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筆者認為,英國脫歐的確是當前發生的一個重大事件,它的確可能對世界經濟前景產生重要影響。但目前要全面評估英國脫歐給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造成的系統性影響還為時過早。這是因為從英國脫歐到未來英國如何重塑與歐盟的全方位關系,還需很長時間,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而從目前看,我們沒有必要對英國脫歐過于悲觀。
首先,英國脫歐未必意味著全球化的退潮,它其實僅僅意味著歐洲特色的區域一體化發生了調整。從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區域一體化就引發了很多討論與質疑。總體判斷是,自歐元區成立以后到歐債危機爆發前,歐元區擴張速度太快,以至于把競爭力、經濟結構與經濟周期存在很大差異的國家強力捆綁到一起,實施統一的貨幣與統一的貨幣政策,這最終為歐債危機的爆發埋下了伏筆。眾所周知,在各種要素的流動性中,勞動力的流動性是最差的,且勞動力跨境流動通常會引發流入國公眾的強力反彈。本次英國公投離開歐盟,也與關于移民問題的爭議高度相關。因此,英國脫歐僅僅意味著對歐盟特色的區域一體化的調整,這并不一定意味著區域化的退潮。從目前看,TPP、TTIP、RCEP與“一帶一路”均可能成為未來新一代區域化模式的雛形。我們不必對區域化和全球化的未來過度擔心。
其次,英國脫歐,并不意味著大國開始實施孤立主義。眾所周知,英國歷史上之所以率先強盛,恰好是因為英國最早地擁抱了全球化。作為一個島國經濟,英國從來就沒有實施孤立主義的資本。從世界經濟史來看,能夠持續實施孤立主義的,都只能是國內具有戰略縱深的大國。英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恰好在于成為金融全球化過程中的金融中心。因此,英國脫歐,并不意味著英國會置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之外,而是意味著英國可能會以一種新的姿態去擁抱全球化。
再次,英國脫歐對全球金融體系造成的沖擊,不僅是可控的,而且可能大部分已經被市場所消化。畢竟英國并不是歐元區成員國,而是有著獨立貨幣與獨立貨幣政策的國家。英鎊是全球貨幣,英國金融市場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這會幫助英國緩沖脫歐對英國經濟自身造成的沖擊。在英國宣布脫歐前的幾周里,全球市場風險規避情緒已經明顯上升,安全資產價格已經顯著攀升,英鎊對主要貨幣匯率已經大幅貶值,這意味著英國脫歐的風險已經被市場較為充分地Price in了。除非英國脫歐繼續濫觴并導致蘇格蘭與北愛爾蘭脫英,否則全球金融市場短期內難以持續大幅動蕩,短期內引發大規模危機的可能性并不算太高。
第四,英國脫歐對人民幣匯率與中國短期資本流動的沖擊也是可控的。一方面,英國脫歐的確會造成全球投資者風險規避情緒上升,從而引發全球資本流向安全港,進而給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新興市場貨幣造成貶值壓力。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其一,英國脫歐很可能會推遲美聯儲下一次加息的時機,緩解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給人民幣造成的沖擊;其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近期彈性明顯增強,人民幣匯率可以通過同時對美元與對CFETS籃子貶值來釋放壓力;其三,中國政府從去年下半年起已顯著加強資本賬戶管制,短期資本持續大規模外流的難度明顯上升;其四,中國政府還可通過降準來釋放流動性,對沖資本外流對國內貨幣市場造成的沖擊。因此,不必過分擔心短期內人民幣匯率出現一次性大幅貶值的風險。
第五,英國脫歐在短期內也未必對中國對外貿易與投資造成顯著負面沖擊。英國脫歐并不意味著英國經濟與歐盟經濟在貿易與投資方面一夜之間完全割裂開來。一方面,從英國脫歐到英國與歐盟重新談判貿易投資關系,具有一段時間的緩沖期;另一方面,英國與歐盟雙方都心知肚明,合則雙贏,分則兩敗俱傷。因此,筆者認為,在經過英國與歐盟的曠日持久的談判后,雙方依然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英國與歐盟經貿合作的現狀。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英國作為到歐盟投資跳板的意義可能有所削弱,但一則英國與歐盟的聯系未必會全面弱化,二則英國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未必會顯著削弱。此外,英國脫歐之后,在雙邊層面上與中國政府的關系可能會顯著增強,例如率先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等??傊?,英國脫歐本身既可能不會對中國原本就疲弱的出口增速雪上加霜,也可能不會影響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快速增長的格局。(摘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