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雪峰楊 潔
潮汕地區鄉村聚落空間格局及類型研究
——以澄海區為例
后雪峰1楊 潔2
以2016年汕頭市澄海區的遙感數據和為數據源,借助GIS空間分析方法分析該區域鄉村聚落空間格局,并對鄉村聚落的類型進行劃分。結果表明:(1)在規模上,澄海區南部和中西部地區鄉村聚落以大中型聚落為主,鄉村聚落密度高,北部和東部地區鄉村聚落以小型聚落為主,鄉村聚落密度低;(2)在形態上,澄海區南部和中西部地區鄉村聚落破碎度低,較規則,北部和東部破碎程度高,不規則;(3)通過綜合分析,將澄海區鄉村聚落分為2種類型,南部和中西部地區為高密度條帶型,北部和東部地區為低密度團塊型。
GIS 鄉村聚落 空間格局 類型 澄海區
鄉村聚落就是鄉村居民生產、生活的場所,是地理學的核心思想人地關系地域體系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其形成和發展受到自然和人文多種因素的影響。國外鄉村聚落空間分布研究有聚落布局、聚落形態與分類等;國內鄉村聚落空間分布研究集中在鄉村聚落空間布局與影響因素、空間適宜性、優化調控及聚落的綜合研究等方面。汕頭市澄海區屬于潮汕地區的一部分,鄉村聚落主要集中在潮汕平原的北部,區域內地形平坦,人口密集,土地承載壓力極大。本文以澄海區為研究對象,采用GIS空間分析方法來分析區域內鄉村聚落空間格局,并以此劃分區域形態類型,從而為緩解過度緊張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鄉村規劃提供參考。
(一)研究區域概況
澄海區,位于廣東省東部,地處韓江三角洲,東北接潮州市饒平縣,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鄰汕頭市龍湖區,東南與南澳縣隔海相望。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16°41’ -116°54’,北緯23°23’-23°38’之間。氣候炎熱多雨,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21°c,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是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西寬22公里,南北長27.85公里,總面積378.35km2,包括農用地222.10 km2,建設用地95.97km2。下轄8個鎮、3個街道,總人口751149人,區域中心位于南部。交通便利,經濟活躍,素有“粵東門戶”之稱。
(二)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地理空間數據云,主要是澄海區2016年Landsat4-5 TM(分辨率30m)的遙感數據,經過幾何校正、坐標配準,并經解譯、矢量化處理,提取澄海區鄉村聚落斑塊、道路、河流等要素信息。
(三)研究方法
基于獲取的有關數據,運用ENVI5.1面向特征提取模塊結合人工解譯提取澄海區的鄉村聚落斑塊、道路、河流,并將鄉村聚落斑塊等要素矢量化。再采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ArcGIS10.2的空間分析模塊,從規模和形態兩方面分析澄海區鄉村聚落的空間特征和類型。
(一)澄海區鄉村聚落空間規模格局
使用ENVI5.1軟件面向特征模塊提取2016年澄海區不同區域的鄉村聚落斑塊,得出鄉村聚落景觀指數(表1)。分別為斑塊數(NP)、斑塊總面積 (cA)、最小斑塊面積(MINP)、最大斑塊面積(MAXP)、平均斑塊面積 (MPS)、斑塊密度(PD)。此外,為了進一步分析澄海區鄉村聚落空間規模上格局,使用ArcGIS10.2中空間分析Kernel Density模塊生成澄海區鄉村聚落密度圖(圖1)。

表1 2016年澄海區鄉村聚落景觀指數
根據表1,澄海區南部和中西部鄉村聚落斑塊總數16974個,每平方千米斑塊數量達到686個,鄉村聚落聚集密度高。平均斑塊面積為2855平方米,主要是因為澄海區南部及中西部由于交通便利,地形平坦,離水源地近,鄉村聚落以大中型為主,是全區主要的高密度區。澄海區北部和東部鄉村聚落斑塊總數6461個,每平方千米斑塊數量達到317個,鄉村聚落聚集密度較低。平均斑塊面積為1510平方米,主要原因是地勢高,地勢起伏大,以山地丘陵為主,鄉村聚落主要表現在微小型,主要存在形式是低密度區。

圖1 2016年澄海區鄉村聚落密度

圖2 2016年澄海區鄉村聚落領近度分析
(二)澄海區鄉村聚落空間形態格局
領域分析是空間數據挖掘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描述空間形態特征的一種統計方法。本文采用領域分析的點統計來劃分研究區鄉村聚落的形態。其基本思想是是以鄉村聚落斑塊中心點為中心,向周圍擴展一定的范圍,根據這些擴展點與中心點的值進行函數運算,從而得到鄉村聚落斑塊空間分布形態。
根據圖2,澄海區南部和中西部鄉村聚落斑塊領近度高,點狀密集度高,說明這些地區的鄉村聚落形狀簡單、形態規則,空間分布比較規整、破碎程度小。澄海區北部和東部鄉村聚落斑塊領近度低,點狀密集度低,表明這些地區的鄉村聚落形狀不規則,空間分布比較破碎。澄海區南部和中西部以平原為主,海拔高于東部沿海低于北部山地,鄉村聚落規模相對較大,形成高密度條帶型;東部鄉村聚落離海近,容易受到臺風及海水影響,北部由于海拔較高,坡度高,整體上鄉村聚落規模小,分散,形成低密度的團塊狀。
(1)澄海區南部和中西部鄉村聚落由于交通便利,地形平坦,離水源地近,鄉村聚落以大中型為主,是全區主要的高密度區,鄉村聚落規模大。澄海區北部和東部鄉村聚落由于地勢高,地勢起伏大,以山地丘陵為主,距海近,鄉村聚落主要表現在微小型,主要存在形式是低密度區,鄉村聚落規模小;(2)澄海區南部和中西部鄉村聚落空間分布形態規則,破碎度低,形成高密度條帶型。澄海區北部和東部鄉村聚落空間分布形態不規則,較破碎,形成低密度團塊狀。
[1]陳宗興,陳曉鍵.鄉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國外動態與國內趨勢[J].世界地理研究,1994(1):72~79.
[2]湯國安,趙牡丹.基于 GIS 的鄉村聚落空間分布規律研究:以陜北榆林地區為例[J].經濟地理,2000,20(5):1~4.
[3]李紅波,張小林,吳江國等.欠發達地區聚落景觀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分析—以安徽省宿州地區為例[J].地理科學,2012,32(6):711~716.
[4]后雪峰.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的經濟學研究—以重慶市巫山縣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4.
[5] Hill M.Rural settlement and the urban impact on the countryside[M].London:Hodder & Stoughton,2003.
(作者單位:1.揭陽職業技術學院;2.揭陽市榕城區永東小學)
本文系揭陽市哲學社會科學2015年度課題項目(JY15KL13)。
后雪峰(1987-),男,湖北隨州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與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