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梅



2014年,黔南州地區生產總值801.75億元,是1956年的87.7倍;財政總收入151.11億元,是1956年的591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89.75億元,是1956年的32193倍。2015年,黔南州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達到90%,在全省9個市州綜合排位第三,在全國30個自治州經濟排位第六。
6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黔南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進,黔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州委、州政府緊緊圍繞中央“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貴州省委、省政府主基調主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驅動、開放型后發趕超、“一圈兩翼”區域發展三大戰略,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改革創新邁出新步伐。
工業轉型升級。黔南州通過實施工業強州主戰略,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重點發展磷(煤)化工新型建材、裝備制造、新醫藥、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迎來了黔南工業“發展速度最快、結構調整最優、轉型升級最好”的發展時期。
農業“接二連三”。黔南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和農村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以茶葉、蔬菜、精品水果和刺梨等為重點的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實現跨越發展。2015年,黔南茶葉綜合產值65.5億元;都勻毛尖地理標志品牌價值達181億元,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品牌發展力品牌”。 “中國毛尖茶都” “中國刺梨之鄉”“中國酥李之鄉”“中國娃娃魚之鄉”“中國火龍果之鄉”等榮譽稱號落戶黔南。
2015年底,黔南有90余家農產品企業在淘寶、京東奇碼科技等電商平臺開通電子交易,銷售產品500余種,銷售額6000余萬元。“惠水云”“龍里大數據”等成為引領農產品電商發展平臺的新模式。
旅游業好花正紅。黔南州立足豐富資源,發展全域旅游,全力促進旅游業與中醫藥產業、健康養生產業聯動發展,通過實施“旅游興州、創新驅動、龍頭帶動、融合聯動、項目推動”的發展戰略。“十二五”期間,黔南旅游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旅游總收入從2011年的168.19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423億元,增長2.53倍,旅游產業正在成長為黔南的戰略性產業。
物流業蓬勃發展。2010年,都勻市成為全國唯一的縣級物流發展示范城市。2015年,物流業增加值達130多億元,物流企業從2012年156家增加到2015年246家,2015年貨運量達22369.13萬噸,貨運周轉量308.49億噸公里,全社會物流總費用243億元。
科技創新碩果累累。黔南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5個。1997年至2015年黔南專利申請實現質量雙增,專利申請量6045件,專利授權量3058件。擁有專利的企業使用率達90%以上。2016年7月,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主體工程完工,“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創新爭先”的“大射電精神”成為激勵黔南人民奮力前行的新力量。
交通天塹變通途。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從“零”的起點,實現了縣縣通高速,開啟了黔南的高鐵時代,航空事業從無到有,水運航道從斷斷續續的短途航運,到“南上北下”“通江達海”無障礙運輸。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黔南著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圍繞“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推動產城景融合發展,努力探索具有黔南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鎮化道路,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責任編輯/何興健 圖表設計/張 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