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黨委
引領自主學習打造特色文化
文/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黨委

幾年來,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北自所)結合工程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高、員工自學能力強等科技型企業的特點,把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培訓工作的重點,積極引導員工自主學習、結合實際工作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致力于打造獨具特色的學習活動,努力構建學習型企業文化。
2015年,北自所以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開展了“青年職工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學習、壓力、職業成長等方面的需求和滿意度。通過調查發展,青年員工在學習方面有兩個相互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接近60%的青年迫切希望單位組織豐富多彩的培訓、交流活動,共享學習資源,提供繼續教育和職業技能提升的機會。另一方面,青年員工普遍存在學習動力不足問題。在所團委組織的一次青年職工演講比賽中,隨機對現場50余名青年員工進行調查,年閱讀量在10本書以上的不足10%,平均閱讀量不超過5本。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所黨委組織相關人員專題研究分析,認為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客觀原因是工作上的“疲勞感”。大部分青年工程技術人員出差多、在外地工程項目現場時間長,工作上的不確定性、心理上的不安定性,很容易造成工作中的“疲勞感”,對日常的學習造成了影響。例如:有幾個負責工程技術工作的部門,45歲以下青年工程技術人員平均每年出差200天,最長甚至累計出差達300天。艱苦的現場條件、緊張的工作節奏以及不能及時獲取企業內部的有效信息導致溝通受限,使工程技術人員的學習從時間上、空間上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主觀原因是心理上的“無力感”。一些青年員工備受北京高房價、婚戀成本高、工作壓力大、父母期望高等影響,在很大程度上產生了“無力感”;隨之,對生活和工作產生懈怠,隨遇而安,得過且過,進取動力不足,沒有把學習當成緩解壓力、克服困難的重要方式,沒有養成學習的習慣。
“疲勞感”和“無力感”猶如“兩座大山”,使一些人喪失了激情、斗志,忘記了“初心”,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經過認真研究,精心策劃,我們提出了“引導學習、自覺學習、習慣學習”三個層次的學習推進目標,并致力于建立健全覆蓋面廣、方式靈活、內容實用的企業學習體系,拓寬員工自我學習和成長的通道。
第一層次是“引導學習”,營造學習氛圍,從不同渠道組織大家學習;第二層次是“自覺學習”,分享學習成果,讓員工自覺學習;第三層次是“習慣學習”,通過學用相長,提升綜合能力,形成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習成為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同時,將學習推進目標的實現融入企業戰略規劃和年度工作目標中,逐步推進深入,將學習文化體系的建立與北自所黨群文化、管理文化、服務文化相融合,與黨建管理結合,提高思想性;與企業文化結合,提高引領性;與成長成才結合,提高實用性。從多層次、多形式構建一個靈活、開放、實用的學習環境,使其成為北自所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干部帶頭,以上率下
北自所黨委將學習計劃作為重點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中,使學習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北自所業務工作、結合科技型企業和知識型員工的特點、結合北自所干部職工的思想狀態進行。自2014年始,北自所開展“領導班子帶頭講黨課”活動,領導班子將個人的學習體會在不同場合、不同范圍進行交流,向全所職工傳遞了學習意識,分享了學習成果,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習效應。僅2016年,5位所領導先后8次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培訓、中層干部會上講黨課,聽黨課人數達200余人次。
中層干部承擔著承上啟下、協調左右的崗位責任,是營造和推動學習型企業文化落地的核心關鍵。《北自所支部工作條例》中明確將支部學習計劃完善、學習活動落實作為工作考核的硬性要求;不僅組織支部書記、中層干部集中學,還發放必讀、選讀書目鼓勵自學;不僅要求干部自己學好,還要求做好組織工作,帶領職工一起學好。2016年借助“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契機,各黨支部書記紛紛結合支部特色開展講黨課活動,中層正職干部也在所屬支部積極講黨課,將學習氛圍推向高潮,使學習內容更好地傳達給每一名黨員,將學習精神融入日常實際工作中。
活動靈活,有效覆蓋
在手段上,結合北自所一線職工出差多,無法有效、及時地參加集體活動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溝通便利的優勢,完善、創新溝通渠道;建立北自所學園群、青年員工交流群等微信群、QQ群,及時發布和分享學習資料和培訓動態,掌握學習活動第一手資源。在內容上,為幫助青年職工更好地適應角色轉換、確立發展目標,對青年職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青年共產主義教育等主題教育;為引導廣大職工正確面對壓力、保持積極心態,開展職工心理壓力疏導等健康輔導、全民閱讀等主題活動;關愛婦女職工特殊群體,開展了女性心理健康、色彩搭配等生活主題培訓。在形式上,通過讀書活動、論文比賽、征文活動、演講比賽、專題輔導、主題競賽多種學習形式聯動促進,極大地調動了職工的學習熱情,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機制健全,有力推動
通過及時對學習成果進行檢查測試、開展培訓評價調查反饋、落實職工學習時數等多項措施,完善學習考核機制;通過對取得優異學習成果的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和物質獎勵,樹立學習典型、充分發揮激勵作用,使廣大職工增強本領恐慌感和學習緊迫感,反省自身、尋找差距、定位目標、激發潛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習主觀性,提高學習質量。
活動銜接、形成品牌
將學習文化活動做深、做細,鞏固和提升學習成效。以青年職工為例,2015年,北自所團委以“規劃人生、找準定位,為北自所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青年職工職業規劃主題活動。7月推廣圖書閱讀活動,通過各團支部共發放了《規劃最好的自己》《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等4種指定閱讀書籍近百本,推薦青年職工仔細閱讀、認真思考。9月開展讀后感征文活動,限定各團支部按人數比例上交閱讀心得體會,收到征文50余篇,保證了讀書活動的有效開展,強化了讀書效果;對評選出來的優秀文章進行宣傳和分享,調動起青年職工寫作積極性。12月籌辦“為夢想指路,向目標前行”主題演講,從63名報名的青年職工中,評選出6位代表進行交流分享,展示其個人風采。隨后,開展專題輔導,邀請所黨委書記,以《習慣》為主題,從提高認識、制定目標、尋找榜樣、自我管理四個層面出發,號召青年培養良好習慣,完善人格、提高價值、磨煉意志,最終實現有成就的生活,進一步為青年職工成長成才指引方向,鞏固和提升了學習活動的深入性和實效性。各項學習活動主題統一、相互呼應、逐級深入、形成系列,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習活動的影響力和有效性。

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通過各類學習活動的帶動,學習文化氛圍的渲染,使職工能始終處于學習魅力的感召下,保持學習的新鮮感和樂趣,從“被動學習”到“要學習”“愛學習”,使學習成為由內而外的自發需求,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自我價值實現的階梯、自我超越的手段。2016年,北自所黨工團各個渠道共發放圖書約4 000余本,實現職工平均4~5本的圖書擁有量。
突出學以致用特點。學用結合是對職工學習最有力的強化和激勵措施。將個人的學習需求與崗位要求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激發職工學習的內在需求和長久動力。北自所努力創造“在工作中學、在學習中工作”的學習理念,通過工作發現不足從而刺激學習,通過學習彌補不足進而服務工作。理論和實踐的互相促進、有機融合,進一步激發職工學習熱情和動力,在集中學習的引領和個人自學的努力下,提升知識修養、優化思維結構,從而樹立專業、自信的工作態度,追求個人和企業的共同進步。
打造特色學習文化。北自所黨政工團有序銜接、協調配合,從不同渠道積極打造有品牌特色的學習活動,激發職工學習熱情。所黨委每年根據中央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制訂特色黨建學習計劃,突出學習活動的時代感;培訓部門根據職工層次和訴求,推動“菜單式學習”,把握學習活動的靈活性、實用性;團委立足青年個性鮮明、特點突出,積極打造活力感、體驗感強的系列學習活動;工會發揮覆蓋面廣、動員力強的優勢,發動全所職工開展全員學習活動。各類學習活動的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打造出北自所內容多樣、層次豐富、主題突出、特點鮮明的學習文化體系,滿足了職工“所需即有所學”“術業有專攻”的個性需求。
(執筆:王振林 王 彥)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