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升
通過大數據平臺監督,讓廣大黨員干部保持強勁的內生動力和飽滿的工作激情,真正實現看得“嚴嚴的”、管得“死死的”、干得“活活的”。
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和調整,給黨的建設提出了許多新考驗新問題新挑戰,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積極主動回應外界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才能最終做到不忘初心,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
今天,大數據浪潮來襲,正成為引領社會變革的利器,正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大數據是什么?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作者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是人們在大規模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小規模數據的基礎上是無法完成的。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大數據“不是隨機樣品,而是全體數據”“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它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維度。大數據的核心在應用。利用大數據手段創新開展黨的建設工作,可以有效破解以往黨建工作中的許多難點問題。
利用大數據手段,發揮黨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統領作用。當前,我國發展正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利用大數據、“智慧黨建”云平臺,通過海量數據跟蹤分析,“讓數據說話”,能夠揭示當下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和不足,并對數據提供的信息做系統評估和預測分析,以揭示數據提供出的信息之間的相關性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趨勢,從而為各級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利用大數據手段,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如何“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問題并不都出在政策層面,更多是因為出現了“中梗阻”,執行層面不順暢,或是政令不通,甚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致使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部署安排沒能真正落地。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地避免和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預先設置提示預警模式,讓相關海量數據跟蹤政策運行的每一階段和每個步驟,出現問題即時提示預警,實現真抓實干蹄疾步穩務求實效。
利用大數據手段,有效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加強對黨員尤其是外出流動黨員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管理服務一直是各級、各地區黨組織面臨的共性難題。大數據技術的出現,使我們告別了信息缺乏和信息流通受限制的模擬數據時代,信息不是缺乏而是“過剩”,數據共享和交易正成為一種趨勢。依托電子智能手機等大眾化客戶端,運用大數據平臺打破各地區和部門數據相互隔離形成的信息孤島,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精細化掌控、比對和分析,實現對本地外出流動黨員動態的及時了解、動態掌控和跟蹤服務。
利用大數據手段,加強黨員干部動態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相結合,推動從嚴管黨治黨成為新常態。管黨治吏,貴在從嚴,嚴管就是厚愛。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建立健全系統科學的監督機制,變事后問責為事前提醒,變關口監督為全程防控,真正體現黨組織對廣大黨員干部的關愛。今天,運用大數據平臺對黨員干部的日常監督,讓數據監督干部工作狀態,已經成為干部監督的重要手段和趨勢。通過大數據平臺監督,使廣大黨員干部保持強勁的內生動力和飽滿的工作激情,真正實現看得“嚴嚴的”、管得“死死的”、干得“活活的”,并為大家的職業安全保駕護航。(作者系貴州省委黨校黨建研究院副院長、教授,貴州省黨建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姚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