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清風
編者按:今年,貴州省委在總結約談實踐成果基礎上,制定下發了《關于深入落實“兩個責任”推進干部約談常態化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黨組織、紀檢監察機關在全面分析把握本地區本部門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的基礎上,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約談常態化推動管黨治黨“長管長嚴”,讓紀律真正嚴起來、緊起來、硬起來。為深入貫徹《關于深入落實“兩個責任”推進干部約談常態化的指導意見》,加強對干部約談工作的宣傳引導,《當代貴州》周刊(黨建交流版)即日起刊發系列評論,敬請關注。
當前,全省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正按照省委關于深入落實“兩個責任”推進干部約談常態化的部署和要求,層層開展干部約談。推進干部約談常態化,是總結“大約談”實踐成果,把紀律挺在前面,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不二”抓手,也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細落小落到經常的必然要求,具有豐厚內涵和重大現實意義。
干部約談常態化,貫徹了管黨治黨“全面”和“從嚴”的根本要求。全面從嚴治黨,不等同于反腐敗,不能只抓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的黨員干部,而要時時、處處、事事用嚴明的紀律管住全體黨員和每一個基層黨組織。干部約談常態化,就是著眼于維護整片“森林”的健康,堅持挺紀在前,開展經常性組織談話,抓早抓小,發現苗頭就及時提醒,觸犯紀律就及時處理,不留盲區,不放任自流,使嚴明的紀律要求覆蓋到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使紀律的正面引導和懲戒警示作用發揮到黨員干部工作生活的各方面,使管理、監督、團結、教育、挽救黨員干部的責任和壓力,傳導到各級黨組織,推動管黨治黨到邊到底、日常監督從實從嚴。
干部約談常態化,是減少存量遏制增量、實現標本兼治的有效途徑。從出現違紀苗頭到越過紀律底線,再到嚴重違紀,最后演變為嚴重違法犯罪,如果對這一過程放任不管,反腐敗就會變成“割韭菜”,割掉一茬,又生出一茬。干部約談常態化,就是著眼于標本兼治,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黨員干部黨性作風蛻變由小到大、從輕到重演化軌跡全過程,針對性開展預防提醒、詢問示警、糾錯誡勉、問責處分談話,為從防病于未萌到治病于初起,從醫“小病”到治“大患”開出不同藥方和診療手段。把監督執紀關口向源頭推進,層層設置防線,一級一級示警阻擋、糾偏處理。既加強源頭管治,大量消除產生腐敗的萌芽,又抓實過程監督,減少問題線索存量,不斷阻擊小錯小過小節的擴散和蔓延,推動政治生態持續改善。
干部約談常態化,體現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指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后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像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干部約談常態化,就是著眼于治病救人,堅持懲教結合,用理想信念、政策紀律、事實證據開展批判,小過即問、小錯即糾、小節也管,防止“養大了”再查辦,一處理就“算總賬”,出現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情況。黨組織只有經常提提領子,扯扯袖子,才能使黨員干部時刻感受到紀律的約束,防止出軌、越界、犯錯;才能使犯了錯誤的干部講清問題、知恥知止,防止帶病前行、破罐子破摔;才能使受到誣告錯告的干部澄清是非、放下包袱,防止受挫消沉。這既是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也是對黨員干部最大的關心愛護。
嚴管就是真愛,常抓才會長嚴。各級黨委、紀委要提高認識、把準方向,落實省委部署,聚焦突出問題、創新方式方法,把干部約談工作抓牢抓實,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進一步恢復黨內政治生活的鋒芒和戰斗性,使管黨治黨真正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作者單位:貴州省紀委監察廳 責任編輯/楊彥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