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海梅 許紅梅
?
握持方法在新生兒沐浴中的應用
侍海梅許紅梅
目的:觀察握持新生兒手對減少新生兒沐浴中啼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6~12月婦產科足月新生兒120例,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臥沐浴墊淋浴方式;試驗組采取同樣沐浴方式的基礎上工作人員在沐浴過程中間斷握住新生兒的手,迎合新生兒的握持反射,減少新生兒沐浴中啼哭。觀察兩組新生兒在沐浴過程中啼哭時間及擁抱反射次數。結果:試驗組新生兒啼哭時間短于對照組,且新生兒擁抱反射次數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沐浴操作中采取握持能有效縮短新生兒的啼哭時間,減輕新生兒對沐浴的恐懼感。
新生兒;沐浴;握持反射
新生兒沐浴是婦產科母嬰同室的一項必不可少的護理措施,正常新生兒出生后第2天開始沐浴,母親患傳染性疾病的新生兒出生后4~6 h且生命體征平穩者可予沐浴。沐浴的頻率為每天或隔日1次,沐浴方式包括淋浴式和盆浴式,盆浴式沐浴存在交叉感染不安全因素且操作過程復雜、費時,淋浴一般是醫院常選的一種沐浴方式。我院選擇的是臥沐浴墊淋浴方式,使用的是斜面、漏孔的沐浴設備,優點有舒適、操作便捷、沐浴設施易清洗,實行一人一次性消毒方巾,用后及時更換,能保證消毒隔離安全[1]。傳統的沐浴是將新生兒放在沐浴墊上,新生兒出生時即具有覓食、吸吮、吞咽、擁抱、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對強光、寒冷、疼痛的反應,尤其對冷刺激可引起明顯反應,表現為出生時離開母體環境,溫度驟降就啼哭[2]。而沐浴過程中穿脫衣服、接觸沐浴設施時外界環境冷的刺激等,則易引起新生兒啼哭和泛化反應[3],即表現為不停的啼哭、四肢抖動、產生擁抱反射、握持反射增強等,這不僅給新生兒帶來不良情緒,給家中沐浴帶來困擾、增加家人的擔憂,同時給工作人員也增加了沐浴難度。我科通過觀察、實驗研究發現采取握持這一簡單、易行的操作,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明顯減少了新生兒在沐浴中哭鬧現象,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6~12月在院足月未合并并發癥的產婦所分娩的新生兒120例,男30例,女30例。平均出生天數(3.5±1.21)d。平均胎齡(37.80±3.25)周。平均體重(2850±284)g。剖宮產25例,順產95例。新生兒無合并畸形及其他疾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兩組新生兒的性別、胎齡、出生天數、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新生兒沐浴方式均采取臥沐浴墊淋浴方式,體位均采取側臥或仰臥,環境水溫、沐浴步驟、用時均一致。計時方法采用電子秒表從將新生兒放置在浴盆上開始沐浴計時至最后沖凈全身皮膚結束,沐浴全程時間均為4 min以內,計算新生兒累積啼哭時間,同時測量新生兒沐浴過程中擁抱反射次數。沐浴前準備好沐浴用品嬰兒包被、大小毛巾各1條、清潔毛衫、尿不濕、浴液、梳子、石蠟油,調節室溫在25~28 ℃,相對濕度在50%~60%為宜,水溫在38~40 ℃,沐浴前30 min不喂奶。由科室年資較高、經驗豐富的護士負責新生兒沐浴。
1.2.1對照組沐浴順序為先用適宜溫度(38~40 ℃)的水沖洗新生兒全身皮膚,適應水溫后使用沐浴乳按從頭到腳順序逐一清洗,最后再用溫水將全身泡沫沖凈,此為沐浴整個過程。
1.2.2試驗組沐浴過程同對照組,試驗組新生兒干預措施為沐浴過程中工作人員保持有一只手間斷握住新生兒的手,可以是新生兒的1只或兩只手,在沐浴過程中根據操作需要,工作人員可以左右手交替,保持1只手握住新生兒的手,另1只手進行擦洗沐浴乳逐一清洗。
1.3效果觀察新生兒在沐浴時出現兩上肢外展并伸直,手指張開,然后上肢屈曲回縮,計為1次擁抱反射。計數其在整個沐浴過程中發生的擁抱反射次數,同時由專人用電子秒表將新生兒在4 min沐浴過程中每次啼哭時間進行計時,最后將各次啼哭時間累積相加。觀察新生兒的擁抱反射和啼哭情況。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新生兒沐浴反應比較±s)
新生兒離開母親的子宮,外界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并且會感到恐懼,輕微的刺激即可引起泛化反應,而沐浴時沒有了衣物及包被的包裹,對浴盆及溫水的刺激產生極度不安全感,擴大其恐懼感,新生兒會以啼哭方式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感情[4]。很多時候新生兒基本上從沐浴開始一直持續啼哭至沐浴結束,從醫學角度來說啼哭可以使肺臟膨脹、充氣、增加新生兒的肺活量,但是良好的沐浴可以使新生兒有安全感,減少不愉快的情緒,進而使其逐漸喜愛沐浴,為以后沐浴奠定基礎。婦產科工作節奏快、事務繁忙及部分護士工作責任心不強,予新生兒沐浴時因簡單、程序化的操作使得沐浴中的新生兒啼哭不止甚至驚恐不安,擁抱反射頻頻發生,導致一些家屬不愿意配合拒絕沐浴,產婦及家屬對病區護士的滿意度也大大降低,從而亦阻礙了優質護理工作的開展。本次試驗中予對照組新生兒沐浴的工作人員是責任心強、有豐富經驗的高年資護士,在給新生兒常規沐浴中啼哭時間、擁抱反射次數均多于試驗組,整個沐浴過程吵雜、忙綠,工作人員情緒容易煩躁,而在給新生兒沐浴過程中增加握持新生兒手這一動作,正迎合了新生兒的握持反射,使其產生安全感,能明顯減少啼哭,其次握持也相當于對新生兒進行的撫觸[5],其操作簡便、易行,既能保證沐浴過程安全又可以滿足新生兒心理需要緩解恐懼感,提高其舒適度。握持不僅可以用在新生兒沐浴操作中,在護理新生兒操作的各個方面、領域都可應用,大大提高了護理工作的效率及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1]李莉.介紹一種新生兒沐浴裝置[J].全科護理,2014,12(21):1931-1931.
[2]艾學云.兒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7-16.
[3]張心梅.新生兒沐浴體位的探討[J].健康之路,2014,13(11):66-67.
[4]馮燕.300例新生兒啼哭的辨別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270.
[5]趙柯鰻.淺議新生兒沐浴撫觸的臨床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135-136.
(本文編輯陳景景)
215007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八區
侍海梅: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4.032
20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