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市場調研、校企專家研討、職業崗位分析、學習情境設計等方面,闡述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步驟,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工作過程 機電一體化專業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C-0077-02
隨著我國工業智能化精細化發展,高職教育由規模擴大轉變為內涵提升,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給高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培養適應制造業發展步伐的創新型高職人才成為高職院校面臨的新挑戰。2014年7月,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在“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驗收中獲優秀等級,給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本文從市場調研、校企專家研討、職業崗位分析、學習情境設計等方面,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一、基于工程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思路
總體思路:人才需求和專業定位→工作崗位調查→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歸納行動領域。
(一)市場調研機電一體化專業服務面向。課題組成員通過企業調研、機電專業技術人員調查、畢業生調查等方式,對機電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目前機電畢業生從事的工作崗位分別是:機電設備安裝、機電設備操作、機電設備維修、機電設備管理及機電新技術應用如工業機器人技術崗位。調查結果顯示,主要工作崗位是機電設備操作及售后等崗位。
(二)根據就業面向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根據機電一體化專業就業面向的分析,了解專業人才需求狀況。為了使課程設置更好地對接行業企業,準確定位專業培養目標,我們深入社會,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上進行了充分調研,經反復調研討論,明確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面向廣西及北部灣經濟區、珠江三角洲地區,服務現代先進制造業和新型特色產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運用機電一體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從事自動生產線、機電一體化設備及機器人的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系統集成,以及新產品設計、企業生產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其中,核心能力是機電一體化設備與產品的安裝、調試、操作、維修、管理和售后技術服務。
(三)校企專家確定課程內容。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教學團隊針對企業需求、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和企業專家一起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縱、橫兩個方向的整合及優化。以就業為導向,結合企業的崗位標準要求,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將教學過程的各要素系統、完整地重新“洗牌”。將一門學科的多個知識點按照實際應用進行整合,按照完成工作任務的需要選擇相關內容;同時,對多門學科知識按照實際應用需求進行整合。結合企業當前的用人需求而確定的教學內容,是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知識,為后續具體的職業崗位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根據職業崗位分析工作任務。根據課程內容,召開行業企業實踐專家研討會,按照職業成長規律、工作任務性質一致性和工作內容相關性等原則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歸納總結,分析并篩選出典型工作任務,校企專家研討確定對應的工作任務,如表1所示。
二、基于工程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步驟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的建設步驟:根據確定的職業崗位群,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務(包括工作內容、工作對象、工作手段、工作組織、工作產品等),再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對應的職業能力。結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要求,按照職業成長規律與學習規律將職業能力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進行整合,歸納出相應的行動領域,再轉換為學習領域課程。
(一)歸納行動領域,確定學習領域。將行動領域轉換成學習領域來確立課程體系。在這個轉換過程中,充分結合國家相關職業技能的標準,考慮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結構的技能要求。接著,核心課程建設。實際上,構建工作過程核心課程是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體系開發的重要環節。
(二)根據能力需求確定專業核心課程。以ABB公司、廣西農墾糖業集團金光制糖有限公司、南寧燎旺車燈有限責任公司、廣西宏智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企業的機電一體設備安裝調試、維護維修、管理等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為導向,分析崗位的工作任務,合理整合,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開發出電氣線路分析與安裝調試、PLC控制系統安裝與編程等共5門工學結合優質核心課程。其中,《PLC控制系統安裝與編程》的課程描述如表2所示。
三、基于工程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成效
基于工程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成為國家級“百所骨干高職示范院校”重點建設專業、中央財政以償代補重點支持專業,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及多家合作企業的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就業率高、專業對口率高達85%,學生參加比賽獲得了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廣西區一等獎等成績。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自建設以來,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
總之,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必須拋開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職業崗位為依據制定相應的教學和教材,不能照搬以往的教材和教學模式;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為更好地滿足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的要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和深度,使課堂環境更貼合實際生產環境;建立相應的更為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學校的制度建設要隨著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做動態調整,以適應課程體系變化的需要;新的課程教學模式要協調安排好理論和實踐學習,發揮工作導向的新課程體系的最大效應。
【參考文獻】
[1]董剛.高職教育由規模擴張進入到內涵提升階段[EB/OL].(2015-08-19)[2016-01-02].http://www.rmzxb.com.cn/rwsh/jjd/2015/08/19/557618.shtml
[2]廣西教育廳. 廣職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驗收獲優秀等級[EB/OL].(2014-07-16)[2015-10-12].http://www.gxedu.gov.cn/Item/6280.aspx
[3]方小菊.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究[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4]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計電系.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介紹[EB/OL].(2014-02-05)[2016-02-01].http://www.gxzjy.com:88/xbwz/jsjx/zysz/jd.html
[5]羅秋滾,陳宇.工作過程導向下的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J].教育與職業,2015(24)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教研課題“高職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桂職院〔2014〕142209)
【作者簡介】方小菊(1982— ),女,河南許昌人,江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工程系講師。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