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美 李 麗
(廣西醫科大學體育部,廣西 南寧 530021)
醫學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研究
——以廣西醫科大學為例
宋建美 李 麗
(廣西醫科大學體育部,廣西 南寧 530021)
醫學院校一直以來均有自己的特色體育教學項目,如太極拳、養生保健課程;為了適應學校和社會的發展,廣西醫科大學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歷經多次改革。通過2010年、2012年和2015年的三次實踐和探索,設計出適合該校的“課內外一體化半俱樂部”教學新模式。
醫學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全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各高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開設體育課程。清華大學是一二年級為基礎項目,三四年級為專選教學;廣西大部分學校均為一年一次的選項教學,每位學生可以選兩項;也有學校每學期選項,即大學期間每位學生可以選擇四項。醫學院校一般會保留太極拳、養生保健等課程。
我校(廣西醫科大學)公共體育課自1986年實行一年級以基礎項目教學為主,二年級以專選項目為教學的模式已經開展了三十年,期間曾經調整了部分項目,教學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和醫學院校的特點,太極拳和游泳一直保留;2002年在一年級開展男生2000米、女生1600米的健身跑,大力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這些舉措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校體育課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戰。第一,目前學校的招生規模擴大,男女生的比例和過去有所不同,男教師上男生課女教師上女生課的常規被打破,第二,場地和師資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2010年以來,我們不斷探索能適應我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2010級非醫學專業的學生從大一就開始選項上課,通過兩年的實踐,教師們認為,非醫學專業的學生從一開始就選項存在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學生在協調性、耐力、力量、柔韌等素質方面較差,不利于學生掌握各專項技術和技能,專項學習的效果比醫學專業在一年級經過基礎訓練的學生要差。
2012年我校體育課的教學模式一年級還是設基礎課程,以武術、游泳、健身跑、健美操(女)、啦啦操(女)和體測項目為教學主要內容,二年級均為專選項目教學,設置的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啦啦操、武術8個項目;每年的夏季一二年級學生均上游泳課。該教學模式能使每一位學生在兩年的體育課程中學習兩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術,符合《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大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兩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的目標和要求,同時把女生健美操和花球操作為我校的特色普及項目,為建設高水平健美操和啦啦操隊培養發現人才。這種模式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專項技術教學的研究更加深入,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更符合各專項的特點,最終目標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質健康水平。
2015年隨著形勢的發展,綜合各種因素,一年級教學項目基本不變,二年級教學項目增設了瑜伽和定向運動課程,開設專項課程達到10門,更加豐富了課程內容,并同時開展“課內外一體化半俱樂部”教學模式。從2015級開始,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參加以班、組或宿舍為單位進行的課外活動,內容和課堂教學基本一致,以10%的權重納入體育課程評價,經過兩個學期的實踐,2015級學生很好地完成課外鍛煉,學生自覺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進行跑步、武術、健美操、啦啦操和游泳等練習,尤其到了游泳季節,為了通過考試,學生練習時間大大多于陸上課程;這一舉措鞏固了上課教學的效果、發展了耐力等素質,同時有利于班級各項競賽的開展,也促進班級凝聚力的提升。

2016年廣西醫科大學公共體育課課程方案(學時/學分)
2016年3月教務處和體育部再次研究我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由于學生擴容,課程安排遇到困難。二年級學生要進行一年一次的選項教學必須每次課有300名學生左右在一個單元上課,而且上下學期必須班級不變。結合“課內外一體化半俱樂部模式”和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意見,目前制定出一個解決難點項目游泳、普及提高其它運動項目的新教學模式。
大一、大二每學期32學時各2學分,游泳單列1學分,第2和第4學期各安排8學時的課外輔導;四年制學生可以在一、二、三年級的夏秋季任何一年參加游泳考試,學分記錄在第6學期;五年制學生可以在一、二、三、四年級的夏秋季任何一年參加游泳考試,學分記錄在第8學期。
游泳是我校體育課程的特色項目,通過游泳教學每年均有80%的學生學會了游泳,給大學生們今后的終身體育打下了良好基礎。由于目前我校學生擴容快,游泳池場地有限,上課練習時間較少,課外時間有時游泳池人多而很難練習;另外女生占全校學生的70%以上,且不會游泳者超過90%,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和兩個夏季較短的季節學會游泳,對女生有很大的困難。為了使學生真正學會游泳這項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又緩解場地擁擠的難題,把游泳考試單列,學生可以在大一、大二夏季學習游泳或考試,如果這兩次還不過關可以繼續練習,四年制學生可在第6學期再考試一次,學分記錄在第6學期,五年制學生可在第6、第8學期再考兩次,學分記錄在第8學期。
通過兩年的實踐探索,我校公共體育課“課內外一體化半俱樂部”的教學模式正在形成。2015年9月以來,體育教學結合體育社團成立了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武術、啦啦操8個俱樂部,2016年3月始,又先后成立了瑜伽、定向運動、跑步和游泳俱樂部,各俱樂部制定了章程、日常活動計劃、大型活動計劃等,有效地結合了課堂教學內容,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提供了有利條件;培養了一批組織體育活動的骨干,挖掘了學生的創造力、組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定向運動俱樂部和跑步俱樂部,充分利用校園和南湖公園開展活動,緩解了校內運動場地的局限。
俱樂部的成立還給選項課進行了補充,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場地師資等因素,不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立了俱樂部后,沒有得到滿足的這部分學生可以加入自己喜歡的俱樂部,讓有共同愛好的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技術交流,不斷提高運動技術。俱樂部活動不僅在校內開展,一年來,乒乓球、羽毛球、籃球、定向運動和跑步等俱樂部參加了校外的體育活動和比賽,把體育課堂延伸到了校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技術和交流能力,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供了平臺。
通過多年探索,我校把“課內外一體化半俱樂部”作為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模式,此模式既能滿足普通大學生對學習運動知識的需求,也能滿足對某項運動特別愛好學生群體的特殊要求;此模式能實現大學生在校學會兩項以上運動技能的目標;此模式體育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而培養學生自覺自主的鍛煉習慣,為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理念打下良好基礎。
[1] 曾霞等.基于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醫學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黑河學刊,2015(10):99-100.
[2] 盛治進等.高等醫學院校體育課“醫體結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2016(03).
[3] 李首一等.普通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建設研究[J].山東體育學報,2014,08(04).
[4] 戴霞等.高校他“課內外一體化”課程環境的優化配置—以深圳大學為例[J].體育學刊,2015,11(06).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l Reform on Public PE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n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SONG Jianmei,etal.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530021,Guangxi,China)
宋建美(1965-),浙江余杭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體育教育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