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菊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南區 合肥市濱湖醫院脊柱外科,安徽 合肥 230061)
?
“一病一品”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
陳曉菊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南區 合肥市濱湖醫院脊柱外科,安徽 合肥230061)
目的探討在脊柱外科腰椎間盤突出癥“一病一品”臨床實踐效果。方法選取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80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一病一品”護理,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SF-36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深靜脈血栓、腦脊液漏、神經根粘連并發癥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得分99.8分高于對照組得分95.5分。結論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實施“一病一品”護理降低患者功能障礙,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
椎間盤移位/護理;椎間盤切除術;手術后醫護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神經根或/和馬尾神經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征。LDH是腰腿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LDH的發病趨勢年輕化,以20~50歲的青中年多見,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病程長、時輕時重、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質量。為了提高護理質量,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應用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資料研究對象為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入住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南區脊柱外科行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80例,手術方式均采用半椎板髓核摘除術。納入標準為:年齡≥18歲,病史半年以上,經4周的保守治療無效者,有下肢明顯的神經支配區的感覺運動障礙,影像學上有較明顯的椎間盤突出征象,無明顯的腰椎不穩及椎管狹窄征象。排除標準: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腰椎不穩及椎管狹窄,保守治療時間較短患者,合并身體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本研究經過合肥市濱湖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經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患者性別、年齡、手術類型和受教育情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法,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一病一品”護理。
1.2.1制定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一病一品”護理實施方案及標準化護理流程,成立“一病一品”小組
護士長為組長、組員是科主任及10名責任護士,小組成員由3名主管護師、1名副主任醫師、8名護師組成,小組成員在脊柱外科工作經驗均為5年以上,最多26年,具有豐富的脊柱外科專業知識及護理經驗。“一病一品”小組首先邀請骨科護理專家對小組成員集中進行培訓,使用PPT的方式講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知識、圍手術期護理管理、專科功能鍛煉、心理護理以及最新診療護理動態等,并對小組成員集中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對干預組開展“一病一品”護理[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例
1.2.2“一病一品”護理具體措施
(1)術前護理:術前訓練體位訓練:臥硬板床,經后入路手術者,練習俯臥位,以利手術需要。每天練習1~2次,1~2 h/次,注意調整呼吸,盡量使全身放松。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疼痛管理:病房張貼疼痛評估量表,正確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運用暗示、分散注意力、音樂療法,以及運用超前鎮痛及多模式鎮痛的方法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心理護理:告知患者手術方法、目的、手術醫師技術水平、同種疾病預后等,建立患者對手術預后的信心[2]。(2)術后管理:搬運與體位:術后返回病房,3人平抬法將病人移至硬板床上,保持頸、胸、腰在同一軸線上,Q2H軸線翻身。病情觀察、心電監護,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及引流管引流情況。觀察患者雙下肢感覺運動情況。體溫護理:監測體溫,患者術畢返病房時常出現寒戰(尤其在寒冷的季節),注意保持室溫23 ℃ ,輸液液體溫度維持在36~37 ℃ ,以減少低體溫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影響。管道護理:各管道明確標識,妥善固定,嚴格交接班,保持有效引流,防止導管受壓、扭曲脫落,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狀。繼續加強疼痛管理。做好并發癥預防與護理,避免或減少術后深靜脈血栓及腦脊液漏等并發癥發生,促進其早日康復。康復功能鍛煉:①第一階段:麻醉6 h后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靜力收縮練習、踝泵運動、膝關節伸屈運動等下肢各關節的功能鍛煉,3~5次/d,5~10 min/次;術后第1天開始做直腿抬高運動:以主動為主,循序漸進,雙下肢交替進行,以防止神經根黏連,3~5次/d,5~10 min/次;②第二階段——腰背肌功能鍛煉:術后7 d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五點式腰背肌功能鍛煉:患者平臥于硬板床上,用頭部、雙手、雙腳將身體全部撐起,呈拱橋狀,保持10 s以上,3~5次/d,3~5下/次,術后2~4周逐步過渡到三點式功能鍛煉及飛燕式功能鍛煉。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以不感到勞累為度,逐漸逐漸次數和量。③第三階段:佩戴胸腰支具下床活動,家屬陪同,注意做好防跌倒安全防護。出院指導:責任護士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出院后的護理計劃及自我康復注意細則,詳細告知患者,堅持腰背肌功能鍛煉。避免誘發因素,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避免劇烈活動等。(3)出院后復查與回訪:1、3、6個月及一年復查[3]。利用電話回訪、上門訪視及微信公眾平臺等方式,及時了解患者康復鍛煉過程,及時給予指導并調整訓練計劃,繼續為患者提供支持服務,促進康復,提高滿意度。
1.3效果評價
1.3.1Oswestry功能障礙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該問卷是由10個問題組成,包括疼痛的強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擾睡眠、性生活、社會生活、旅游等10個方面的情況,每個問題6個選項,每個問題的最高得分為5分,選擇第一個選項得分為0分,依次選擇最后一個選項得分為5分,如果有10個問題都做了問答,記分方法是:實際得分/50(最高可能得分)×100%,如果有一個問題沒有回答,則記分方法是:實際得分/45(最高可能得分)×100%,如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4]。
1.3.2生活質量
應用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簡明生活質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為國際上認可的生活質量評測工具,包括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精神健康等8個維度,共36個條目,條目得分最高分6分,最低分1分,按照條目編碼及計分方面計分及換算,將各個條目得分相加得實際得分,再按計分公式算得最終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該方面的功能狀況越好,生活質量越高[5],全方面概括了被調查者的生存質量。
1.3.3術后并發癥
比較兩組患者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腦脊液漏、神經根粘連等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3.4患者滿意度
采用2015年國家衛計委第三方問卷調查住院患者體驗與滿意度,共15條目,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越滿意,低于90分不符合優質護理服務要求[6]。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ODI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ODI評分比較/(分,)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得分比較見表3。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見表4。
2.4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滿意度比較見表5。
本研究顯示,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活質量比健康人生活質量低,主要是由疼痛引起。疼痛作為一種復雜的心理生理反應, 它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個體的情緒反應, 此情緒反應往往以焦慮、抑郁為主。因素可能包括疼痛的持久不愈、較多的負性生活事件、缺乏充分的社會支持及慢性疼痛患者好發情緒障礙的行為類型和人格特征[7]。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病,針灸、推拿等保守治療往往可取得較好的療效[8],但相當大一部分患者因延誤病情或者誤治而被迫選擇手術治療。因脊柱手術本身的風險性及患者對手術的抵觸情緒,使得患者在術前可能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影響手術的預期效果。有臨床研究表明,患者術前負性情緒影響腰椎手術療效,是術后疼痛改善率差的預測因素之一。本研究應用一病一品護理干預,對患者軀體、心理、經濟狀態、生活習慣、工作情況等方面有正確的評估, 將腰椎保健教育, 心理、行為療法的原則編入到運動療法中, 為患者設計最適合的康復計劃,并保證其遵守并堅持實施計劃[9]。一病一品即一種疾病要有一套具有專科特色的護理品質,包括基礎護理及有延伸的專科護理。為患者提供能符合其本身疾病特點及個體心理需求的個性化護理[10-11]。一病一品是以循證護理為基礎,以“優質護理服務鏈”為主線,實現專科疾病的護理品牌,為每一種疾病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流程和護理方案,即將循證護理和優質護理相結合,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專科護理服務[12-13]。綜上所述,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實施“一病一品”護理可降低患者功能障礙,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量表問卷得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表5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滿意度比較/分
[1]高怡如.非手術與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生存質量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2011,4(1):83-84.
[2]楊潔,馬方方,郝冰,等.個性化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9(6):137-139.
[3]齊燕.心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12,21(12):1081-1082.
[4]白雪,童培建.心理護理干預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9(5):406-408.
[5]王佳琳.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七情狀況調查[J].護理研究,2011,25(12):3233-3234.
[6]金慧實,龔明月,王桂茹.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活質量的調查[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1):1463-1464.
[7]楊毅華,李麗娟,陶艷玲.品質鏈在塑造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品牌中的應用 [J].護理學雜志,2013,28(2):1-3.
[8]王愛麗.一病一品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1):14-15.
[9]詹進美,劉立智,夏華.優質護理相關Meta分析文獻循征結果應用于臨床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0):18-19.
[10] 劉魁,彭文鴻,王萍,等.AECOPD伴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IPPV臨床療效及預后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4):653-655.
[11] 張俊娟,范麗娟,楊曉平,等.3D動畫演示健康教育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前焦慮情緒的影響[J].現代臨床護理,2014,14(6):47-50.
[12] 薛祥云,左小華,趙紅霞,等.TESSYS椎間孔鏡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治療技術探討[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4,20(6):401-404.
[13] 薛祥云,左小華,張前西,等.Thessys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3,34(3):228-230.
Application of “one chain for one disease” nursing service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urgery
CHEN Xiaoju
(DepartmentofSpinalSurgery,SouthernDistrictofTheFirstPeople′sHospital,Hefei,Anhui230061,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ne chain for one disease” nursing service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surgery.MethodsEighty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 of Hefei First Renmin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April 2016 because of LDH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overall nursing care,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the overall care and a special diseas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effectivenes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ODI preoperatively.Postoperatively,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higher score of ODI,lower complications rate (infections,deep venous thrombosis,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nerve root adhesion),and higher satisfactory degre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One chain for one disease” nursing service i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 surgery can relieve patients’ dysfunction,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promote life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Intervertebral disc displacement/nursing;Diskectomy;Postoperative care
10.3969/j.issn.1009-6469.2016.09.051
2016-03-21,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