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春菊
集體備課,按照一般的說法就是,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集體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分析學情、制訂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并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由此可見,集體備課,它是有嚴格的組織要求和任務要求的,既有單個教師的個體智慧,更體現集體力量的結晶。實踐證明,集體備課可以強化教育教學效果,集體備課的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就是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這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作為一個并不新鮮的事物,目前集體備課在一些地方成了雞肋,或是純粹做做樣子,走在過場,應付所謂的檢查。
下面我就語文學科方面,談談集體備課。
一、語文集體備課常見的問題
(一)有集體,無備課,形式重于內容。
語文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語文的分量可想而知。語文教師也是每個學校的比較多的一個群體,學校都有相對固定的時間安排語文集體備課,但往往是語文教師人在心不在,備課流于形式,沒有統一的安排和規劃,漫無目的,屬于沙龍性質或是小型的茶話會。
(二)集體備課,各自為政,備課成為“教案之和”。
每個語文教師都在備課,看似集體備課,實則假集體備課,沒有溝通,沒有交流,無法形成思想的碰撞和心靈的默契。這樣的集體備課的結果就是每個語文教師都有了教案,集體備課就變成了教案的累加,失去了集體備課的核心要義。
(三)集體備課,成為各種資料的堆砌搬運。
語文集體備課,需要大家的集體力量,特別是語文,需要查找各種資料,但往往成為各種資料的搬運堆砌,沒有目標,缺少思想和邏輯的亂搬亂堆,結果可想而知。
(四)集體備課,成為一個人的獨角戲。
集體備課最忌諱的就是“一言堂”,一個人喋喋不休,像是開會或是做報告,這和集體備課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馳。
(五)集體備課,成為教師上課的某種模板。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集體備課就是大家共同討論,共同研討出一個教案,一個模式,然后大家都按照這個教案去授課,這無疑是犯了教育的大忌:因材施教。
因此,當務之急應該在集體備課這一環節加強規范,盡快還原它的本來面目,恢復它的本質功能,讓集體備課真正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課堂,讓學生能夠切切實實受益。
二、改進策略
(一)語文教師要做到真集體真備課。
真集體顧名思義就是全體語文教師在相對固定的時間集中一處,真備課,就要求語文教師不是走形式,而是真正備課。集體備課要求組織者在集體備課之前就要有所安排,要有主題,有內容,有分工,有記錄,等等,集體備課是一次有質量的教研活動。比如,開學初的集體備課,組織者就要根據本學期的時間,各個年級的課程特點,各個專題的篇目,文題特征等,開展專題研討,共同研討本學期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總體課時,乃至各個專題的重點難點,練習的設計,等等,這樣就對整個學期有了大致的安排與構思,綱舉目張,宏觀指導以后的教學工作。
(二)集體備課,真正做到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
集體備課,作為一種有效的備課途徑,我們一定要做到真備課,真備課就是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當然在備課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增強合作意識,每個人既要講究個性,更要突出合作,一定要揚長補短,發揮集體備課的最大優勢。
在具體備課時,組織者要求每個人都要明確集體備課備什么?怎樣備?至少每位參與的老師對于要備課有自己的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這樣在集體備課的時候才能充分“備”。在進行集體備課時,同樣要遵循備課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要領:
首先要備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必須充分“備學生”。要具體分析學生實際,學生已經掌握了多少相關的知識,還有哪些沒有掌握,在哪些方面會存在問題,怎樣講更易于學生理解、領悟和應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從其感興趣的方式、方法入手,往往效果更顯著。當然,也許每個班級的學生狀況不太一樣,即使是同一個班級,也有不同的層次,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交流,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其次要備教材。語文教材與理科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文章相對獨立,每篇文章都有獨立性,因此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就要對每篇文本進行教材領悟分析,老師對教材要有宏觀上的把握,互相溝通交流,不一定做到觀點一致,理解一致,但要合情合理,這樣每個教師對課文做到心中有數。教師還要從微觀著手,制訂相應的詳細的教案,力求實效,進而組織教學。
再次要備教法、學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得當,教學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特別在語文教學上,其特點不像理科的教學那樣精準,那樣明確,有時答案是模糊的,有時答案是多樣的,不是唯一的,學生言之成理就行,等等,這就給教師的備課帶來了挑戰,因此在集體備課時,教師就要暢所欲言,把可能遇到的問題盡量展示出來加以討論研究,使問題更加明朗,教師心中更有了底。教師再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相應地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三)集體備課,讓每個教師動起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集體備課,強調的是集體,但毫無疑問這個集體是教師的每個個體構成的,要使集體備課真正有效,當然是要發揮每個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要讓每個教師動起來。要想讓每個教師都動起來,這就要求集體備課的組織者充分發揮組織的作用,除了組織相關老師到指定地方參加集體備課外,更重要的是組織者每一次的集體備課都要務必有內容有主題,比如在常規教學過程中,大到每個專題的目標,教法,小到每一篇課文的備課,都要安排到位,這樣教師才能有的放矢,知道該做什么,該交流什么,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做到主動發展,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就很好地避免了教師或者是組織者唱獨角戲,“一言堂”的現象得到了遏制,也杜絕了教師為了備課而備課,不得已成了各種資料的搬運工,試想這樣的集體備課還有什么效果可言,學生怎么能在一堆堆的毫無章法的資料中吸取必要的養分。教師動起來,集體備課才有活力,課堂才有生機,學生才有未來。
總之,集體備課是一項極其細致且復雜的創造性活動,它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并積極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逐漸發展自我,更好地服務學生。它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過程中主動發展,要增強合作意識、整體意識、超前意識和反思意識。那么在當前課改大潮中,如何加強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值得每位教師認真思考,更值得每一位教師積極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