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職業決策可能對個體的未來職業、心理健康和社會認可都有影響。大學生正處于職業選擇、職業定向的初級階段,是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開展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研究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能力,還可以為大學生職業規劃、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干預對策
1.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的影響因素
(1)社會因素。在大學生選擇職業的過程中,積極的社會因素可以減輕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緩解其精神緊張狀態,改變他們的感受。而社會因素的主要部分則在于社會支持。職業決策困難,在不同的社會支持的情況下表現會有所不同。有很多社會支持或資源可能會使其求職過程變得相對容易,但另一方面,低社會支持情況對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困難的影響更大。
(2)學校因素。學校因素對于職業決策的影響主要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自由選擇專業與專業限選兩個方面。自由選擇專業的大學生比專業限選的大學生會遇到更大的職業決策困難。與專業限選的大學生相比,自由選擇專業的大學生存在缺乏準備、缺乏信息等決策困難,更多的大學生存在缺乏決策過程信息、缺乏職業信息和缺乏信息獲得的方式、猶豫不決和錯誤的決策信念等具體因素,因此,在沒有比較完善的職業生涯輔導體系的前提下,大學生自由選擇專業應該十分謹慎,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大學中進行職業生涯輔導和教育的重要性。
(3)家庭因素。許多父母對待子女十分溺愛,使得孩子嚴重依賴父母,獨立性差,缺乏鍛煉自己的機會。他們在面對職業選擇時會表現得更加焦慮,無法積極地進行自我和職業的探索,不知道自己真正適合什么樣的職業,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職業規劃等,產生一系列職業生涯問題。
(4)個人因素。我國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較大,并且發展不平衡,主要存在的困難包括:消極被動,準備不充分,缺乏決策的動機,對職業和決策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不知道如何獲得關于自己和職業世界的相關信息。
2.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干預對策
(1)社會方面。應該適當給予大學生一定的支持、尊重和關愛,讓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從而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決策。
(2)學校方面。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教育的實際需要,本文提出以下教育建議:①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職業觀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不僅要在大學甚至要在中學就建立完善的職業生涯輔導體系。②權衡利弊,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輔導。研究發現,我國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程度不一,主要表現在缺乏準備和缺乏信息等方面,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輔導,不僅要培養他們正確的職業觀,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而且還要教會他們如何更好地通過專業途徑認識自我、認識職業決策過程,如何更好地通過專業途徑獲得職業信息。
(3)家庭方面。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應當給予子女更多的鼓勵與理解,培養子女的自信心和獨立性, 使他們在選擇職業時更加從容。在家庭教育中應該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改變:①營造和諧、良好的家庭氣氛。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可以幫助大學生克服和避免職業決策困難。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大學生能夠與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不僅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表達能力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而且也會使他們在求職時更加從容,降低職業決策困難。②家庭成員多組織集體活動。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通過改善家庭氣氛來實現。通過集體野炊、集體郊游,親子活動、外出旅游等途徑,讓父母和子女共同感受到彼此的重要性,明白家庭的整體性。③父母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父母應該為子女提供相對寬松的心理環境,在情感上給予子女更多理解與支持,關心與嚴格相結合,讓子女在民主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有助于子女身心健康發展,使子女選擇職業時更加從容、果斷。
(4)個人方面。個人首先應該對自己有一個精準的認識,知道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的優缺點,這樣就可以對自己的職業有一個相對清楚的認識。其次就是在內心深處一定要有一個對于職業的強烈的向往。
參考文獻:
[1]黃希庭.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左 丹.大學生職業決策困難及干預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