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
黔南州民族宗教工作始終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扎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加快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全面小康,絕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要努力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
今年5月20日,省委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黔南工作,要求黔南“發揚大射電創新精神,唱響好花紅民族絢歌,奮力打造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范區。”
作為民族自治州,黔南深知,不謀民族工作就難以全面實現跨越發展后發趕超。
建州60年,特別是近年來,黔南州委、州政府把加快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民族宗教工作始終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全面貫徹落實“一法兩規定”,大力宣傳“三個離不開”,以抓民貿民品優惠政策的落實為切入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扎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加快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凝聚正氣
奏響民族團結主旋律
黔南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聚集區,《貴州古代史》考定,早在殷、周時期,境內就已有許多部族活動。如今,黔南州有漢、布依、苗、水、毛南、瑤、仫佬等43個民族。
建州60年來,黔南一直自主管理民族事務。截至2015年,少數民族干部占全州干部的51.56%,成為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的中堅力量。同時,還根據民族的多樣性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特點,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支持舉辦布依族“六月六”“小年”,苗族“四月八”“吃新節”,水族“端節”“卯節”等民族節日活動。
為積極開展民族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2011年黔南州成立以州政府分管副州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建立健全州、縣、鄉三級活動組織,形成民族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層層有人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2013年,出臺《關于建設黔南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及《關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點工作安排的實施方案》,以每年的州慶、民族團結月和全國、全省、全州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為契機,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開展民族團結宣傳,廣泛開展黨和國家民族政策進機關、進鄉鎮、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等活動。
此外,充分調動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為富民興州作出應有貢獻。
60年來,全州民族團結模范集體、模范個人不斷涌現。先后共有17個先進集體、21名先進個人受到國務院表彰;有84個先進集體、92名先進個人受到省級表彰;有省級民族團結創建活動示范單位109個。2013年至2015年度,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在全省民宗委系統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中連續三年獲一等獎;2015年12月,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被表彰為第三屆全國民委系統先進集體,是貴州省民族宗教系統唯一獲表彰的單位。
砥礪奮進
讓少數民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是黔南州發展的主要任務。60年來,黔南州多措并舉,讓少數民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設立州級民族經費,用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后,黔南州當年就增加州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和教育資金各100萬元;增設民族鄉發展經費,每個民族鄉每年5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1991年至2014年,全州共計爭取到各級民族資金39028.1萬元,其中中央發展資金23260萬元,省級發展資金和專項經費7176.1萬元,州級配套經費8592萬元。積極改善民族地區水、電、路、住房等基礎設施的同時,努力促進民族地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發展。
積極抓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和支持三都水族自治縣發展的工作,出臺《中共黔南州委州人民政府關于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2017年率先建成小康的實施意見》及《中共黔南州委州人民政府關于支持三都水族自治縣加速發展同步建成小康的意見》。“十二五”期間,共安排人口較少民族專項資金7668萬元,用于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基礎設施、產業扶持及公共文化建設。“十三五”以來,州人民政府印發《扶持人口數量較少民族貧困村脫貧工作方案》,進一步落實好人口較少民族脫貧奔小康工作。
同時,狠抓民貿民品優惠政策落實。2012年,在全省率先重新啟動扶持民貿民品企業工作,印發了《黔南州關于貫徹落實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信貸優惠政策的實施意見》,制定了《黔南州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企業扶持方案》《黔南州民貿民品企業信貸優惠政策落實情況月報制度》。2014年6月17日,在龍里縣召開的全省落實民貿民品優惠政策現場推進會上,黔南州落實民貿民品優惠政策經驗被時任貴州省副省長蒙啟良總結為“黔南經驗”,在全省范圍內推廣。2015年,全州民貿企業年生產總值實現500億元,銷售收入488億元,上繳稅金11.19億元,解決就業人口60131人,其中少數民族占46.8%。截至2015年底,全州共有293家民貿民品企業享受優惠貸款累計114.5億元,完成州目標任務50億元的229%;爭取2015年度中央財政貼息資金1.59億元。
此外,做好貧困戶建房工作。1991年至2015年,僅黔南州民宗系統就共計爭取貧困戶建房經費1025萬元,按照“國家補助一點,群眾自籌一點,親友幫助一點”的原則,累計解決3588戶17860名少數民族群眾的住房補助問題。
積極探索
弘揚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眾多少數民族長期聚集在此繁衍生息,使黔南擁有神秘而燦爛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為弘揚當地民族文化,黔南州先后打造出《綠色黔南好花紅》《刺梨花紅》《跺月亮》等一批少數民族文藝品牌。黔南州民族博物館收藏各類文物5000多件(套),舉辦《黔南州建州成就展》《黔南民族風情展》等各類展覽100多次;在8所省級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項目學校、41所州級民族民間文化教育項目學校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建立布依語與漢語、苗語與漢語、水語與漢語、毛南語與漢族、瑤語與漢語等6個省級雙語和諧環境建設示范點和5個州級雙語和諧及雙語教學示范點。編寫雙語鄉土教材課本,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學校對不通曉漢語的低年級學生進行雙語教學,保障少數民族群眾使用本民族語言和文字的權利。
抓好民族古籍的搶救、挖掘和保護工作,出版了一批民族古籍,翻譯了《砍牛經》《黔南苗族敘事長詩選》《水書·祁福卷》等50余卷民族古籍譯稿;審定水書譯稿10卷;出版民族古籍叢書20余本。
黔南州還著力支持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十二五”以來,重點打造的惠水好花紅村、貴定音寨村、福泉江邊寨、三都姑掛村、獨山翁奇村、荔波拉片村、長順中院村、羅甸縣大井村等9個等村寨申報并命名掛牌成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憑借貴廣高鐵和貴廣高速公路開通帶來的巨大交通優勢,民族特色村寨已成為全州“兩高”經濟發展核心區域,成為游客體驗民族文化、休閑度假、旅游采風的優選地。
大力支持少數民族文體事業發展。2011年,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貴陽舉行,黔南州組織200余名演員演出了民族歌舞“幸福黔南”,展示布依、苗、水、瑤、毛南等世居民族的風情。同時積極組織少數民族運動員參加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獲陀螺男子團體一等獎及1個武術一等獎。此外,積極組織參加貴州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得5個一等獎的好成績,押架隊、龍舟女隊、陀螺女隊還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碧水青山唱歡歌,民族團結展新顏。在“十三五”的新征程中,黔南州將繼續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和“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進步”的根本任務,唱響“好花紅”民族絢歌,為黔南奮力打造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范區作出新的積極貢獻。(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