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芳
?
·康復護理·
雙向轉診護理模式對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
李淑芳
目的:探討雙向轉診護理模式對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方法: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從2013年9月~2014年9月未經轉診收治的腦卒中患者中選取300例作為對照組,并對其進行常規護理;從2014年9月~2015年9月經轉診收治腦卒中患者中選取300例作為觀察組,并對其進行雙向轉診護理。結果:觀察組腦卒中患者的疾病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結論:雙向轉診護理模式能促進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明顯。
雙向轉診護理模式;腦卒中;早期康復;影響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醫療的改革,各區醫院加入改革的行列。然而我社區目前還停留在對居民建立檔案和慢性病的跟蹤上,缺乏對專科疾病的居家照護[1-2]。腦卒中是一種慢性疾病,多數患者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且廣泛存在明顯的抑郁和焦慮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和生活質量。患者出院后由于社區護士對患者不了解,導致患者的護理水平差,加之,患者對不同護理人員的心理、行為接受不同,導致并發癥的發生以及再次復發,縮短生存期,因此,我院將采用雙向轉診護理模式。雙向轉診是根據病情需要而進行的上下級醫院間、專科醫院間或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間的轉院診治的過程。該模式順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國際醫學的發展趨勢,更好地促進社區關于腦卒中患者居家照護服務體系建立和發展,滿足其身心需要,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從2013年9月~2014年9月未經轉診收治的腦卒中患者中選取300例作為對照組,男184例,女116例;平均年齡(63.26±12.37)歲;患者中常住人口267例,暫住人口33例;初中及小學文化水平患者62例,高中文化水平患者90例,專科文化水平患者107例,文盲41例。將2014年10月~2015年9月轉診收治腦卒中患者中選取300例作為觀察組,男182例,女118例;平均年齡(62.38±12.84)歲;所有患者中常住人口257例,暫住人口43例;初中及小學文化水平患者52例,高中文化水平患者96例,專科文化水平患者112例,文盲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水平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由社區護士采用隨訪護理或者家屬家庭照顧,并未建立健全的護理交接制度,調查時由社區護士負責登記患者詳細信息,如病情、日常生活能力、病情程度(意識、感覺運動功能、肢體活動能力等)情況。
1.2.2觀察組腦卒中患者采用雙向轉診護理,主要內容[3-6]:(1)查閱國內網以往醫院-社區進行的雙向轉診護理經驗。制定相關研究課題和實施模式。(2)選取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確立工作任務,做到責任到人。從我院護士中挑選責任心強護理能力優秀護士參加此次項目。(3)成立醫院-社區雙向轉診護理小組,對腦卒中患者建立檔案。以選取的優秀護士作為此次項目中雙向轉診護理小組組員,以我院優秀科室護士長作為組長。為此次研究患者建立信息檔案庫。(4)建立醫院-信息交流系統,進行出院前心率、血壓、質量檢查等。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信息交流。將患者信息輸入我院建立的患者信息庫中,以便患者在我院治療時能及時了解其信息,方便治療。并且選取護理人員對社區患者進行探訪,核對患者相關信息,糾正出入點,補充信息,做好備份。如對患者的住址,聯系方式、病程、平時用藥、近來狀況等信息都要進行補充。要求我院信息庫中要有腦卒中患者的血壓、體重、血糖、心電圖、血脂等各項指標的檢查信息。(5)交接護理項目。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體檢,具體內容包括對腦卒中患者血壓、體重、血糖、心電圖、血脂等各項指標進行檢查。每年最少進行4次檢查,并定期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指導,如腦卒中疾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治療方法、預防措施等;并對患者發放健康知識問卷,要求患者進行答卷,答卷結束后護理人員收集試卷,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定期對患者召開知識講座,邀請我院資深醫師進行講課。對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將實際護理項目落到實處。對于病情較輕患者走訪治療,對于病情稍重的患者轉入我院進行治療,而醫院治療后好轉的患者可轉入家中進行康復訓練等。(6)進行患者生活質量調查。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調查,建立生活質量調查表,記錄患者相關信息,以備后續的總結使用。(7)收集整理資料,得出研究結果。對此次項目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對所獲結果進行報告。
1.3觀察指標觀察雙向轉診護理工作開展前后患者對腦卒中疾病知識知曉率以及患者生活活動能力恢復情況。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表,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小便、上廁所、床椅轉移、行走(平地45 m)、上下樓梯。總分為100分,>60分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為中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39~20分為中度功能障礙(生活依賴明顯),<20分者為完全殘疾(生活完全依賴)。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情況比較(例)

表2 兩組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分,±s)
注:兩組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雙向轉診”是一種成功的新型醫療協助模式,但國內缺乏統一的轉診標準及切實有效可行的雙向轉診條件,也沒有相關的程序和監督管理方案,由于大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功能定位不明確[7-10],社區衛生服務團隊的建立和合作機制尚不完善,導致腦卒中患者出院后護理跟不上。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有40%的腦卒中患者存在嚴重的殘疾,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會能力均受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普遍偏低。而國外社區護理的發源地英國,其社區服務的工作由社區護士完成,社區護理的新模式側重點主要是以護理合作方式提供直接的專業護理服務。因此結合相關改革事例,我院將實施此次護理模式改革。本次實驗研究內容主要是:建立醫院社區雙向護理模式信息系統,并以建立檔案的形式,對轄區的腦卒中患者進行統一管理,了解患者心理及身體狀況,進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通過“日常生活動力量表”,采用一對一面談的方式,對腦卒中患者及其代理人進行生活質量的調查。結果表明,觀察組采用的雙向轉診護理模式優勢十分明顯,相比對照組,疾病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雙向轉診優勢:(1)通過調整醫院社區護理模式,使護理工作真實落實到腦卒中的生活中去,更好地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信念,改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優化的護理服務模式有利于合理利用衛生資源,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降低醫療費用,減輕患者的家庭經費負擔。(3)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從醫院延伸到院外,避免了護理脫節的現象,極大方便了他們的后續治療和護理,使患者可享受到便捷、優質、連續性的護理服務,設備及信息等醫療護理資源共享等的互動,充分利用了醫院的技術優勢和護理專家力量,有效提高了社區護理工作的技術力量和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醫院-社區雙向轉診模式作為一種有效的長期醫療護理服務模式,符合我國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福利保障水平,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能力,對于促進醫療衛生資源互補以及社區服務發展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1]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頒布的“腦卒中等8個常見病種(手術)康復醫療雙向轉診標準(試行)”(三)[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6):508-508.
[2]趙光斌,杜光會,林敏,等.制約雙向轉診制度實施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25):2930-2932.
[3]何錦堅,雷慧.中醫情志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5):122-123.
[4]雷光和.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雙向轉診最優激勵機制構建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9):2204-2208
[5]吳航,賴美春,黎雪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卒中患者健康教育及遵醫行為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8):138-140.
[6]秦敬柱,溫成泉,王國安,等.家庭-社區-醫院網絡化管理防治腦卒中的效果分析[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3,7(6):389-393.
[7]劉麗,曹紅梅.康復護理對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4):10-12.
[8]潘小麗.腦卒中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0):73-74.
[9]祁愛英,龔梅,楊麗娟,等.老年腦卒中患者便秘的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151-153.
[10]呂文格,耿春紅,李素霞等.強化心理治療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4):131-132.
(本文編輯陳景景)
528308佛山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倫教醫院內一科
李淑芳:女,大專,主管護師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4.065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