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玲 周翠萍 張璽平
在耳鼻咽喉科圍手術期中循證護理的應用
●張建玲 周翠萍 張璽平
目的:分析在耳鼻喉科圍手術期護理中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療的病患100例參與研究,隨機平均分成2組,常規組對病患實施常規護理,循證組對病患實施循證護理,比較兩組效果。結果:在完成護理干預措施之后,循證組護理之后焦慮評分為(48.27±2.91)分,常規組護理之后焦慮評分為(59.91±2.88)分;循證組護理滿意度為96.00%,常規組護理滿意度為78.00%。兩組之間差異較為明顯,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循證護理用于耳鼻喉科圍手術期護理中能提升護理的質量,所以,循證護理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耳鼻咽喉科;圍手術期;循證護理
循證護理是基于循證醫學影響下形成的一類護理理念,強調將可信、有價值的科學研究結果當成證據,通過提出問題、尋求證據,從而確定針對性護理措施。本研究具體分析循證護理在耳鼻喉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1 基本資料
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選取我院100例耳鼻喉科病患進行研究,急性會厭炎12例,慢性鼻竇炎32例,慢性扁桃體炎24例,分泌性中耳炎6例,化膿性中耳炎8例,喉癌8例,鼻出血10例。將全部病患根據隨機抽簽分為觀察和常規組,其中循證組50例病患中男病患有27例,女病患有23例,年齡平均為(38.2±6.3)歲;常規組50例病患中男病患有26例,女病患有24例,年齡平均為(38.5±6.1)歲。2組基本資料中的各項內容相比較,一致性良好(P>0.05)。
1.2 護理方法
常規組通過常規護理方式對病患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循證組通過循證方式對病患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具體如下:
首先,提出問題:病患多發護理問題具體有疼痛、呼吸道阻塞、鼻腔大出血、脫管,接受氣管切開治療的病患最容易出現呼吸道阻塞,脫管病患是因為套管過松出現,鼻出血一般是多種不同原因導致,必須明確出血位置以有效止血。上述各類不良情況都會使病患有疼痛感[1]。
其次,循證:經計算機在各個文獻庫中進行檢索,查找文獻資料,篩選符合本研究的科學證據,結合本研究病患具體情況,制訂相應護理措施。
最后,護理工作:
從病患入院開始,護理人員不但要做好基礎護理,還應該主動向病患介紹疾病相關健康知識,增加病患對疾病的了解,認識到治療的重要性,從而主動配合治療。另外要告知病患常見不良反應以及有效預防應對方法,降低不良反應對病情的影響。
(2)做好呼吸道以及管道護理,確保呼吸道持續通暢,保證管道穩妥固定,做好氣道濕化護理,做好常規巡視工作,對巡視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只要發現問題,必須馬上報告給主治醫生,接受有效處理。
(3)如果病患出現鼻腔出血,首先要安撫病患情緒,確定出血位置,選擇相應的有效止血方法。另外要馬上幫助病患進行靜脈通路的建立,避免出現窒息。
(4)對于出現明顯疼痛的病患,護理人員要多與病患交流,也可以通過鼓勵病患參與一些活動幫助病患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針對疼痛比較劇烈的病患,應該遵醫囑合理使用止痛藥[2]。
1.3 評價指標
1.3.1 護理的滿意度
評價兩組病患對護理的滿意度,在病患出院前利用我院病患出院反饋表進行評價,總分百分制,高出80分為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兩者之間為一般。滿意度以不滿意之外的病患比例計算。
1.3.2 焦慮情況
評價兩組護理之前以及護理之后焦慮情況,應用SAS量表進行,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輕度焦慮為50-59分,中度焦慮為60-69分,重度焦慮為69分以上。
1.4 統計方法
對上述兩組相關數據進行記錄,在上述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對比分析,在記錄分析之后就選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軟件,使用t值對成績進行檢驗,計量資料均值用±標準差,分析軟件使用方法,將軟件應用于數據的分析,當對比差異顯著,那么就存在非常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2.1 焦慮評分
循證組護理之前焦慮評分為(66.86±4.21)分,護理之后為(48.27±2.91)分;常規組護理之前焦慮評分為(67.01±4.15)分,護理之后為(59.91±2.88)分。護理之前兩組得分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之后循證組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
2.2 護理滿意度
循證組病患對護理表現滿意的病患有22例,常規組病患對護理表現滿意的病患有19例;循證組病患對護理表現一般的病患有26例,常規組病患對護理表現一般的病患有20例;循證組病患對護理表現不滿意的病患有2例,常規組病患對護理表現不滿意的病患有11例。循證組護理滿意度為96.00%,常規組護理滿意度為78.00%,P<0.05。詳細情況如下所示:

表1 護理滿意度
循證護理模式具體包含循證問題、循證支持、循證觀察及應用幾個連續過程,以科學為依據開展護理工作能夠使病患治療依從性明顯提升[3]。循證護理的開展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發現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使其形成特定化以及結構化;依照問題對文獻進行檢索,收集并全面研究外部證據;評估科學證據的適應性以及有效性;與證據、臨床經驗和病患具體需求相結合制訂護理服務計劃;實施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定期的評估干預,確定每個指標都滿足正常標準,同時還需要檢測護理實施質量,促使其實現不斷的改善[4]。
本研究對循證組和常規組耳鼻喉病患分別實施循證圍手術期護理、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在完成相關的護理工作之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效果,在護理干預完成之后,得到以下結果:循證組護理之后焦慮評分為(48.27±2.91)分,明顯低于常規組(59.91±2.88)分;循證組護理滿意度為96.00%,明顯高于常規組護理滿意度78.00%,P<0.0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用于耳鼻喉病患護理中能夠緩解病患負面情緒,提升病患對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張曉蘭,董曉芳.循證護理在心血管介入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36(44):287-288.
[2]張慕冰,楊惠珠,林佳偉.循證護理在鼾癥病患手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12(12):1821-1823.
[3]陸軍,李文靜.探討循證護理在心血管介入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6(11):28-29.
[4]江麗.循證護理在心血管介入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6,07(1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