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梅
成立22年來,黔南地稅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組織收入的攻堅戰,地稅收入連創新高。1994年到2015年,全州地稅部門累計組織各項收入408.3億元,年均增長24.7%。
1994年9月,黔南州地方稅務局在國家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大潮中應運而生。
22年來,黔南地稅扎根黔南這片熱土,把握稅收脈動,銳意進取、助力發展,創新思變、織繪勝錦,追求卓越、一路凱歌;22年的燃情“稅”月,黔南地稅與黔南山水共閱滄桑,與黔南人民共寫榮光,譜寫出改革創新大轉變、服務經濟大發展、稅收工作大突破的激昂樂章。
2016年,黔南州建州60周年,也是國家實施“營改增”戰略的決勝階段,回顧黔南地稅的發展歷程,將推動黔南地稅人邁上建設幸福美好黔南的新征程。
服務發展織就勝錦
黔南地稅走過的22年,是黔南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1994年到2015年,全州經濟總量增長10.6倍,各項社會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22年來,黔南地稅人始終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組織收入的攻堅戰,地稅收入連創新高。
1994年,全州地稅收入僅8936萬元,2007年突破10億元,2010年至2013年接連突破20、30、40、50億元大關,2014年跨越70億元,2015年實現85.97億元,連續22年超額完成稅收目標任務。
1994年到2015年,全州地稅部門累計組織各項收入408.3億元,年均增長24.7%。
22年來,全州地稅系統始終重視稅源建設,不斷健全依法治稅機制,基本實現了全州地稅系統制度建設、行政決策、行政執法、執法監督和稅收保障的法制化和規范化。近年來建立了執法風險管理體系,搭建稅源專業化管理政策法規支撐平臺,充分發揮綜合協稅護稅效能;推行“一級稽查、兩級聯動”體制,開展“一案雙查”,高擎稅收執法利劍,稽查追回稅款近10億元。
同時,極力調結構促發展惠民生,用足用好西部大開發、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等系列優惠政策,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下崗職工再就業、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2年來為納稅人落實各類優惠35億元,惠及近3萬戶納稅人。
改革創新勇立潮頭
22年來,黔南地稅系統以“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志氣和勇氣,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相繼進行了稅收征管模式、稅收管理機制、稅務稽查體制、稅收計劃分配等一系列改革和創新,在征管改革領域始終走在全省前列。
自主研發了《征管數據質量監控系統》《MIS增強查詢平臺》《黔南州績效管理系統》《基層綜合查詢系統》《征管風險監控系統》《綜合治稅平臺》等軟件,開發了內部信息網,完善了房地產評估征稅系統;開展稅源專業化管理改革,成功打造“財稅庫銀”一體化平臺,率先搭建第三方信息分析平臺和社會綜合治稅信息共享平臺,開展“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
一項項創新舉措,得益于歷屆領導班子的思路轉變、科學籌謀、果斷決策,得益于全體稅務干部的勇毅篤行、團結拼搏、迎難而上,實現從“收好稅、帶好隊”到“改革驅動,激發活力,高效治稅”的轉變。
從“屬地劃片、專管員管戶、一人進戶、各稅統管”、征管查三分離的粗放管理模式,到科技加管理,形成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征管新模式,實現了由傳統的專管員管戶到管事的轉變、由“上門收稅”到主動納稅轉變、由稅收管理型向稅收服務型轉變,不斷提高征管的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形成了科技含量高、信息支撐強的納稅人分級分類征管模式。
納稅服務春風化雨
22年來,黔南地稅干部始終堅持“始于納稅人需求、基于納稅人滿意、終于納稅人遵從”的服務理念,從過去簡單的上門送政策、電話咨詢,到現在構建起以辦稅服務廳為主要平臺、以12366納稅服務熱線和稅務網站等為重要支撐的納稅服務新機制;依托信息化管理,為納稅人提供網上辦稅、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等便捷辦稅服務;大力推行“一站式”“一窗式”“免填單”等個性化服務,積極推進簡化涉稅事項審批,公開行政審批和執法權力清單;堅持推行文明辦稅“八公開”,實行首問負責制,推行導稅服務、全程服務、限時服務、延時服務、預約服務、提醒服務和綠色通道服務,持續開展“非公經濟服務年”、“百千萬”工程企業服務、“民營企業服務年”“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等,切實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逐步建立起多層次、全方位的大服務格局。近5年,全州地稅窗口服務滿意度平均達99%。
同時,率先完成了規范化辦稅服務廳、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廳建設,創立了納稅人學校;全面推廣納稅服務規范和稅收征管規范,積極推進“稅源貸”等個性服務項目、加強12366納稅服務建設,開設服務QQ群及黔南地稅微信公眾平臺,網站績效評估和微信評比位居全省前列,獲上級肯定。
文化引領精氣如虹
黔南地稅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新的稅收文化建設命題,從提升地稅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四個層面用心打造地稅精神文化家園。走進黔南地稅辦公大樓,精心打造的納稅服務、精神文明、黨風廉政等十三個展示窗及黨建文化、廉政文化、稽查文化三個特色文化長廊,全景展示了歷年“三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果。
同時,深入開展創先爭優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定期開展道德講堂、志愿者服務等活動,廣泛開展同步小康、幫掛解困等活動,并廣受好評。逐步形成了“為國聚財、法治文明,高效創新,敬業奉獻”的黔南地稅精神,“三個文明”全面展開、成績斐然,全州地稅系統現有全國文明單位1個,省級文明單位13個,全國青年文明號1個,全省青年文明號3個。
22年的長足發展,黔南地稅隊伍形成了自上而下雷厲風行、敢打硬仗的作風。
思想政治方面,綜合運用制度、教育等從嚴治隊,相繼開展了“三講”教育活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踐行宗旨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實踐活動等,堅持一崗兩責,建立健全懲防體系,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特別是近兩年開展了黔南地稅“轉作風優服務創一流”主題活動,創新“建言獻策”、談心制度、“聯系點”制度等,進一步營造了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業務綜合教育方面,全系統大專文化程度以上的職工比例從1994年的16.7%提高到2015年的96.8%;以稅收業務能力建設為主線,緊跟時代發展完善教育培訓方式方法,定期開展各類骨干培訓、業務培訓,先后開展“業務標兵”“技術能手”等創先爭優活動。
人才管理方面,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結合稅務績效管理創新激勵機制,引入競爭機制和能級管理,加大對青年優秀人才的培養力度和選拔任用,加大輪崗交流力度,先后表彰了一批優秀稅官、基層先進工作者,涌現出饒忠林等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
迎難而上長歌一曲
回想成立之初,“一間破瓦房、兩條舊板凳、算盤不離身、手工開稅票”的征稅環境歷歷在目,黔南地稅人克服困難,奮斗在稅收一線,全力改善征稅條件。相繼開展了基層稅務所規范化管理、縣市區局和基層稅務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步驟地完成了轄區全部基層稅務所(分局)和13個辦稅服務廳的新建和改造任務,逐步配置了適應稅收現代化的征管設施。
從計算機單機使用、局域網到廣域網應用,從建設辦公自動化系統、建立內外部網站、開發視頻會議系統、搭建與國稅聯合系統數據交換平臺、整合稅收征管軟件到現在的稅收業務數據大集中,《MIS系統》《稅源專業化管理平臺》《稅源管理與風險管理平臺》等軟件的運用,以及金稅三期工程上線,黔南地稅系統實現了稅收管理信息化全覆蓋。同時按照《稅收征管法》要求,制定、落實了一系列稅收征管制度和工作規程,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建立起執法有記錄、過程可監控、結果可核查、績效可考核的管理機制。
站在“十三五”新起點,黔南地稅人將迎來又一次歷史性跨越。中央已經出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稅收現代化的目標就在前方,黔南地稅人將勇敢地擔負起新的使命,在建設美麗黔南的新征程中再創新輝煌。(作者單位:黔南州地方稅務局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