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時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步伐加快,各行各業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公交企業若想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取得突破式的發展,就必須將管理因素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推動器,不斷提高和優化企業的內部控制。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信息工具的廣泛普及,公交企業在建設內部控制制度時,要充分利用電子信息系統,提高管理效率,從而實現長遠穩定發展。
關鍵詞:公交企業;信息時代;內部控制;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2-0000-01
公共交通企業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盡職地為千萬乘客提供運輸服務。雖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但隨著公交企業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投入越來越大,使得公交運輸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員工薪酬普遍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勞動強度較大,一線員工面臨青黃不接的用工荒,員工整體素質不高……這些是目前公交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交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
公交企業肩負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壓力,其發展好壞直接影響城市的日常秩序,是城市中不能缺失的基礎性行業。公交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經濟性和社會性兩面屬性、零散的收入和對象、固定性成本費用大、運營利潤增長緩慢和固定資產比例較高等幾個特點。近年來隨著市民對環保意識的增強,也為了提升企業形象,公交企業在高等級車輛購置、人員服務水平提高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也使得企業形象有所改觀,但企業效益卻每況愈下。在企業無自主定價權的情況下,企業惟有通過自我加壓,向企業內部管理要效益,加大內控管理力度,尋求管理成本的進一步下降。
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公交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公交的票價不同于其他行業的產品價格,不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由于缺少市場競爭的沖擊,使得企業的整體缺乏活力,工作效率不高。這直接給公交公司的內部控制帶來壓力。在政府賦予公交行業壟斷性的體制庇護下,公交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整體的內控制度缺乏風險預測、控制應對措施,并且由于部門之間信息化辦公水平低,導致信息溝通不暢,無法實現高效配合。
(二)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效果不理想
公交企業由于沒有完善的監督體制和獎懲機制,導致企業的內部控制度執行效果不理想。一些規模較大的公交企業績效考核機制流于形式,而一些小規模的公交企業甚至都沒有相應的績效考核,所以導致員工缺乏一定的約束力,部門隨意性也相對較強,使得既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很多方面疏于管理,執行效果不理想。
(三)缺乏對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
固定資產在公交企業資產結構中占比較大,對固定資產實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減少公交企業的固定資產損失。但是目前很多公交企業都沒有信息化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概念,使得企業對固定資產缺乏實時監控。目前,公交企業對固定資產的信息化管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固定資產投資配套措施不完善
很多公交企業投資固定資產沒有長遠規劃,只注重短期利益,使得固定資產投資與企業發展長遠目標相違背。有公司因高等級新能源營運車輛購置后無處安裝充電裝置,導致新能源公交車無法上路運營,只能在停車場曬太陽。
2.利息支出過多
由于固定資產投資金額較大,公交企業大多采用銀行借款融資購置公交車輛,導致其增加借款金額劇增,利息支出如滾雪球般使企業不堪重負。有些公交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甚至達到260%,企業經營舉步維艱。
3.資金流動風險性大
公交企業的固定資產比例大,并且回收周期長,這造成企業的資金周轉率較低,目前很多公交公司對資金鏈的管理不科學,給企業帶來潛在風險。
(四)運營成本控制力度不夠
影響公交企業的運營成本的因素眾多,其中主要的有:燃料費用、車輛折舊費、事故損失費、車輛維修保養費和駕乘員工工資等。近年來,隨著CPI的上漲,各類成本都一路上揚,帶動了公交企業各類成本也扶搖直上,企業的燃油費用增加、員工工資成本上升、維修保養費用支出變大,使得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矛盾沖突日益嚴重。
三、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提高公交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
(一)轉變內部控制思維
傳統的內部控制工作主要是設置崗位,用“人控制人”的方式來實現內部控制效果。而在信息化技術條件下,公交企業要改變人工控制思維,解決人為操作導致的內控工作質量較低和內控效率低下問題,應該運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構建新的內控信息化平臺,健全信息化系統,更新控制理念,設置合理的信息控制規則。其次,公交企業要設定合理的計算機程序和控制手段,將人工控制轉變成為控制規則和信息系統集成之間的問題,保證信息化平臺的規范性。
(二)優選、創新內控信息化技術
信息化技術已然將社會科學和計算機應用技術融為一體,公交企業要根據內控信息化要求將信息系統轉化成為信息化管理平臺,不斷建設、完善信息化平臺。公交企業可以將信息化平臺為基礎,保證平臺的信息質量,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其次,公交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認識自身的內控信息化需求,從實際出發定制或者革新內控信息化技術,可以將信息管理軟件或者系統上線進行二次開發,移植內部信息系統模型,規范化計算機應用軟件,從而提高內控工作質量。公交企業運營信息化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公交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電子信息系統,實現辦公信息化。
(三)要培養信息化復合型人才
公交企業要不斷培養并招聘具有公交企業管理知識和內部控制知識的信息化人才,保證信息化技術應用的流暢性,提高計算機程序、數據庫文件、制度、規程等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實施水平。公交企業可以加強對內控人員的培訓指導工作,提高管理軟件的應用程度,以便發揮信息系統設備的應用作用。同時公交企業要加強對內控信息化日常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人員的信息化工作意識,提高信息化軟件的日常運用程度,進而實現計算機程度和語言在內控工作員工中的應用,滿足內控信息化要求。
“互聯網+”的時代已經來臨,公交企業作為傳統型企業的典型,要認清形勢,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運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加大對公交企業的資源整合與管控力度,結合公交企業的內控運行流程進行企業管理和績效考核,多角度為進一步提高公交行業的發展水平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婷華.淺析我國公交公司的內部控制[J].無線互聯科技, 2012(10).
[2]王剛.淺談公交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與創新[J].公用事業財會,2011(03).
[3]劉峰.論信息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改革創新[J].現代經濟信息,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