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恩
摘 要:倉儲管理是指對倉庫和倉庫中儲存的物資進行管理。本文以江蘇公司倉儲管理信息化建設為契機,通過梳理江蘇公司倉儲業務全流程規范、完善倉儲WM模塊,建立與WCS、WMS、手持終端等系統的集成,實現倉儲作業可視化、智能化管理,形成庫存信息共享、資源配置優化的科學倉儲體系,全面提升電力物資倉儲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倉儲管理的效率與效益。
關鍵詞:倉儲管理信息化;系統集成;可視化
一、引言
作為國網公司倉儲管理信息化建設試點單位,2014年江蘇公司完成了SAP-WM模塊應用層面的開發工作,并在全省13個地市的注冊庫推廣應用,系統涵蓋倉位管理、倉庫物資上下架、盤點等功能。但由于倉儲基礎建設、人力資源較為薄弱,未能有效跟上信息化建設步伐,WM模塊在全省的普及率不高。2016年,江蘇公司在“全面創新年”的大背景下,提出倉儲管理“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建設思路,倉儲基礎建設有大幅度提升,為WM深化應用奠定了基礎,通過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倉儲管理過程中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提高效率,提升倉儲管理水平。
二、建設倉儲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隨著物資集約化管理日益向縱深、精細化發展,物資管理部門管理壓力日益增大,對物資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物聯網應用已深入到各行各業,其核心功能在于對物資信息的有效感知,包括二維碼技術、RFID技術、多媒體信息采集等方面,而現在WM模塊對手持終端的接口設計和兼容性均存在局限性,限制了物聯網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與集成。
因此,有必要加強物資編碼管理系統建設,在物資統一編碼的基礎上完善WM模塊功能,通過WMS系統與WCS系統、RF系統的集成來實現倉儲管理的信息化提升。以下從四個方面分析建設倉儲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物聯網建設的需要。目前物聯網應用已深入到各行各業,其核心功能在于對物資信息的有效感知,包括二維碼技術、RFID技術、多媒體信息采集等方面,而現在WM模塊對手持終端的接口設計和兼容性均存在局限性,限制了物聯網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與集成。
2.自動化作業的需要。自動化作業涉及多種自動化物流設備的應用,需要WCS系統完成調度,WCS是指倉庫設備控制系統(warehousecontrolsystem),負責協調、調度底層的各種設備,使底層設備可以執行倉儲系統的業務流程。目前WM尚對自動化設備的支持尚顯薄弱。
3.業務協同的需要。在供應鏈上游,江蘇公司與供應商合作,利用RFID技術、全向掃描儀,實現成套包裝設備“一掃入庫”的技術;在供應鏈下游,向項目單位推送可視化庫存數據,推廣預約領料方式。以上功能均需要WM模塊支撐。
4.大數據分析的需要。將WM模塊庫存數據運用數據挖掘分析方法找出庫存積壓根因并促進公司物資庫存精益化管理,可加快庫存周轉、降低庫存在庫時長、減少流動資金占用。
因此,有必要開展倉儲管理信息化提升的研究工作,實現電力物資倉儲管理高效運作的有力保障,進一步滿足江蘇公司各單位的應用要求,提升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精益化水平。
三、倉儲管理信息化提升建設方案
1.建設目標
以倉儲管理信息化建設為契機,統籌倉庫資源,規范倉儲管理,建立長效機制,推進新技術應用,形成庫存信息共享、作業流程規范、資源配置優化的科學倉儲體系,全面提升公司倉儲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的效率與效益。
完善WM模塊,實現支持WCS、WMS、手持終端等系統的集成,改進部分系統操作體驗,簡化操作步驟。新增數據可視化展示、數據結構化分析、預約領料、數據推送、自動盤點功能。
將WM模塊庫存數據運用數據挖掘分析方法找出庫存積壓根因并促進公司物資庫存精益化管理,可加快庫存周轉、降低庫存在庫時長、減少流動資金占用。
2.建設內容
按照倉儲作業內容,梳理物資驗收入庫、下架出庫、盤點等環節操作流程,在物資標準化賦碼的基礎上,梳理倉儲管理業務流程,在物資標準賦碼的基礎上,使用倉庫自動化設備和大數據分析工具,優化物資驗收入庫、下架出庫以及庫內盤點業務流程。將物聯網技術和自動化物流設備的應用納入倉儲作業流程,為倉儲信息化全方位提升奠定流程基礎。同時完善倉儲WM模塊,建立與WCS、WMS、手持終端等系統的集成,實現倉儲作業可視化、智能化管理。
(1)構建倉儲管理信息化平臺
應用物聯網技術,采用包括二維碼技術、RFID技術、多媒體信息采集等方面,在現有WM模塊基礎上,實現對手持終端系統的兼容和對接,實現與自動化物流設備WCS系統的對接。
新增WM模塊功能,實現利用RFID技術、全向掃描儀,實現成套包裝設備“一掃入庫”,在供應鏈下游,向項目單位推送可視化庫存數據,推廣預約領料。
構建倉儲集成,依托4G、WIFI等基礎網絡,增加或新增WM模塊集成功能,面向倉儲管理人員、工作人員、供應商以及項目單位,提供“一體化”作業模塊,實現數據互聯業務互通,實現倉儲業務的實時協同和數據的實時貫通。
開發物資編碼管理系統,開發物資編碼管理系統,根據物資編碼規則,在編碼系統對每個物資進行唯一賦碼,代碼由編碼系統自動生成,代碼信息包含物資的基本信息與短地址信息,信息來源來當前現有的數據庫。
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庫存積壓根因,并促進公司物資庫存精益化管理,加快庫存周轉、降低庫存在庫時長、減少流動資金占用。
(2)提升大數據分析應用管理
在已有的倉儲管理系統基礎上,規劃建設物資倉儲業務信息平臺,通過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思維,進一步完善物力集約化管理信息支撐體系,提升物資管理工作水平:
①倉儲全業務流程優化
按照倉儲作業內容,梳理物資驗收入庫、下架出庫、盤點等環節操作流程,在物資標準化賦碼的基礎上,將物聯網技術和自動化物流設備的應用納入倉儲作業流程,為倉儲信息化全方位提升奠定流程基礎。
②構建倉儲管理信息平臺
建立倉儲管理信息平臺,完善WM模塊,支持WCS、WMS、手持終端等系統的集成,改進部分系統操作體驗,簡化操作步驟。
新增數據可視化展示功能以及數據結構化分析功能,實現項目單位數據推送、預約領料的功能。
③分析決策
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針對庫存信息、業務信息、單據信息以及庫位管理信息,通過數學模型進行分析,為物資庫內管理及入庫出庫的合理智能化管理奠定基礎。
四、倉儲信息化建設可取得的成效
1.倉儲管理過程信息化、規范化
以倉儲管理信息化建設為契機,統籌倉庫資源,規范倉儲管理,建立長效機制,推進新技術應用,形成庫存信息共享、作業流程規范、資源配置優化的科學倉儲體系,全面提升公司倉儲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的效率與效益。
2.全方位的提升信息化功能
(1)橫向完善現有功能:WM模塊支持WCS、WMS、手持終端等系統的集成;改進部分系統操作體驗;簡化操作步驟。
(2)縱向開發新增功能:數據可視化展示功能;數據結構化分析功能;預約領料功能;數據推送功能;自動盤點功能。
3.多維度的倉儲管理分析能力
(1)可深化的綜合分析能力。關注物資庫存管理,挖掘分析各作業環節數據之間的關聯、影響等隱性信息。
(2)結構化的分析能力。通過挖掘物資倉儲管理過程數據的不同維度屬性,對倉儲數據進行多維動態的分析和展現,提升數據服務和交互能力。
4.倉儲問題深入挖掘,激活數據資產價值
建立科學的數學模型深入挖掘倉儲問題中關鍵因素,將倉儲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業務數據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組合、關聯,轉化為有體系的、有價值的物力集約化數據,激活物資及相關專業數據資產價值,推動公司物力集約化業務創新發展的實踐與創新。
5.深入倉儲信息化工作,實現物力集約化管理
在物力集約化管理思想模式下,信息技術是實現電力物資倉儲管理高效運作的有力保障,而信息流貫穿于倉儲管理的全過程。同時,基于倉儲信息化管理平臺建立一套規范的倉儲管理機制,形成“一站式”的倉儲服務體系,整合倉庫資源,充分發揮各業務環節之間的協同作用,共同做好物資倉儲管理工作,實現業務流程的優化和管理效益的提升,達到減少成本和提升倉儲管理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郝金強.基于樹型設備編碼的可視化倉儲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D].上海交通大學,2011.
[2]施菁菁.基于ERP的電力物資倉儲管理系統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
[3]王德廣,石華,周志剛,王超.基于PDA與WebService的鋼板信息管理系統的實現[J].微型電腦應用,2010,27-31.
[4]國家電網公司編.國家電網公司物資集約化管理[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23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