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娟 楊向陽 郭立新
摘 要:現有研究缺乏對近十年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研究文獻進行系統梳理和整合,本研究在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概念、內涵、結構和測量,以及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前置影響因素和后置結果變量進行系統回顧、分析和評述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未來研究方向。本研究的意義在于可以為后續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理論和實證研究提供基礎和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創業效能感;創業意愿
一、引言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創業與創新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轉變和發展的主要動力,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是創業領域最具潛力和活力的主體之一,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大學生創業逐漸成為研究熱點,相關研究文獻也逐年增多,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因其具有重要的創業行為及創業結果預測含義,近年出現了許多相關研究成果,但是,目前還缺乏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研究成果和研究文獻進行系統回顧和梳理,為推動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理論和實證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有必要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歸納和總結,以期能夠明確現狀:哪些方面是我們已知或可以確認,哪些方面還未知、未統一或不能確認,且存在哪些局限,從而識別、發現未來的研究方向或主題。
二、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概念與結構
大學生創業效能感構念借鑒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最早源自Bandura(1977)發表的“自我效能:行為變化一致理論”,Bandura認為僅僅依賴個體知識或技能不能完全有效地預測個體行為,在個體知識或技能轉變成行為之前,個體對完成任務或工作的信念對個體行為是否發生起著重要作用,為此,Bandura將個體對完成某項行為的心理信念概念化為“自我效能感”,隨后,陸續有許多學者對自我效能感的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定義,例如,Midgley(1989)在研究學生的學習信心時將自我效能感定義為個體對自己的行為績效所持的有效或無效的感覺,Schultz(2005)將自我效能感定義為行為者對自己能否完成某項工作或任務的自信感覺或勝任感覺。后來,創業研究領域在研究創業行為時引入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將其構念化為創業效能感,為了便于相關理論研究,對創業效能感的進行了進一步的定義,例如,Hallak等(2012)將創業效能感定義為創業者對自己能夠通過影響環境獲取創業成功的一種信念,Chen等(1998)將創業效能感定義為創業者對自己能夠勝任創業者角色的一種信念。將創業效能感引入大學生創業這一特定領域,自然產生了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概念,由于創業效能感的概念在創業研究領域已經比較成熟,因此,針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概念研究主要集中在內涵結構和測量兩個方面,例如,韓力爭,傅宏(2009)、韓力爭(2011)以中國大學生為研究樣本和對象,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構成維度和測量題項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將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分為基本能力效能感和控制能力效能感,運用96題項的測量問卷數據分析,得到了9個維度的概念結構,其中基本能力效能感包括創業自信效能感、領導能力效能感、求知創新效能感、目標成就效能感、人際關系效能感、交流溝通效能感等維度,控制能力效能感包括意志不堅效能感、自我懷疑效能感、力不從心效能感等三個維度,運用132題項的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得到了包括領導能力效能感、創業自信效能感、目標成就效能感、自我懷疑效能感、意志不堅效能感五個維度的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結構維度。谷力群等(2014)采用扎根理論的方法,通過對大學生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得到了包括營銷能力效能感、創新能力效能感、風險承擔效能感、抗壓能力效能感、關系協調效能感、責任使命效能感、管理能力和學習能力效能感8個維度的概念結構,張淑玲(2014)將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劃分為創業計劃、創業資源獲取、人際關系、風險承擔和創新變革5個維度,編制了包括23個題項的測量量表。
從上述研究回顧可以看出,現有研究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概念界定及內涵指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和分析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維度構成和測量題目時,現有研究存在一定程度差異,這些差異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在選擇量表時帶來了一定的困惑,不利于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研究的理論構建。差異產生的可能原因在于現有研究涉及大學生創業行為相關因素的確定時,所依據創業理論和關注的重點不同,量表的開發背景不同,未來的研究可以考慮依據得到廣泛認同的創業理論和確定科學的視角來分析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構成維度,并開發相應的量表,以便得到一個能夠在不同地區、不同對象甚至不同文化背景都具有可靠的、內在一致的有效的測量結果,以實現大學生創業效能感測量的統一。
三、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前置和后置影響因素
現有研究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前置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創業教育、個性特征、情緒智力、社會資本、網絡嵌入性等,對后置影響研究最多的就是對創業意愿或創業傾向的影響,例如,嚴建雯等(2014)采用問卷和實驗的方法,發現實驗組被試的創業效能感在創業教育前后存在顯著差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有顯著的積極影響,汪姣(2012)通過1017名大學生的樣本數據分析顯示大學生創業教育對于大學生創業效能感有顯著的積極影響,鄭旭紅(2011)分析了大學生主動人格對創業效能感的影響,錢堃(2011)分析了大學生個體背景特征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影響,張敏(2011)分析了大學生情緒智力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影響,張金連(2012)分析了社會資本質量、儲量對創業效能感的影響,魏巍等(2015)運用安徽省304名在校大學生問卷調查的數據,從網絡規模、網絡差異性和人際信任等維度分析了大學生社會資本對創業效能感的積極影響,結果發現:大學生社會資本的交際網絡規模大小是影響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而激發創業意向的關鍵,大學生社會網絡差異化程度越高,表明網絡成員的職業、職位差別越大,在創業中可能提供資源和幫助越全面,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人際信任維度可以改變大學生創業者對于從關系圈能獲得創業資源的預期,從而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產生積極影響,進而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李洪波等(2014)分析了網絡嵌入性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及創業意愿的影響,結果發現大學生對創業網絡的嵌入性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積極影響,從而對創業意愿產生顯著影響,王雨(2014)分析了個體及其社會網絡對創業效能感的影響,陳權等(2015)通過江蘇500份大學生樣本數據的實證研究發現大學生的情商、創業經歷、創業課程培訓和性別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吳曉波等(2014)的研究發現創業效能感對創業意愿有正向影響,丁明磊等(2009)的研究表明:創業效能感與創業意向具有顯著正向促進作用,Hmieleski&Corbett(2008)的研究表明:具有較高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創業者在其創業行為也處于較高水平時,其創業績效一般會獲得較大的提升,而當創業者的創業自我效能感處于較低水平時,即便其創業行為處于高水平,其創業績效也不會得到較高的提升。楊艷等(2011)通過342份調查問卷的實證研究發現:強關系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和創業意愿的影響顯著,張倩(2012)分析了創業榜樣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及創業意愿的影響。金丹等(2016)通過南京某高校275位在校生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發現:大學生的創業效能感對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有顯著的積極影響。而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則對大學生提高創業效能感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從現有研究的整體文獻來看,比較一致的研究結論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社會資本或社會網絡、創業網絡嵌入性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這被許多不同樣本、不同測量方式的研究所證實,然而現有研究的局限在于: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影響因素而言,對已經證實對創業效能感有顯著積極影響的前置變量,還缺乏整合的研究框架和實證檢驗,對一些個性特征因素對創業效能感的影響還未全面地被不同區域、文化的樣本數據所證實,一些重要的前因變量,例如,創業生態、創業環境、創業學習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影響還未得到重視和有效研究,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后置影響因素而言,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證實其對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但是,一些重要的后置變量如大學生創業激情、大學生創業績效則被長期忽略。
四、未來研究方向
基于上文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全面梳理和回顧,可以看出,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概念結構研究而言,目前缺乏統一的維度劃分和能被廣泛認同、接受和使用的測量量表,這需要未來的研究,找準令人信服的理論視角,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進行更精準的概念界定和結構分析,提出一個更加清晰、準確的概念界定和結構維度劃分,例如,是否可以從創業過程的視角來分析創業效能感的可能內涵?或者從創業心理演變的視角來進行分析?或者從認知心理的視角來分析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認知特征和內涵?在進行概念和結構研究的基礎上,是否可以通過具有廣泛代表性大樣本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獲取具有相當程度效度和信度并具時間一致性的量表,這樣的研究將具有更重要的學術意義。對于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前置影響因素研究而言,對于已經得到充分證實的前置變量,是否可以考慮將其放在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進行實證檢驗,以期能夠發現這些前置變量的相對重要程度,或者發現這些前置變量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共變影響,對于一些可能重要但被忽略的前置影響因素,例如,創業學習、創業環境,這些因素可能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存在重要的影響,未來的研究可以考慮就此建立理論研究框架,分析大學生創業學習或創業環境的不同維度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不同影響。對于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后置影響因素而言,一些被忽略的后置效應或影響變量,例如,大學生創業激情、大學生創業績效,可以作為將來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理論研究的重要預測變量,并依此來建立理論和實證檢驗框架,分析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不同維度對大學生創業激情和創業績效的不同維度的不同影響。
五、結語
大學生作為一群獨特的創業群體,與一般的社會創業著和公司創業者有顯著的不同,一般創業研究結論不一定適用于大學生創業的情況,因此,對大學生創業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現有研究文獻的全面樹立、歸納、提煉和總結,從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的概念、內涵研究,結構和測量研究,到大學生創業效能感前置影響因素和后置影響因素的研究,對相關文獻進行了精煉的總結、回顧和分析,指出的現有現就存在的研究局限和研究空白,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未來較具學術研究意義的方向和內容,可以為對大學生創業效能感有興趣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4(2):191-215.
[2]Midgley C, Feldlaufer H, Eccles J S. Change in teacher efficacy and student self-and task-related beliefs in mathematic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junior high schoo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9, 81(2): 247.
[3]Schultz W. Behavioral theories and the neurophysiology of reward.[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5, 57(3):87-115.
[4]Hallak R, Assaker G, O'Connor P. Are family and nonfamily tourism businesses different? An examin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2012: 1096348012461545.
[5]Chen C C, Greene P G, Crick A.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4): 295-316.
[6]韓力爭,傅宏.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構建[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2009(1):113-118.
[7]韓力爭.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結構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 2011.
[8]谷力群,車芳璐,佟雪瑩.基于扎根理論的大學生創業效能感維度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796-801.
[9]張淑玲.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內涵、結構及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M].山東財經大學,2014
[10]嚴建雯, 巫程成王彭.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7):1105-1108.
[11]汪姣.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意向的關系: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
[12]鄭旭紅.大學生主動性人格、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意向的關系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11.
[13]錢堃.淺析大學生個人背景特征對創業效能感的影響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
[14]張敏.大學生情緒智力、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意向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
[15]張金連.社會資本、創業效能感與新企業績效的模型構思[J]. 經營管理者,2012,01:6-7.
[16]魏巍,李強.社會資本、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創業意愿關系的實證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12-117.
[17]李洪波,張徐.網絡嵌入性與大學生創業意愿的關系研究——基于創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76-83.
[18]王雨.個體及其社會網絡與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分析[D].云南財經大學,2014.
[19]陳權,尹俁瀟.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5(6):115-120.
[20]吳曉波,張超群,王瑩.社會網絡、創業效能感與創業意向的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2):104-110.
[21]丁明磊,楊芳,王云峰.試析創業自我效能感及其對創業意向的影響[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9,31(5):1-7.
[22]Hmieleski K M, Baron R A. When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enhance versus reduce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08,2(1):57-72.
[23]楊艷,胡蓓.社會網絡、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意圖的關系研究[J].軟科學,2011,06:59-63.
[24]張倩.創業榜樣、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創業意向研究[D].南京大學,2012.
[25]金丹,渠歡.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大學生創業意向關系研究——基于本科生調查數據的分[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1):76-80.
作者簡介:王亞娟(1972.10- ),四川成都人,昆明理工大學管理學碩研,淮陰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業與創新管理;楊向陽,淮陰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創業與創新管理;郭立新,南京大學博士后,淮陰工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創新與戰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