約1—2年的時滯。自2000年后,GDP與CPI的相關性明顯減弱,GDP一直保持8%左右的增長速度,而CPI的增長速度多維持在2%左右。
(三)居民收入水平的變化
1978—1996年期間,由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實施,農村生產力得到極大程度的解放,農民生產積極性有效提高,加上國家采取的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等一系列措施,使得農民收入增長較快;同時,由于該階段企業產權關系不明晰、財務會計制度不健全等,使企業行為短期化現象比較嚴重,大部分的收益都用于發放職工工資、獎金及福利,從而使得城鎮職工的收入增加也較快,從而拉動物價水平的上漲。但1997年以后,居民收入增長態勢明顯放緩,1998年因國企改革導致的失業職工數量增加,未來預期收入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曾導致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引發物價下跌。2003年后,我國居民收入增長態勢趨于平穩化,從而物價水平也保持基本穩定增長態勢。
(四)政策性因素
第一,價格及匯率改革。改革開放以前,由于國家通過對企業實行物資配額、對基本消費品實行票證配給等方式直接參與實物分配,以及國家強制儲蓄(即強制購買國庫券)、國家直接干預價格等方式,使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平穩的狀態。改革開放后,隨著逐漸放松部分商品的價格與匯率管制,逐步取消部分消費品票證配給,使長期以來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得以釋放,從而導致價格總水平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第二,對外開放程度提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較大幅度地降低關稅、非關稅或消除其他貿易壁壘等措施,是非經濟因素對價格形成的干擾與扭曲作用減少,促使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國內一些重要商品逐步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國際市場價格被傳導到國內市場并對其產生相應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價格總水平的波動。
參考文獻:
[1]逢錦聚.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和基本經驗——紀念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J]. 南開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2]易綱.改革開放的歷程和理念[J]. 2013年冬季CMRC中國經濟觀察(總第36期),2014.
[3]王一軍.新時期我國價格運行趨勢分析及對策[J].經濟研究參考,2003(41).
作者簡介:謝永樂(1991–),男,苗族,湖南邵陽人,就讀于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財政金融及物價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