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
摘 要:創新環境是區域創新成功的決定性要素之一。創新作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城市的重視。創新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人居環境”在內八個指標。成都應該在良好的政策支持環境等基礎上加大項目經費投入,加強科研項目立項管理,大力發展醫療與教育等公共服務業,解決創新人才的后顧之憂,進一步建設優秀的生態人居環境,以優秀的創新環境吸引創新人才。
關鍵詞:創新;環境;人才;政策
成都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座文化古都,是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獲批建設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經濟實力雄厚,擁有良好的社會保障、法治環境以及公共服務體系。實施創新驅動是成都加快發展的關鍵,集聚創新人才的創新環境建設顯得尤其迫切。
一、創新人才特質與創新環境評價
1.創新人才特質
創新人才具有堅實專業理論基礎,有良好的科技素養,思維富于獨創性,思辯能力強,專業興趣濃厚,勇于探索未知領域,是最新科技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引領社會科技潮流,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同時帶動和影響身邊一批同伴一起為社會科技進步作貢獻。郝克明在《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與高等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拔尖創新人才是“在各個領域特別是科學、技術和管理領域,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有創造精神和能力,為國家發展做出重大貢獻,在我國特別是在世界領先的帶頭人和杰出人才”。
創新人才擁有專注精神,他們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所選擇的事業中,去創造盡可能大的成績。他們規則意識極為強烈,講究公平,他們精神消費重于物質消費,大多處于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追求自我實現層次,反感并排斥瑣事煩擾,時間與心態是他們創新產出的重要變量。
2.創新環境及評價
(1)創新環境
創新環境是指創新主體在創新活動中所面臨的政策、法律、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活等支撐條件的總和。人們發現創新績效高的地區,都是支撐條件良好的地區,創新環境是區域創新成功的決定性要素之一。區域科技創新環境與科技創新產出具有正相關關系,創新環境影響創新成果產出。
從基于集聚創新人才角度看,創新環境既要有利于創新人才工作上創新績效提高,又要利于生活上便利與舒適。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創新人才追求自我實現價值,更為看重人文環境。因為人文環境不僅影響其生活品味,更直接影響創新活動的開展,甚至影響創新思維的產生。好的創新環境對吸引創新人才作用就像是招引鳳凰的梧桐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創新環境評價
創新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受眾多因素交叉影響,科學評價創新環境是創建創新環境的重要前提。創新環境評價需要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強調觀察、分析、歸納和描述,研究影響人才環境的因素及大概趨勢,相比較而言,定量評價更為客觀、準確和更易于直接比較。定量評價創新環境最為核心和關鍵的工作是找準評價指標及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
人才在哪里創新活動就在哪里,因此創新環境核心要素是吸引并留住人才的相關因素。創新環境評價指標具體劃分為:政府支持、產業發展、金融支持、研發環境、中介服務、市場環境、創新知名度、人居環境等八個創新環境,它們對創新能力提高和創新績效產出影響極大。
二、成都創新環境現狀分析
用前述八項評價指標對成都創新環境評價,成都至少在四個環境方面特色明顯。
1.有良好的政策支持環境
成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把成都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2015年底成都市委發布關于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的決定,緊密結合成都實際,就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進行了研究部署,成都有了很好的創新政策支持環境。
成都市先后出臺了《成都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實施辦法》、《“成都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和海外短期項目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緊密結合創業、就業、項目激勵和人才待遇,著力于深化改革、創業扶持、就業服務、稅費優惠、落實待遇等方面,從政策層面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環境。但成都與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相比在創新投入強度和創新優勢上面還有很大的差距。
2.有較好的研發環境
成都良好的人才環境不僅吸引著全球500強企業,也吸引了大批先進的創業創新企業來到成都創業。早在2012年第三屆中國自主創新年會發布“創新型城市、創新型企業與創新人物評價體系”,成都就榮獲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稱號。在“2014中國城市創新創業環境排行榜”中成都綜合創新指數位列全國第五。
2015年,成都市全年專利申請量達7753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9791件,同比分別增長19.34%和34.83%,分別居副省級城市第二位和第三位。截至2015年底,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達19758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13.6件,相比較重慶市2015年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4.3個,陜西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021件和我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3件而言,成都以專利為代表的創新成果豐碩,成都有較好的研發環境。
3.有較好的市場環境
創業創新活動受限于市場基礎,市場環境是重要的創新環境。沒有好的市場環境,創新活動必受”無米之炊”之困。成都2015年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74273元,同期西安市人均生產總值66739元,重慶市人均生產總值52330元。2015年末成都市機動車擁有量428.6萬輛,其中私人擁有汽車330.9萬輛,排全國第二,成都經濟實力和市場購買力較強。
4.有優越的人居環境
成都歷史悠久,既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十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國聞名的旅游勝地。川菜是極具特色的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麻辣鮮香征服人們的腸胃,讓人們形成“吃在成都”印象。成都是道教發祥地,深受道家思想影響,成都人工作之余的休閑生活狀態已經形成一種生活觀念,工作與生活完美兼顧體現出了成都人的能力與智慧。但與日本、瑞士等先進國家相比,成都人居環境治理理念與效果還有不小的差距。
三、基于集聚創新人才的成都創新環境建設思路
1.增加項目經費投入,營造良好研發環境
研發經費的投入不僅僅直接增加創新績效與創新成果產出,還能直接增加當地就業、拉動當地經濟。成都市2010年科技項目投入資金45.4億,2011年投入53.2億元,2012年投入45.5億元,2013年投入46.7億元,但2014年與2015年分別下降為:12.3億元和10.2億元,2015年投入資金僅僅相當于2011年的19.2%。如果增加科技項目資金投入,成都市在專利申請與授權等方面的優勢將更為明顯,科研產出更多,對科研人才更具吸引力。
2.加強科研項目立項管理,完善公平競爭環境
成都市2011年年內新上科技項目1359項,2012年1633項,2013年2233項,2014年2178項,2015年2423項,總體上呈逐年上升之勢,做好科研項目立項評審與管理工作有重要意義。
相對于其他人群,創新人才更關注公正與公平的競爭環境。現行《成都市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第一條規定”保證項目遴選的公開、公平、公正”。2014年6月《成都市科學技術局關于征集科技評估專家庫入庫專家的通知》中有“保障了各類科技評估業務客觀、科學、公正的開展。”表述,相關政策重視公正與公平競爭環境。為防止實踐中可能出現事前關系人”打招呼”或領導與名望專家掛名牽頭科研現象,有必要將相關政策進一步細化,在現有“盲評”做法基礎上,借助大數據分析,探討建立個性(個人)信息過濾系統,讓評審專家不受說情干擾,獨立評價科研項目立項與管理工作。
項目成員按實際貢獻大小排名,為避免領導因優勢地位被排名第一(大多是掛名),一是所有項目成員必須列示領導職務與級別,二是對領導排名第一的項目申報要啟動特別報批、特別公示形式。嚴格實行利害關系人回避制度、巡查回訪制度。
建立對評審專家的評審機制,動態管理專家庫。采用事后監督評價即“二審”程序或兩套評審系統同時評審,甚至采用“德爾菲法”背靠背獨立評審等方式,對專家評審結果啟動數理統計分析等控制辦法,評選優秀評審專家,促進評審專家發揮專業水準客觀評價。
另外,項目申報向年輕人傾斜。年輕人研究基礎和科技成果積累低,在科研項目申報中相對處于“劣勢”地位,加大青年基金項目比重,一般項目與重大項目盡量向年輕人傾斜。
3.大力發展醫療與教育等公共服務業,解決創新人才的后顧之憂
成都市2015年一、二、三產業比例關系為3.5:43.7:52.8,成都市力爭到2020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60%,建成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戰略支點城市和國家區域性服務業核心城市。大力發展醫療與教育等公共服務業,解決創新人才的后顧之憂是當務之急。
在醫療服務方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是國內頂級醫院,華西在很多??祁I域名列前茅,但華西醫院掛號“一號難求”,即使是四川省人民醫院等著名醫院也是“一床難求”,醫療資源稀缺。醫療服務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與設備,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大力增加政府投入,吸引精英人才積聚,更多優秀人才投身于醫療服務事業,醫療服務質量自然改善。采用類似省醫院托管縣醫院方式的省市縣醫院“聯辦”制度可一定程度上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
在基礎教育方面,學區房看漲等信息說明優秀教育資源稀缺和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除了加大對教育資金投入,提高教師待遇,從整體上提高基礎教育服務質量外,還可采取名校教師流動交換制度,支持民辦學校發展等方法。事實上,民辦教育已成為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群眾對多樣化教育的需求。
4.進一步建設優秀的生態人居環境
(1)保護成都鄉村旅游資源
成都鄉村旅游開展有聲有色,全國第一家農家樂就誕生在成都,農家樂文化已經成為極具特色的標志性地方名片。以國際上其他發達國家發展趨勢看,以后最奢侈最昂貴的消費是在農村。隨著城市的擴張,部分包括農家樂在內的鄉村范圍內的旅游資源正在退縮或消失,部分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正在面臨征地拆遷等威脅,要以愛護和敬畏自然之心保護現有鄉村旅游資源。
(2)整治污染問題
成都市現代服務業、新興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成都工業經濟貢獻較大,導致成都地表水污染和大氣中硫氧化物污染比較嚴重。如果對汽車配件、電子元器件等制造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做好如產品研發、創新、品牌和售后服務,既拉動成都經濟增長,又因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強,增加當地居民收入,提升市場環境,還能減少工業導致的環境污染。
很多廢舊物資是有價值的,之所以成為垃圾,不是扔進垃圾桶了而是將不同的東西混淆了??山梃b日本管理經驗,成都將垃圾分類作為整治環境的著力點,將利用志愿者工作作為突破點,以啟動并維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一步改善成都優秀的生態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1]郝克明.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與高等教育改革[J].遼寧教育研究,2003(12).
[2]胡園園,顧新.創新環境和開放程度對區域科技創新產出的調節效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5年第2月.
[3]陳碧紅.成都躋身十大創新型城市[N].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出版,2013-04-20.
[4]冉倩婷.2015年成都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13.6件[N].四川日報,2016-04-27.
[5]2010年~2015年成都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6]張建強等.成都市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分析[J].災害學,2007.03.
[7]陳恒.中國服務業差距有多大?[N].光明日報,2013-0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