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碧
摘 要:綠色發展是傳統發展模式的創新,以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為發展的主要內容。實現綠色發展必須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萍紕撔驴梢詫崿F資源的循環綜合利用,能源結構的優化以及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實現“低消耗零污染零排放”的綠色發展。技術創新是綠色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撐。
關鍵詞:綠色發展;技術創新;能耗降低;循環利用;污染減排
一、綠色發展的概念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5年4月25日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這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生態文明建設作總體部署的基礎上,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的又一次頂層設計。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它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以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目標,以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為發展的主要內容。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繼續走工業化之路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在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必經之路。而傳統的工業化給人的印象就是“高消耗、高污染”,走的是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這已經被證明是不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繼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之后,十八大進一步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而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使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有了理論上的抓手,也有了實踐的方向和路徑。
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金融創新等一系列創新來實現,其中,科技創新是綠色發展的引領。對“欠發達”的貴州而言,距離真正實現工業化還存在較大差距,既要實現工業化,又要保住青山綠水,發展的每一步都要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實現經濟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雙贏,即實現綠色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既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發展,又保住青山綠水,建設好生態文明,實現綠色發展。在這方面,甕福集團的經驗值得借鑒。
二、甕福集團的做法及經驗
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甕福)是一家集磷礦采選、磷復肥、磷煤化工、氟碘化工生產、科研、國際國內貿易、行業技術與營運服務、國際工程總承包于一體的國有大型企業。甕福集團長期致力于節能環保、循環經濟,在工業循環中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推進企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獲得過“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示范礦山”等一系列殊榮。
從2001年到2013年的十二年間,甕福集團共投入14億多元發展循環經濟,全部實現了擬定的目標,部份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不僅提高了甕福的國際競爭力,也通過探索和創新形成了具有“甕福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資源利用、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廢物綜合利用、污染減排等方面走在同行業前列,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即綠色發展。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有賴于科技創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能耗大大降低,主要產品原材料消耗、綜合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力推進技術創新,用先進實用技術改進傳統產業,不斷探索將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在資源循環利用、節能減排方面的應用和推廣,努力開發和完善資源利用的技術和工藝,開發廢棄物再利用技術,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實現資源及伴生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多層次利用。萬元產值能耗從總體趨勢看是不斷下降的。萬元產值能耗從2005年的1.14降到2012年的0.54,大大低于設定的考核目標。
2.實現了廢水“零排放”。以資源化治理的思路實現污染物價值再創造,通過酸性廢水選礦、活性焦脫硫、廢水制飼鈣等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資源回收利用和減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機統一,率先在磷肥行業實現廢水“零排放”。
一是自主研發了“WFS”廢水選礦技術,將磷化工生產廢水回收用于選礦,每年可減少270萬方新鮮水,同時節約270萬方廢水處理費用,取得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的多豐收,綜合效益達8000萬元/年,并實現了污水回收利用率100%,廢水“零”排放。該技術被中國石化協會授予科技進步一等獎,列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項目。二是將磷石膏渣場池水作為回收五氧化二磷制取飼料級磷酸氫鈣的原料,建成年產5000噸飼料級磷酸氫鈣裝置。不僅可以處理磷肥廠廢水,而且可以回收大量的有效磷,具有環保和資源回收利用的雙重效益。這套裝置對國內磷化工行業的磷回收利用有重大借鑒作用。
3.廢氣、廢渣綜合利用,生產、生態實現雙贏。甕福集團創新循環經濟模式,通過跨行業、跨區域協作,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技術、市場、資源優勢,以引進、共建等多種合作方式開展廢物綜合利用,在磷石膏、粉煤灰、硫鐵礦渣得到最大程度利用的同時,排放的廢氣廢渣大量減少,使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和保護,實現生產、生態的雙贏。
在廢氣處理方面,主要是通過三項技術來實現。一是成功開發了黃磷尾氣綜合利用生產TCP技術;二是利用天福H2S生產二甲基亞砜產品;三是可資源化活性焦干法煙氣脫硫技術。應用該技術,每小時可處理煙氣量20萬立方米,脫硫率超過95%。甕福集團與中國國電集團聯合,投資8億元建設的60萬噸有機胺脫硫制酸項目,是目前世界上處理煙氣量最大的有機胺脫硫制硫酸工藝,實現熱回收效率最大化,形成污染治理與資源綜合利用相結合的完整循環經濟產業鏈。年處理二氧化硫36.3萬噸,每年節約近1.4億元硫磺采購投入。不僅解決電廠煙氣二氧化硫的排放治理,還可降低甕福硫酸外購成本,具有極好的環保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極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在廢渣處理方面,開發出磷石膏新型節能環保建筑結構體系技術、建成一條3000萬平方米/年的磷石膏生產紙面石膏板生產線和25萬噸/年磷石膏化學轉化制硫酸銨項目。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使得磷石膏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
甕福集團創新的磷石膏綜合利用新模式,可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節約資源的消耗,變廢為寶,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規律和國家產業政策,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通過系列綜合利用項目的實施,可從根本上解決甕福集團磷石膏渣料的排放問題,并為整個磷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優化能源結構。通過節能改造和整合園區內不同企業間的能量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園區廢熱余熱,使甕福集團一舉成為行業節能標桿。通過優化能源結構,大量減少了煤碳能源的使用,實現了污染減排。磷礦資源總回收率和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分別提高5個百分點。2008年,硫鐵礦渣、煤渣、黃磷爐渣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100%。磷石膏渣綜合利用率達到34.4%,全廠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42.5%。2013年硫鐵礦渣、煤渣、黃磷爐渣等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依然是100%,而磷石膏渣再利用率提高到63%。
公司的能源消費結構得到了徹底的優化,實現了由燃煤為主要的能源消費方式到以蒸汽和電為主要能源消費對象的轉變,公司2010年以來能源結構變化圖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燃煤的消耗從“十一五”期末的47%一路下降,至2013年22%,而蒸汽和電能的消耗則分別從“十一五”期末的24%和26%上升至2013年的38%,這種轉變大大地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5.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磷礦石是磷化工生產的主要原材料,磷礦石產值比即每噸磷礦石帶來的產值可以判斷其資源利用率的情況。
我們看到,磷礦石產值比存在逐年增加的趨勢,在2003年為0.083,即每噸磷礦石帶來的產值為830元,到2012年,這一數值達到0.152,即每噸磷礦石帶來的產值為1520元;從增幅看,與2003年比較,也是逐年提高,2004年增加了16.9%,2012年為83.1%,其變化趨勢見下圖。(2008年為特殊年份)
三、甕福集團經驗的啟示
如前所述,甕福集團發展循環經濟主要靠的是技術創新,無論是廢水、廢渣的再利用,還是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能源結構的優化以及磷礦石資源的利用率提高,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的背后,都是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結出的碩果。技術創新不僅促進了節能減排,使能耗大幅度降低,企業贏利水平不斷提高,技術創新還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實現了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實現了綠色發展。
甕福集團的經驗告訴我們:工業化不一定是高消耗高污染,不一定以高大的煙囪里的滾滾濃煙以及嗆人的氣味為特征,經濟發展不一定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它可以是以”低消耗、零污染、零排放”的綠色發展,而要實現這種綠色化的發展,必須以技術創新為抓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技術創新對于實現綠色發展具有的決定性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技術創新不僅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綠色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姚西龍等.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與我國工業經濟的轉型效率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5(1).
[2]魏劍生,徐俐敏.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發展[N].閩北日報,2012-4-10.
[3]李宏偉.以創新引領中國綠色發展[N].河南日報,2015-5-6.
[4]陳衛亞.科技創新推進綠色發展-中關村海淀園新能源及高效節能產業發展探析[J].特區經濟,2015(7).
[5]朱敏.發達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財經界,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