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偉+汪青青
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促進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態與態度方面得到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初中德育目標是:逐步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文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數學教學與德育是相互交叉的,數學教學不僅具有德育功能,而且具有明確的德育內容,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必須遵循的重要準則。把德育教育貫穿課堂教學是每個教師的職責。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做法。
1.利用數學史教學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是學校德育的主要任務之一,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材中有豐富的理想教育素材,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指導學生閱讀《中國最早使用負數》、《勾股定理》、《關于圓周率》、《楊輝三角》、《我國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教材后,告訴學生,我國自古在數學研究應用方面就有輝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發現早于世界其他國家1100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先于其他國家400多年;祖沖之對圓周率π值的計算、負數的使用、方程組的解法都比歐洲早1000多年,我國古代科學成就令世人矚目。現代,我國科學的豐碩成果同樣令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自豪,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方面從中體會到了我國取得的輝煌成就。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可引導他們立志成為名人或向名人靠近,樹立心中的目標。
2.利用數學美培養學生正確的集體觀念
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早斷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數學包含許多美學因素,數學美的特征表現在和諧美、對稱美、秩序美、統一美等方面。如圓是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圖形,它的完美不僅在于完全對稱性(軸對稱、中心對稱),而且在于體現著一種偉大的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因為圓本身就是把無數零散的點,有秩序地、對稱地、和諧地按統一規律(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排列而成的封閉圖形,就像一個和美的大家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時遵循集體的紀律。由此我啟迪學生每個人就像圓上一個個孤立的點,你們所處的班集體乃至于整個社會好比一個圓,集體形象與榮譽與你們努力是分不開的,若個人不遵守集體紀律,不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就像不在圓上的點一樣游離于集體之外,得不到集體的溫暖。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集體主義教育自然滲透到學生心田。
3.利用平面直角系教學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
數學中存在嚴密的邏輯推理,同時存在許多富有哲理的東西,我注意挖掘這方面素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如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時,首先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是一種劃定點位置的工具,把幾何中研究的基本對象“點”與代數中研究的基本對象“數”聯系起來,通過平面內點與有序實數對的對應關系,將一個點在平面內的位置,由它的兩個坐標(橫坐標、縱坐標)確定下來。由此加以引申,我們所處的整個社會實際上也有一些無形的坐標系,每個人進入社會后,就像平面內的點一樣,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一般來說,個人的定位參數概括起來有兩個,即個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這兩個因素中確定定位高低、好壞的唯一能動因素是后天因素,說明個人在社會上的定位,在某種程度上與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關的。告誡學生,在初中這個人生觀發展的十字路口,每個學生都應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為以后長大成才努力學習。
4.結合數學知識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辯證思想,較其學科更具體和廣泛,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如角的推廣、函數的定義、軌跡的概念等都是運動和變化的思想在數學中的具體體現;數的對立統一(正和負,整與分,有理與無理,實與虛)、運算法則的對立統一(加與減,乘與除,乘方與開方)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反映;一些定理、定義、公式、法則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反映了普遍聯系規律;還有反證法思想,實際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規律的體現。講授相應新課的同時,適時地、恰當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數學方法的熟練掌握,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
5.利用課堂形式培養學生合作觀念
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數學中,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就是起不到作用的,這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僅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還可以培養團結合作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總之,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重要且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課題,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必須注意方法上文道結合,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