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王 芃 陳 穎 盧 迪 東 梅
?
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建設需求的研究與分析
陳穎王芃陳穎盧迪東梅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建設模式。方法:2015年3月~2015年4月采用方便式抽樣選取天津市兩所三級甲等、實行中西醫結合護理的醫院,使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全部護士長和專任帶教老師99名進行問卷調查,結合專家訪談,了解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建設需求。結果:6個需求條目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5分為滿分),結合相關資料分析得出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急需中西醫結合護生,需優化整合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課程,急需中西醫結合護理師資隊伍、教材及實訓基地建設,需早期對護生進行中西醫結合素質教育,增強職業歸屬感。結論: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建設模式應以課程建設為中心,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及實訓基地建設為關鍵,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基本要求,以培養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人才為目標,滿足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需要。
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建設;需求
《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2號)文件內容指示,“中西醫并重,實行中西醫結合”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方針中的重要內容,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急需大量中西醫結合專業人才[1]。我校護理系與某中西醫結合醫院加強合作,簽約組建了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訂單式”培養特色人才,以滿足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需要,以此為依托進一步論證了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建設需求,探索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建設模式,進一步提高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全國同類院校中西醫結合護理和其他“訂單班”的建設模式提供可復制的案例和可參考的經驗,現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2015年3月~2015年4月采用方便式抽樣選取天津市兩所三級甲等實行中西醫結合護理的醫院,對全部護士長和專任帶教老師共99名進行問卷調查,均為女性,平均年齡(37.22±7.04)歲,31~40歲者占42.40%;41~50歲者占31.30%;20~30歲者占22.2 %;≥50歲者占4.10%。臨床護理工作2~35年,平均(15.92±8.53)年;≥10年者占68.70%,6~9年者占18.2%,1~5年者占13.10%。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占76.80%,大專學歷者占21.20%,中專學歷者占2.00%。職稱:主管護師占57.60%,護師占37.40%,副主任護師及以上職稱者占3.00%,護士占2.00%。選取上述相關醫院護理部主管教學的管理者4名作為專家訪談對象。
1.2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輔助以專家訪談。對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班建設需求的認知采用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內容是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中西醫結合護理工作現狀和專家咨詢編制而成,問卷包含6個條目,代表對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班建設需求,借鑒Linkert5分法來測量其認同程度(非常需要:5分,需要:4分,一般:3分,不太需要:2分,不需要:1分)。問卷采用正向計分法,分數越高代表被調查者對需求的認知越高。問卷編制完成后請5位具有中西醫結合護理背景的護理專家進行修改,問卷的內容效度指數為0.85,并進行了預調查,該問卷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88。調查前進行詳細解釋,明確各項含義,要求答卷客觀、真實,以不記名方式填寫,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99份,回收問卷99份,回收率100%,合格率100%。結合專家訪談內容對問卷調查結果進一步分析。
2.1調查問卷結果調查問卷結果顯示6個需求條目平均分在4分以上者占被調查者的100%,其中,“中西醫結合護生需要早期接受中西醫結合素質教育”項目的認同程度為(4.51±0.56)分,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占被調查者的97%?!爸形麽t結合護理崗位需要中西醫結合護生”項目的認同程度為(4.42±0.65)分,“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班建設需要師資隊伍建設”項目的認同程度為(4.33±0.67)分,“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班建設需要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的認同程度為(4.39±0.62)分,這三項需求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均占被調查者的92.90%,“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班建設需要中西醫結合特色護理教材”項目的認同程度為(4.25±0.70)分,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占被調查者的89.90%?!爸形麽t結合護理方向班建設需要優化整合中西醫護理課程”項目的認同程度為(4.25±0.74)分,非常需要和需要的占被調查者的88.90%,詳見表1。

表1 被調查者對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班建設需求的認知
2.2專家訪談結果(1)被調查的天津市實行中西醫結合護理醫院的護士均來自于西醫護理專業和中醫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沒有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其中西醫護理與中醫護理學生的比例為3.5∶1~2∶1,急需大量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人才,應在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人才需求調研的基礎上,明確中西醫結合職業崗位需求、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及相應學習領域內容,積極開展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班的建設。(2)鑒于目前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畢業生仍以西醫院校為主,雖然開設了中醫護理課程,但缺乏適宜的與中醫結合護理崗位相適應的相關知識和技術,急需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課程的建設,以滿足簽約醫院及其他用人醫院對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人才的需求。(3)目前中醫護理課程多以校內中醫教師講授為主,對中西醫結合護理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不足,也無針對性的培訓,急需簽約醫院組建中西醫結合護理師資隊伍以滿足臨床中西醫結合護理教學需要。(4)目前使用的中醫護理教材,其中醫療內容偏多而中醫護理內容零散、重復,缺乏實用性,無法滿足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系統掌握中醫護理理論和技能的需要,急需編寫中西醫結合特色護理教材,并將畢業后早期中西醫結合護理培訓的內容納入教材中,滿足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需要,縮短崗位培訓時間。(5)鑒于缺乏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課程,中醫護理實踐教學學時少,被調查醫院均缺乏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的實訓基地,急需建設標準化、綜合化、崗位化的實訓室和實訓器材,并深化實踐教學模式。(6)專家訪談對早期介入素質教育的活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素質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中西醫結合護理內涵的理解,提高職業認同感。
3.1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班的建設需要中西醫結合作為我國衛生工作的一大優勢,是我國獨有的一門新興學科,實行“中西醫并重,中西醫結合”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方針中的重要內容。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人才培養是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限于專業目錄上沒有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名稱,而僅有護理學專業和中醫護理學專業,因此中西醫結合護理缺少成功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經驗[2]。為進一步提高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需求,學校應加強與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班簽約醫院合作,共同制定培養方案,根據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需要,創建中西醫結合護理課程體系,以進一步提高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3.2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課程建設的需要我校作為全國重點以護理專業為特色的西醫高職院校,普通護理專業課程中只有20學時的“中醫護理”課程,課程內容是以執業護士考試為中心,重點介紹中醫基礎理論和典型案例,沒有中醫技術操作的內容,不能滿足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的實際需求,需要優化整合中西醫結合護理課程。整合后中西醫結合護理課程是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的專業核心課程,共60學時,理論和實踐比例為40∶20。將課程內容分為3個部分“中西醫結合基礎理論”“中醫護理基本操作技能”“常見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方案”,通過中醫辯證、西醫辨病提出護理問題,進行辯證分型,提出中醫護理方案,制定護理計劃,再進行實施、效果評價,并以此制定了中西醫結合護理課程標準、課程大綱、授課計劃、教案等教學文件。教學過程將理論與實踐課程交叉進行,將教學與崗位所需相結合,突出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以適應簽約醫院用人需求。通過這種獨特課程體系及模式的學習,可以幫助護生形成正確的中西醫結合護理理念,掌握基本中醫知識、理論及中西醫結合護理工作方法,具備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能力、護理理論的實踐應用能力及評判性思維等綜合能力。學生畢業前通過考試,合格后可取得全國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證書和天津市中西結合護理結業證書,增加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可在簽約醫院優先簽訂就業協議。
3.3中西醫結合護理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由于我國中西醫結合護理起步較晚,缺乏中西醫結合護理師資隊伍,嚴重影響了中西醫結合護理課程的教學質量[3]。為滿足中西醫結合護理課程建設的需要,我校護理系委托簽約醫院對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師資進行選拔,由院領導、護理部、科教科相關人員共同組織選拔小組,擬定選拔方案,對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職稱、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熱愛中西醫結合護理事業、具備良好職業素養、沒有帶教管理事故或護理差錯、有帶教能力的優秀護士進行公開選拔,結合自愿報名和推薦相結合,經護理部試講通過,上報校內試講通過,在課前進行授課技巧的培訓,合格后承擔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由專業指導委員會、校內督導、教研室、教學管理辦公室對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監控,以確保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院校合作、共育人才的聯合培養目標。
3.4中西醫結合特色護理教材建設的需要目前中西醫護理課程教材的編寫基本沿襲醫療+護理的模式,未能充分體現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4],醫療內容偏多而中醫護理內容零散、重復,缺乏實用性,無法滿足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系統掌握中醫護理理論和技能的需要,急需編寫中西醫結合特色護理教材。我校護理系與簽約醫院護理部深度合作,在充分調研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實際需求的基礎上,經中西醫結合護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論證,參考天津市衛計委中醫護理質控中心的《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主編的《常用臨床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手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的《中醫護理方案》內容及天津市護理質控中心低年資護士培訓內容,由簽約醫院自編工學結合的校本教材“中西醫結合護理”,并應用到教學中。具體教學內容包括中西醫結合護理概述、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方法、20項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典型內、外科及婦、兒系統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理論教學內容在強調中西醫護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增設醫院特色病種的內容,突出了“教崗”結合為主的“訂單式”培養特色。實踐教學內容以《常用臨床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手冊》為標準,包括拔罐等21項基本操作技術,詳細講解目標、適應證、禁忌證、注意事項、告知內容、操作流程和評分標準[5]。
3.5中西醫結合護理實踐教學的需要鑒于目前中西結合護理特色課程處于起步階段,簽約醫院缺乏中西醫結合護理實訓基地,急需建設具有中西醫結合護理特色的實訓室和實訓器材,以滿足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需要。中西結合護理特色課程應以課內實訓、教學實習、臨床實踐為手段,以標準化、綜合化、崗位化逐步深化為原則安排實踐教學內容,應在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醫院進行。強調“教室進醫院,課堂進病房”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醫院中教,學生在中西醫結合護理崗位上學的教學方法。由于中西醫結合護理課程開設在第4學期,除每周4學時的課程教學外、還有每周1 d的教學實習,由病房責任護士1對1帶教,根據教學實習大綱的要求全程見習中西醫結合護理的過程,加深了對中西醫結合護理理論和技能的理解。通過課-崗實習密切了課崗對接,加大了實踐學時比重,促進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第5~6學期學生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式實習,為學生到崗即能上崗奠定基礎,全面提升就業的競爭能力。
3.6早期接受中西醫結合素質教育的需要中西醫結合素質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應通過主渠道與第二課堂、職場環境相互銜接、相互融合,需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德育教育師資隊伍,以項目為導向進行。在護理專業素質培養的基礎上,我校護理系與簽約醫院共同合作從一年級開始組織“訂單班”學生參觀、專家講座、教學周每周六或周日安排1 d、暑期1周在門診科室進行志愿者服務、參加5.12護士節活動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中西醫結合護理職業素養,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中西醫結合護理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
總之,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向“訂單班”建設應以課程建設與改革為中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及實訓基地建設為關鍵,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基本要求,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為目標,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專業發展道路,建立規范性與靈活性相統一的教學機制和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體系,使學生掌握常見中醫技術操作技能,以及各系統疾病的相關知識及中醫辯證施護的方法,以滿足現代醫療環境對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人才的需要[6],為有志于從事現代中西醫結合護理工作的技術技能專業人才提供良好的就業平臺[7]。為全國同類院校中西醫結合護理和其他“訂單班”的建設模式提供可復制的案例和可參考的經驗。
[1]石國鳳,王佳琳,王天蘭,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中西醫結合護理人才的培養[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6):25-28.
[2]何海艷,吳學華,段艮芳,等.中西醫結合護理??平逃n程設置的改革[J].全科護理,2015,13(36):3732-3734.
[3]彭美玉,聶達榮,周祿濤,等.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的問題剖析與路徑優化[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0):864-867.
[4]吳松花,李明今.中西醫結合護理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0):47-48.
[5]于萌,王玉玲,連佳,等.中西醫結合護理“訂單式”培養模式的實踐及效果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5):663-666.
[6]楊柳,陳錦秀,李壯苗,等.中醫護理課程群的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6,38(1):65-68.
[7]張先庚,高靜,梁小利,等.護理學本科中西醫結合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1):491-492.
(本文編輯馮曉倩)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order form class" construction demand in direction of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EN Ying, WANG Peng, LU Di,et al
(Tianjin Medical College, Tianjin30022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rder form class" construction pattern in direction of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From March to April in 2015, selected two first-grade hospitals implementing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ianjin by convenient sampling, conduc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99 people, all head nurses and full-time clinical teachers, with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combined with expert interviews, and learned about the construction demand of "order form class" in direction of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s of 6 requirement items were all above 4 points (5 points were the full marks), a conclusion might be draw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analysis that the post of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as in urgent need of student nurses, special course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ould be optimized and integrated. Also, teaching staff of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extbooks and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were urgently needed and student nurses should be conducted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tegr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early and strengthened sense of career belonging. Conclusion: The "order form class" construction pattern in direction of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ould center around course construction, take strengthening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bases as key, take cultivating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as basic requirement and take cultivating special nursing talents integrated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s target to meet the demand of nursing post integrated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onstruction of the major;Demand
300222天津市天津醫學高等??茖W校
陳穎:女,本科,教授基金項目: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14年度立項課題(XⅣ426)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4.039
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