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楊冰 黃杰 聶峰
摘 要:眾籌融資是互聯網金融時代一種科技融資創新的新模式。本文主要對眾籌融資的模式進行簡單介紹,分析眾籌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及風險,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眾籌模式;風險對策
一、綜述
1.背景介紹
隨著眾籌模式在國內外的興起,追夢網、點名時間等國內眾籌網站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雖然眾籌模式在國內發展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但是發展勢頭較為迅猛。另一方面,由于國內外的環境差異,不同模式的眾籌平臺面臨著不同的發展境遇,創業者們直接照搬國外模式將導致平臺水土不服。
2.市場現狀分析
自Kickstarter成立后,眾籌在互聯網背景下以驚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圍內蔓延開來,2011年7月國內首家眾籌網站“點名時間”(原為商品眾籌,現已變更為預售網站)上線,并通過《大魚海棠》高達158萬的成功融資聲名大噪。隨后,模式各異的眾籌網站紛紛上線,“眾籌網”更是聯合長安保險推出“愛情保險”項目,與此同時,“追夢網”也成功以某智能手表項目籌得200萬資金。京東更是憑借模式優勢以“領投+跟投”吸引了眾多支持者。“創意鼓”公益眾籌平臺則為國內捐贈眾籌試水探路。
3.調研結果
本文針對眾籌的普及程度做了調研。
經過調查顯示,將近70%的人已經聽說或了解過眾籌了,但瀏覽或使用過眾籌網站的人只占其中的75%。據調查,超過80%的人對眾籌平臺持擔心或不信任的態度,只有不到20%的人對眾籌平臺是信任的,而且過半的被調查者表示擔心網絡眾籌會觸碰到法律問題。但是,在參與過眾籌的人群中,相信眾籌平臺的卻又占了很大部分。由此可見,眾籌平臺存在的安全隱患是阻礙其擴大用戶數的主要原因。
二、國內眾籌融資模式分析
1.眾籌融資模式的類型劃分
由于劃分的標準不同,眾籌的分類也不同。這里以最被大眾所關注的投資者回報內容為劃分標準,對中國眾籌融資模式進行劃分,則基本類型有捐贈眾籌、商品眾籌、股權眾籌和債權眾籌四類。
捐贈眾籌是一種不計回報的眾籌模式,多用于公益事業領域,支持者的出資支持更多體現在精神層面的收獲,支持者不在乎得到多少回報,出資行為帶有明顯的公益性質。相比于傳統公益融資方式,捐贈眾籌降低了準入門檻。
債權眾籌是投資者對項目或公司進行投資,獲得其一定比例的債權,未來獲取利息收益并收回本金。有些類似于P2P的形式,它對投資者的回報是按照約定的比例給予的利息,屆時投資者可以收回本金并得到承諾收益。通常這樣的收益率是要低于股權眾籌,但是風險也更低。
2.股權眾籌與商品眾籌對比
商品眾籌的項目發起人要承諾給投資人實物或折扣回報,但投資者只擁有建議權益,而且回報周期一班較短,投資者多有資助、預購的投資動機;而股權眾籌的項目發起人要直接向投資者出售一定公司股份,讓投資者享有股東權利,但回報時間一般較長,要公司盈利才可獲得回報,投資者自然是帶著獲得經濟回報、享受股東收益的動機去投資的。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商品眾籌對于未來收益并不完全關注,而股權眾籌在運作機制上要相對復雜些,支持的是企業的發展壯大,投資人完全看中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資金發展空間更大。
3.眾籌融資模式面臨的問題及風險
(1)眾籌面臨的法律真空風險
眾籌融資模式在中國剛剛起步,擁有一個穩定健全的相關法律監管體系顯然不易,一是創建這一法律體系本就困難重重,二是眾籌的快速發展讓法律監管更加難以與其“并駕齊驅”。就目前階段,法律監管的真空尷尬造成兩個最為明顯的問題:
①信用風險加大
眾籌平臺在現階段對于眾籌的全流程管理占據大比例的控制權,它不僅是第三方機構,更承擔從項目篩選、項目操作、管理費用收取等等服務職能,缺少了法律監管,使得眾籌平臺對于項目準入和管理“降低門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用風險的增加。
②非法集資風險加大
主要體現在股權眾籌方面,因為股權眾籌存在現金回報,導致難以與非法集資明確區分。例如建立公司進行股權眾籌融資,最后將資金轉移。這使得股權眾籌對于投資人的信用度下降、吸引力從而下降,更不利于眾籌行業的健康發展。
(2)眾籌盈利模式單一問題
在我國的眾籌發展中,眾籌平臺利用其融資模式相較于傳統融資渠道的創新,的確吸引了眾多資本加入,行業發展迅速。但現階段眾籌平臺的共有問題在于盈利模式過于單一,這直接影響著平臺的持續發展。
最為常見和主要的中介費、傭金盈利模式,不能夠為平臺帶來大量財富,目前平臺的普遍做法是收取傭金后,抽取一定比例作為資金投入項目中,從而獲得股權,即將“增值服務費”納入盈收。這部分交易匹配之外的增值服務費用,應是未來眾籌平臺尤其是股權眾籌平臺主要的盈利點,但其創收制度還不完善,平臺盈利模式并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因而如何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來強大自身,是眾籌平臺在未來發展中應去突破的。
三、眾籌平臺的應對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議以供眾籌創業者參考,同時也為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提供新思路。
1.最大限度進行信息披露
由于國內對眾籌的監管尚不健全,且大部分眾籌平臺的管理方式都是直接從歐美等商業信用發達的地區“借鑒”而來,與我國目前國情存在一些出入。如因信用風險而導致的跳票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延期發貨現象普遍,平均延期時間為2-4個月,大型項目延期發貨時間要長于小型項目。本文認為解決信息不對稱可以從建立信用審核和調查的標準化流程及嚴明的獎懲制度入手,平臺在監管的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提供更多有關產品和發起人的信息,最大程度進行信息披露,降低信用風險。
2.提高用戶體驗
目前,大部分眾籌平臺仍處于探索階段,眾籌創業者將更多的目光聚焦到平臺監管、運營模式中去,忽視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用戶體驗。提高用戶體驗可以從改善首頁推薦精準度和簡化平臺功能模塊兩方面入手,優化智能推薦相關算法,利用神經網絡的衍生算法得出眾籌項目和潛在支持者的相關關系;在平臺功能方面應適當摒棄周邊功能,集中主要功能,簡化用戶操作。
3.遠離眾籌平臺“資金池”
無論是P2P平臺,還是眾籌平臺都屬于信息中介,“資金池”將破壞平臺輕資產的優勢。“資金池”獲取資金的成本高于商業銀行的成本,而放貸的信用風險卻遠遠高于商業銀行,極可能導致壞賬,損害支持者利益。因此,政府應嚴禁眾籌平臺自己做“資金池”,倡導第三方支付,加大對非法集資的打擊力度,構建健康的生態體系。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國內眾籌融資的模式,以及眾籌平臺可能遇到的問題,并針對其問題提出了若干建議,為眾籌創業者提供展示其創意的平臺,同時也為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鄧建鵬.互聯網金融時代眾籌模式的法律風險分析[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4(3):115-121.
[2]肖本華.美國眾籌融資模式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南方金融,2013(1):52-56.
[3]劉姝姝.眾籌融資模式的發展、監管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與經濟,2014(7):47-51.
[4]高舒婭.P2P網絡借貸資金池問題及其法律風險分析[J].法制博覽,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