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坡
作者心聲
你也可以把話說好
□趙坡
編者按:掌握好說話的藝術,對于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思想、交流信息、解決矛盾、增強信賴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把話說好呢?《班主任如何說話》一書為班主任在面對學生思想、學生紀律、學生情感、師生沖突、家校交流五類問題時提供了不同的說話策略,并對每種說話策略可能達到的效果進行了評析,通過大量的原生態教育案例,指導班主任修煉好這門說話藝術。

《班主任如何說話》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六年多了,我實在沒想到,如今還有那么多青年班主任在閱讀這本書。其實,這本書的內容是根據我當班主任第一年時的說話稿整理而成的。鑒于此,我清醒地認識到,這本書之所以六年來暢銷不衰,不是因為其質量有多么高,而是因為有太多班主任因“不會說話”而困擾。
善于說話的班主任,頭頂孕育一片晴空,三言兩語就能夠讓學生樂意“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提升自身的說話藝術,應成為每一位班主任的專業發展追求——事實上,當初同樣為之困擾的我,就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一步步行走至今的。
我其實是一位性格頗為內向的人,曾經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都會面紅耳赤,剛站上講臺時也是格外拘謹。當得知自己要成為班主任時,我既驚喜又害怕:驚喜的是,我終于可以做班主任了;害怕的是,面對陌生的學生時,我要說些什么呢?于是,我開始反復思考,如何才能通過自我介紹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引起學生對我的興趣。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當時修改后的稿子是這樣的:
同學們,我叫趙坡——注意,不是“波”,更不是“破”。我的名字很“土”,但我的家鄉可一點都不土,中國歷史上一些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醫學家,有不少都是我的安徽老鄉。同學們是不是覺得我在吹牛?那我先給同學們出個腦筋急轉彎:請問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是誰?哈哈,對了,有句俗話叫“說曹操曹操到”——剛說完,曹操就到了,他可不就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嘛!我的這位老鄉,難道還算不上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而且,除了曹操外,莊子、華佗也是我的老鄉,他們一個是偉大的思想家,一個是超一流的醫學家。現在,我也立志要成為家鄉的一個“家”呢,大家猜猜是什么?對,就是教育家!……介紹了我自己,介紹了我的家鄉,大家能猜出來我是教哪一科的嗎?其實,大家看看我的面相就知道了,黑得像炭一樣——碳可是一種重要的化學元素呢!好,大家太聰明了,對,我就是你們的化學老師……
從當時的現場氣氛來看,我的這番自我介紹還算成功。嘗到甜頭的我立刻決定:以后要像寫課堂教學教案那樣,準備班主任講話稿詳案。不過,就像講課不能拿著教案照本宣科,對同學們講話時,我當然也不能照著稿子念,那該怎么辦呢?于是,每當寫完班主任講話稿詳案后,我就躲到宿舍里偷偷背誦,并把墻壁想象成學生繪聲繪色地一遍遍演練。
但是,我很快又遇到了新問題。
初寫班主任講話稿詳案時,我只寫面向全班學生的演講稿。然而,除了這種集體講話外,班主任更需要找學生單獨談心。面向全班的講話,受到的干擾因素少,特別容易根據預設而成功;而與學生個別談心時,由于要受到環境、心情、效果等方面的影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怎么辦?此時,我想到了根據各種假設來做出相應預案。
比如,某學生在上課時睡覺了,我找他談話時可能遇到以下幾種情況:學生認錯態度特別好,愿意說明原因;學生認錯態度較好,但不愿說明原因;學生認錯態度一般,對原因輕描淡寫;學生認錯態度很不端正,對原因只字不提……我分別對每一種假設做出預案后,再開始找學生談話。
我本來以為這樣分類已經做得很細致了,但經過實踐,發現自己還是忽略了不少重要信息。比如,對于“上課睡覺的學生認錯態度特別好,愿意說明原因”這一條來說,又可細分為男生和女生、性格外向和內向、呼呼大睡和偶爾打盹等多種情況,不同情況的處理方式又有很大區別。
這種經歷使我意識到,我們永遠不可能對所有未知的情況進行預設,更不可能保證每一種預設都科學有效。教育現場永遠是鮮活多變的,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要有臨場應變的智慧,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班主任就不必再提前做準備了,事實上,我們所遇到的諸多教育現場都存在相似之處,完全可以通過對這些教育現場進行歸納和分析,從而感知其中的普遍規律和微妙之處。有了這樣的想法,于是,一項龐大的計劃開始被我付諸行動。
我對全班學生進行分析,將性格、成績、紀律等方面表現相似的學生分別歸類,并與這些學生逐一進行談話。每次談話完后,我都會詳細記錄談話過程,并對談話效果進行評估。經過兩個學期的努力,我完成了五十多個完整且詳盡的案例。
就在這時,我知道了“K12教育班主任論壇”的存在,便懷著好奇去注冊了一個名為“園丁之樂”的賬號,將這些談話案例以“情景再現+情景分析+說話策略+效果評價”的形式陸續上傳。沒想到的是,我發布的這個主題帖受到了很多班主任網友的關注,很快被論壇版主標記為精華帖。
自己的勞動成果能被別人認可,這讓我感到無比驚喜,同時也讓我產生了另一個靈感:何不將自己與家長的談話也按照這種形式記錄下來呢?就這樣,我先后在“K12教育班主任”論壇上發布了近百個原生態案例及談話策略分析,并在一些班主任網友的鼓勵下,小心翼翼地把它們分類整理成了書稿的雛形。2009年,就在我生日的那天早上,我把精心編輯好的書稿投給了大夏書系,當天中午,我竟然就收到了來自大夏書系負責人的電話:他們認為這份書稿值得出版!尊敬的讀者朋友,你們可以想象得到,我的心情有多么喜悅!
如今回頭再看,我當時修煉說話藝術的方法雖顯笨拙,但確實有效——我信奉的是“問題引導,主題研究”的專業發展思路,因此我選擇從工作實際出發,一段時間內,只集中精力解決一個重要問題,真正做到了“接地氣”和“深挖洞”。對于教齡剛滿十年的我來說,這既是我離優秀班主任越來越近的成長法寶,也是我陸續出版《班主任如何帶好差班》《做“有問題”的班主任》《班主任如何破解德育低效難題》等教育專著的重要原因。
是啊,在教育專業成長的天地里,虛夸只會帶來淺薄,踏實才能實現成長。先天素質條件并不優越的我,都可以因此提升說話藝術,更何況你呢?有追求的你,不妨也試一試!

▲楊從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