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偉勤+尹蘭芬
【摘 要】以南寧市衛生學校為例,分析中職衛校“雙證”教學的現狀和實踐經驗,提出進一步推進“雙證”教學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中職衛校 “雙證”制度 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66-03
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掌握從事某種社會職業必備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雙證”制度是指采用“畢業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即學生在不延長學制的情況下,同時完成學歷課程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在“雙證”制度下,要求學生既要具備專業知識,又要具備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學歷、技能兩手抓。
一、實施“雙證”教學的法律依據和政策導向
我國1996年9月1日起施行的《職業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條指出: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2008年5月12日起施行的我國首部保護護士勞動者勞動權益的法規《護士條例》明確規定: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助產專業學生,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并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成績合格,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方可從事護理工作。
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指出:學習與掌握“醫學信息技術”是醫學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2012年7月下發的《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著重指出:要重點培養具有醫學和信息學雙重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建設醫學信息學人才培養基地,加大在崗培訓力度,建立業務培訓考核和職稱評聘制度。
以上的法規和條例為“雙證”教學的實行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政策保證。
二、實施“雙證”教學的必要性
(一)醫院、行業企業對衛生人才的要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要求應職人員職業綜合能力強、素質高、上崗快。醫療衛生行業需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求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并能夠綜合運用,在完成頂崗實習或崗前職業培訓后,能夠具有獨立從事職業崗位工作的能力。職業資格證書是畢業生證明自己技能水平、職業能力的重要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人員的主要依據。
(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要求“招之即來,來之能用”,不希望耗費太多的資源或花費較長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崗位培訓使他們達到上崗的專業技能要求。實施“雙證”教學制度,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職業技能資格培訓及考試,使教學實習實訓的時間得到了保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強,促進學生主動適應市場,大大縮短畢業生進入社會職業崗位的適應周期,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全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社會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畢業生如果能一專多能,在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具備多種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就能在就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就業機會更多,拓寬就業門路。在中職衛校,如果學生畢業時就拿到護士資格證,育嬰師證,口腔工藝技術初、中級上崗證,美容師證,中醫推拿按摩師證等,那么他們的就業條件就要優于其他畢業生。具有職業技能證書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聘用,比如護理專業一名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各種“雙證”培訓,取得了護士資格證、育嬰師證、美容師證、計算機衛生信息員證等證書,其在就業應聘時就會更有優勢,選擇面就會更大。
(三)有利于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技能型人才成長。職業教育是以就業教育為指導思想,以職業崗位需要為目標,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用人單位要求為標準,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的質量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獲得了符合職業生產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質,具有獨立從事某一職業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術能力。職業資格證書的評價標準是由國家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組織企業和行業協會等共同參與并制定的,是職業生產崗位的基本技術水平和技能要求的反映。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引入職業資格證書的校外鑒定評估方式,可以加強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察,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推動學校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使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實際技能能力的培養,促進了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雙證”制度的實施,拉近了學校與醫院、行業企業的距離。為使專業課程內容與行業的崗位技能需求密切結合,學校深入了解用人單位對行業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要求,根據職業資格標準為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專業設置和教學模式,改革課程體系,使教學內容適應社會行業需求,實現教學與就業對接,促進技能型人才成長。
三、南寧市衛生學校“雙證”教學開展情況
南寧市衛生學校是一所中職衛校,2015年兩校區在校生人數為13402人(其中全日制中職學生7560人、“2+3”高職生1278人、成人大專4564人),開設有護理、助產、口腔、中醫康復保健、醫學檢驗、藥劑 、農村醫學、醫學影像等專業,師資力量充足,教學設施先進,是多項職業技能培訓的培訓基地。學校非常重視“雙證”開展工作,成立有職業教育培訓中心,在中心的總體協調下,各部門積極配合,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通過培訓,經南寧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進行技能考核認定,90%以上的學生在畢業前就獲得1種以上的技能證書。
第一,開設多種技能培訓班,并針對專業及市場需求進行調整,增加技能培訓班項目。2015年新增加了“養老護理員”、“育嬰師”2個技能培訓項目。南寧市衛生學校近三年技能考證項目見表1。
第二,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向學生宣傳“多一種技能、多一條就業門路”的思想,提倡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掌握多種技能,學生參加技能考證培訓情況見表2。

護士資格考試培訓是南寧市衛生學校護理、助產專業開設的重點培訓項目,從2000年開展以來,在教學和管理上,經過不斷的調整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積累了豐富的培訓經驗,南寧市衛生學校學生護士資格考試培訓參與率見表3。
第三,南寧市衛生學校每年的“雙證”率均達標。每年“雙證率”均達到90%以上,南寧市衛生學校近三年的“雙證率”見表4。近年來參加護士資格考試培訓的學生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達到75%以上,并逐年穩定增長。
四、實施“雙證”教學的對策和建議
中職衛校要在“雙證”教學中挖掘學生潛力,開展有特色的職業培訓,使畢業生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應針對目前市場經濟發展對衛生技術人才的需求采取以下措施。
(一)轉變觀念,樹立新型職業教育觀。加強宣傳,促進傳統觀念的轉變。傳統的職業教育觀側重于學科知識系統性和完整性學習,忽視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以單一的學歷教育為主,以追求學歷文憑取得為學習目的。新型的職業教育觀,是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從人才的社會需求和職業崗位出發,堅持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并重、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并重、學業考核與社會技能鑒定并重,并制定行業職業教育和培養發展規劃,建立“雙證”并重的科學評價體系。
作為為就業準備的職業教育,是以培養行業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教育工程,是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組織學生進行市場調查,了解行業現況,增強就業競爭意識,引導和促進他們主動參與到職業技能培訓中,使培養的學生既有理論知識,又有職業技能;既有工作能力,又有文化素質。
(二)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培訓項目。2015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廢止原勞動保障部頒行的《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90個職業不再要求勞動者持職業資格證上崗,其中包括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美容師、美發師、中藥購銷員等項目,廢止《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意味著這些職業未來將不再有就業準入門檻。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職業鑒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僅是取消持證上崗的就業準入,并不是取消職業資格考試。這是在形成一定規范后,把選擇權交還給市場,由市場選擇,由行業協會監管。比如,如果大多數雇主都希望保姆持證,愿意花錢請高級家政人員,市場也必然會做出反應,仍然有人會考證,如果畢業生有職業資格證書,就業時就比較“吃香”,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取消一部分職業資格上崗證并不代表不需要考證,有職業資格證說明是經過專業培訓,能力鑒定過的,就業時,有證的會比無證更有優勢。
取消90個工種的職業準入資格考試,并不意味著會逐步取消所有的準入資格考試,其中取消的一些持證上崗的職業,比如商業、服務業人員中的營業員、推銷員、攝影師、話務員、計算機操作員等,這些職業逐漸普及化、大眾化,目前要求持證上崗已經落后了。而一些職業資格考證,比如執業醫師資格證、教師證、心理咨詢師、護士資格證等仍然含金量很高,要求持證上崗。
在繼續做好各專業職業技術培訓工作基礎上,根據中職衛校辦學特點,結合學校專業發展、學生就業需要,相關部門要經常深入社會調查,關注就業動向,根據社會需求,重點開展一些含金量相對高的職業資證考證培訓項目。靈活開辦培訓班,除有一定穩定性,還要有一定的應變性,并及時調整培訓項目,與國家要求的職業資格考試接軌。
(三)專業教學與職業標準的有機融合。嚴格執行國家對各專業教學要求的前提下,根據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內容及考核標準,將職業技能標準的各項要求以及行業科技發展前沿的新知識與新技術整合到課程中,使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適應,保證課程具有鮮明的技術特征和較高的技術含量。如醫學信息技術信息員考試,可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增加醫學信息學課程內容,將計算機教學與臨床醫療單位的醫療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并建立網絡數字化校園教學平臺,構建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證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在護理、助產專業的教學中,將護士資格考試的標準及技能要求納入整個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的課堂教學內容中,使學生牢固掌握專業知識并達到考證的要求,提高考證通過率。建立社會化考試與學科考核互認制度,凡通過護士資格證考試者,可直接認定校內專業課程成績合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參加職業資格培訓及考試的積極性,提高在校生的“雙證通過率”。通過專業教學與職業標準的有機融合,促進學校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鑒定的銜接統一,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使職業資格考證成為促進教學的一個手段。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行“雙證”教學需要一支既能指導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又能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和崗位能力培養的理論和技能兼備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為使課堂教學與職業資格考核有機結合,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專兼一體、技能過硬、素質優良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實施“雙證”教學的重要保證,學校應高度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制定相關培訓管理制度和措施,并采取必要的激勵手段,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促進師資隊伍的優化。
為掌握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和最新的企業需求,更好地將在校教學與醫院工作實踐相結合,根據專業教學的需要,可聘請或引進醫院、行業企業專家等高級技術人才參與學校教學或到校任教。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或吸引業內優秀人才參與職業教育,使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技能標準實現無縫對接。
(五)強化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具有滿足技能訓練要求的實訓場所是實施雙證教學的基礎條件。在校內,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將醫院、企業職業文化氛圍融入課堂教學,按照醫院或企業的設置來營造真實職業環境及實驗教學基地。護理、助產專業仿照醫院的工作環境,建造“仿真老年護理病區”、“摸擬病房”;藥劑、藥品營銷專業按照藥品生產或銷售流程的要求,在校內建設“藥品制劑制備中心”、“仿真藥品配送中心”、“摸擬中西藥房”;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將義齒加工企業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引入實訓室,并與知名義齒加工企業合作建設“口腔義齒加工教學工廠”;中醫美容、中醫推拿專業建立“摸擬美容院”“康體美容中心”等,并按美容院的管理流程及要求進行操作,并結合采用對外服務的方式,使學生在仿真工作環境中完成實驗實訓教學。在校外,加強與醫院、企業單位聯系,建立一批與專業實踐教學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并加強校企共建,實現校企互動互惠。
學校在推行“雙證”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分析與研究社會職業崗位變化規律,以國家政策為導向,結合中職學生自身需求,開展“雙證”教學,并在專業建設中不斷完善,凝練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為衛生行業培養出更多、更專業、更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萌.中等職業學?!半p證制”模式初探[J].科教導刊, 2010(8上)
[2]張振祥.高等院校實施雙證教育的策略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0(9)
[3]蔣連芬,符瑩.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實現中職衛生學?!罢n證融合”[J].時代教育,2013(11)
【作者簡介】龐偉勤(1971— ),女,壯族,廣西貴港人,南寧市衛生學校教師,工程師,中級職稱。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