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文 陳小寒 胡暉暉 劉秀云 黃 榕
?
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吳開文陳小寒胡暉暉劉秀云黃榕
目的:探討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將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封閉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金字塔式護理管理模式。采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個人與社會功能量表(PSP)評價兩組康復效果。結果:兩組干預6周后NOSIE和PSP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金字塔式管理模式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協調和管理水平,促進護患之間的溝通,維持穩定融洽的護患關系,更好地開發節約人力資源,發揮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主動性和主人翁精神,促進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康復及社會功能的恢復,利于其回歸社會。
精神分裂癥;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康復
在衛生部要求大力開展優質護理工作的形勢下,為適應社會的整體發展,突破舊有的模式管理方法,創新建立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勢在必行。金字塔式管理模式,模式簡易、體系穩定、責權明晰、運用簡便,且執行快,將其應用于精神科的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是一種創新的管理形態。本研究把金字塔式管理模式應用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治療中,效果較好,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8~11月福建某專科三甲精神病醫院兩個男病區精神疾病住院患者200例。標準為:(1)住院時間>1周,病情基本穩定,對藥物無明顯副作用,能配合治療,自知力部分恢復。(2)選取研究患者的臨床檢查要達到ICD-10精神疾病的診斷指標。(3)入組前經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N-BPRS)評分≤35分。(4)排除意識障礙、極度興奮、躁動或其他嚴重的軀體疾患、嚴重潛逃、自殺、自傷、及沖動性行為等患者。患者年齡17~60歲,平均(36.5±11.2)歲;病程3 d~36年,平均(11.0±9.5)年。學歷:大學10例,高中24例,中專8例,初中122例,小學36例。精神分裂癥180例,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7例,情感性精神障礙9例,器質性精神障礙4例。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學歷、病史及診斷差異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常規精神科封閉式護理管理模式,實施時間為6周。由護士長為管理者,分配任務給各個責任護士,責任護士按層級實行分組責任包干制,再由責任護士分配任務給每個病室的管理組長。
1.2.2觀察組實施金字塔式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2.2.1金字塔式護理管理結構結構為三角型,由護士長為塔尖;責任護士為中層,中層中以職稱分層,主管護師為首,下面為護師和護士;患者為下層,患者中組長為首,下面為成員。由責任護士推鑒每病室管理組長候選人,再通過民主投票推選1例患者為組長,每一組長下層有9個成員。
1.2.2.2規范并履行各項職責及義務包括病室規章制度,組長和成員的職責分工及義務。1.2.2.3責任護士對管理組長實施集體的培訓并設管理監控組包括組織活動、衛生、床位、日用品、點心柜及家衣等。各管理組實施心理干預,由組長再組織患者進行每天的活動及康復訓練,如進餐、服藥、晨晚間護理、娛樂康復活動等。同時實行分組日工作安排:周一管理生活日用品;周二定期修剪胡須和理發,洗澡;周三安全檢查和大掃除;周四娛療活動,團體訓練;周五個人衛生自理及寢室衛生評比;周六點心柜及家衣整理;周日會客。
1.2.2.4自行設計評分表將評分表張貼于每個病室,每天由組長用蓋章評定最優秀的成員,組長的表現由責任護士評定,每周組織1次總評比,評分欄公示于康復墻,評出優勝的病室、康復成員及管理組,給予精神與物質的獎勵,同時掛流動紅旗以激勵每個患者。
1.2.2.5由經過量表培訓的主管護師對患者進行量表評分,最后將評定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兩組間的差異。
1.3評價工具與方法由1名經過培訓的主管護師對患者采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個人與社會功能量表(PSP)進行評定,干預前、干預后(訓練6周后)各評定1次,將兩組評分進行比較。(1)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評定患者的行為改變、人際交往、日常生活、病室活動的能力改善等。量表共有30項,每項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各項的標準為:無;有時是或有時有;不常發生;經常發生;一直是或幾乎總是如此。30項評分體現了患者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整潔、激惹、遲緩、精神表現、抑郁7個方面表現,結果分析包括因子分、總積極分和總消極分。總積極因素因子分值越高、總消極因素因子分值越低,就體現患者適應社會能力越好,康復效果越好。其信度為0.746,效度為0.553[1]。(2)個人與社會功能量表(PSP)是由Morosini P.L等(2000)制定的一個評估患者社會功能的量表,自2005年首次引進中國(中文版)更適合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人際和社會功能的評估。共有4個維度,1個總分。4個維度評估患者工作和學習社會活動、個人和社會關系、自我照料、干擾和攻擊行為等4個方面的功能。運用“無”“輕”“中度”“偏重”“重度”和“極重”6個等級為評定標準。先通過4維度評定,再得出綜合總評分。總評分在1~100分范圍內,患者評分在1~30分為功能極差,需密切支持或監護;評分31~70分為有些殘疾;評分71分~100分表明其僅有輕度功能損害。各維度有各不同的評價,總分越高提示社會功能恢復效果越好。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干預前后兩組患者NOSIE評分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NOSIE量表效果評分(分,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OSIE量表效果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干預前后兩組患者PSP評分比較(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PSP量表評分結果比較(分,±s)
注:兩組患者干預前后PSP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應用的可行性隨著醫學模式逐漸改變,整個社會需求和對精神疾病的逐步認識,封閉式精神科病房的管理模式也必然需要改變,這也是精神科工作新的課題。由科學管理之父佛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創立的金字塔式管理模式,此組織形態是立體的三角錐體,等級嚴謹,逐層分級管理,如高層、中層、基層,這原本常見于傳統生產企業中的一種組織形式,常應用于較穩定的環境。而慢性精神病患者長時間與家人分離或反復發作而住院治療,舊有護理管理模式單一、封閉,極容易形成孤獨、慵懶、行為退化、情感淡漠等。精神科病房作為較為穩定的組織結構,給予制定規章制度,明確職責及義務。分層分組管理護理人員,實行責任制小組包干,分工和責任清楚透明、確定,各級護士的責任感和主動服務的意識明顯增強[1-2]。對護士根據不同層級實行分組責任包干制進行管理患者,使護患關系密切,崗位設置合理,提高了護理人員的積極主動性,減低了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率,讓患者得到了連續、全程、安全、無縫隙的治療及護理。不同層次級別的護理人員團結合作,保障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保證了臨床護理質量的提高[3]。它能體現護士能級與患者護理等級的相對應,充分挖掘了護士的潛能,提高了臨床核心能力,體現護士的專業價值[4]。同時將康復期患者進行分層結構式管理,讓其在護理人員的帶領下參與到病房的管理中,給予康復訓練與任命,制定其分工職責及義務。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協調和管理水平,而且節約了人力資源。
3.2金字塔式管理模式可提高治療效果表1可見,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NOSIE評分包括各因子,總積極,總消極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患者的社會功能、社會興趣、整潔因子,總積極分顯著提高,激惹、精神表現、遲緩、抑郁因子,總消極分均明顯降低。康復期精神病患者以陰性癥狀為主,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及心理干預,組織患者參與團體活動,參與到病房的管理,不僅可以改善患者懶散、孤僻、淡漠的癥狀,而且可以維護病房安全的環境。同時將評分表公開,保證公平公正評比,調動了患者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分層進行評分也有利于調動管理組的積極性,可喚起患者心理的愉快感和滿足感及對生活的興趣。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轉移其病態注意力,克服焦慮、抑郁、恐懼等惡劣情緒,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改善患者的癥狀及提高治療的效果。
3.3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表2可見,通過6周干預后觀察組PSP評分值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精神病患者多數采用較長時間封閉式的住院管理方法,導致患者與社會脫節,容易出現精神衰退和社會能力缺陷。護理人員與患者面對面交流、溝通,為患者營造了一種充滿安全與信任感的支持環境,激發了患者參與到管理中的興趣,患者的行為由剛開始的被動逐漸轉變為積極主動,從而改善了患者終日在病區無所事事、懶散、退縮行為,讓住院生活變得充實,延緩和防止了患者的精神和軀體的衰退。觀察組患者也會主動與責任護士進行交流,發現問題提出可塑性意見與建議,護患之間的交流也在不斷增加,在每次的集體比賽中,患者之間認識到相互關愛,得到對方的關注,集體的榮譽感得到了提升,使他們感覺這是在一個幸福有愛的大家庭生活,幫助患者重拾信心,建立友誼,加強患者的社會交際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社會興趣,為回歸社會做好提前準備。團體的活動讓患者之間能互相交流對疾病的體驗,互相提供支持和理解,正視現實,消除負性認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5]。
在工作中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發展,這是對護理工作者的考驗。本研究結果表明,金字塔式管理模式,讓護理人員與患者共同參與到病房的管理,不僅能調動護士與患者的積極性及促進護患的溝通協調,而且對于改善慢性精神患者的癥狀,活躍其思維,延緩精神衰退,還發揮了患者主動性及主人翁的精神,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病情及社會功能的康復,可以應用于精神科臨床護理工作中,但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民主、公平及制度化,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
[1]郭燕紅.衛生部加強臨床護理工作相關文件的介紹及解讀[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3):9-10.
[2]劉芳環.護理組長負責制在心臟外科ICU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28-29.
[3]王華.護士分層次管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4):27-29.
[4]朱蓓,任艷.護士分層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2):899-900.
[5]杜珊菊,周玉萍.團體教育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效果的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2):3521-3524.
(本文編輯崔蘭英)
350008福州市福建省福州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精神五科
吳開文:女,本科,主管護師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4.067
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