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金融行業迅速發展并取得了十分顯著的出成績,但是在發展的同時原有的金融模式弊端層出,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為此金融行業為了滿足社會需求正在尋找一種新的金融模式。科學技術的進步,促使我國互聯網行業迅速發展,社交網絡、云計算、第三方支付等對我國傳統的金融模式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互聯網金融因此產生,并且在全社會范圍內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文筆者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推動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模式;傳統金融;網絡平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科技下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尤其是支付寶作為當前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重要工具,對傳統銀行性質的金融模式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逐漸代替了傳統金融交易的所有功能,為客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理財產品多樣,理財收益可觀,這都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發展契機。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產生到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改變,但是其在發展的過程中尚不成熟,仍然存在很多的弊端,其中以風險系數高最為突出。為了更好的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就要從互聯網金融的弊端入手,提高客戶的風險防范意識,提高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水平,確保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有序開展。
一、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網絡風險多,安全性無保證
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需要網絡平臺來進行金融交易,網絡平臺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網絡金融交易中出現了很多的網絡詐騙事件,這對客戶的隱私和資金數據庫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直接威脅到人們群眾的財產安全;客戶手機或者網絡支付工具的遺失,導致信息泄露,資金被盜和轉移。這些都是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這些問題在實際的生活中也是無法從根本上避免的,所以要提高客戶的風險防范意識,并且嚴格互聯網金融的監督管理,將網絡風險降到最低,確保客戶網絡交易的安全性。
2.監管不到位,法規不完善
我國傳統的金融模式實行的是分業管理,但是互聯網金融融合了各大銀行的金融業務,在監管上無法確定歸屬部門,使得監管不到位,網絡不安全的事件呈現逐年遞增的現象;另外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很快,但是相關的法規并不完善,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定位不明確,也沒有嚴格的市場準入,增加了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指數。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犯罪事件的頻發,我國在法律法規上也進行了相關的完善,但是法規的更新和完善速度仍然與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速度存在一定的差距。
3.金融產品不穩定,客戶維權難
傳統的銀行性質的金融模式,客戶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介紹,并幫助客戶分析利弊,產品的信用度較高,并且在購買金融產品之后會與客戶簽訂購買協議,蓋有銀行公章,受法律保護。但是互聯網金融產品在營銷的過程中沒有工作人員的介紹講解,客戶只是通過電子信息進行了解,并且與客戶簽訂的是電子協議,這種情況為客戶以后的維權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二、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模式分析
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發展的現狀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從九十年代至今逐漸的趨向完善,并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成績。在我國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多樣化但并沒有取得共識,筆者結合外國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的發展經驗和我國的發展現狀,總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業務模式。
1.金融互聯網
金融互聯網,第一方面將傳統金融業務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對傳統金融業務進行升級和優化,比如網銀。第二方面傳統金融業務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創新,比如:投資理財型業務。第三方面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服務提供機構。金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能夠為人們提供方便、快捷和安全的金融服務。
2.第三方支付業務
第三方支付主要是通過網絡平臺的終端智能化支持完成的,第三方支付是支付方式與互聯網結合最有力的證明,現在已經成為了最重要的金融支付方式。其中支付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第三方支付業務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自身的網絡平臺,替代銀行的支付功能。
3.互聯網信用業務
互聯網信用業務主要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貸款業務,資金的供求方和供給方根據網絡信任機制開展貸款業務,其中以人人貸最為典型。互聯網信用業務中所有的業務需要都是在線完成的,這種業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為資金供求方的資金籌集提供了方便,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加強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監督和管理,提高客戶的風險預防能力和警惕性是十分必要的。
三、推動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的建議
我國互聯網金融模式起步較晚,在國內缺乏成功的經驗,發展的過程中弊端很多,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社會和諧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規范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確保整個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轉,需要對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現狀進行整改,避免發生更多的金融風險。
1.完善相關法規,加大監督力度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需要國家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監督和規范,這樣才能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準確的界定,嚴格準入原則,避免出現互聯網金融企業魚目混珠的情況。對擾亂互聯網金融秩序的行為進行嚴格的懲處,嚴格規范互聯網金融的市場秩序,確保資金交易的安全性。完善相關的法律規范,能夠使得互聯網金融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法可依,法規的強制性會使得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秩序更加的規范,推動其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另外在互聯網行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還要加大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明確監管部門的職責,嚴格杜絕因為監管不到位而出現擾亂互聯網金融秩序的事情。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存在一定的差異,這也使得相應的監督模式要進行改革,所以監督管理部門要改善原有的監督方式,結合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可以對其進行有效監管的監督模式,確保互聯網金融的穩定發展。
2.完善信用征集,加強風險控制
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到發展對我國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大電商都在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上鼓足了干勁,但是金融產品越多,互聯網金融發展越快,相應的問題也就越多,因此我國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完善信用征集,加強風險控制。首先,可以在所有的行業內進行信用征集,借助銀行實現信用共享,提高互聯網金融的信用意識。其次,加大對互聯網科技的研發,提高安全性能,確保客戶的資金和信息安全。
3.結合市場需求,實現金融產品風險等級分化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受到熱捧,方便、快捷、收益可觀的特點使得客戶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期待較高,但是互聯網金融產品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沒有進行風險等級分化,也就是說客戶買到的金融產品都是固定風險等級的。客戶存在消費能力的差異,相應的金融產品也應該存在風險和收益差異,因此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的過程中要結合市場需求,分化金融產品的風險等級,這樣才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提高金融產品的收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模式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也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要結合現有的弊端,對互聯網金融市場進行規范,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信用征集體系,確保互聯網金融秩序的穩定,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鄭聯盛.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4,05:103-118+6.
[2]譚天文,陸楠.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傳統金融模式的對比分析[J].中國市場,2013,46:101-103.
作者簡介:鄭涵(1996.01- ),女,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人,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