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瑤
【摘 要】隨著網絡、手機、數字電視等新媒體的發展,紙媒、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因此,在以科學技術為引領的傳媒時代,傳統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正在努力尋求自身可持續發展之路。那么如何發揮先天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守住一方陣營呢?合理開發和利用新聞信息資源成為電視媒體轉型與升級的一條光明大道。
【關鍵詞】新聞信息資源 可持續發展 傳統媒體 轉型升級
一、何為新聞信息資源?它對媒介意義何在?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新聞信息資源”的概念在國內出現最早論述之后,新聞信息資源逐漸成為業界人士研究的對象。但截至目前,業界和學術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根據眾多業界人士和學者多層面、多角度的研究,新聞信息資源大致可解釋為以新聞傳播者為主體、以新聞傳播為目的指向的實踐活動的對象,是客觀事物新近發生的相對變動、以及與變動相關的各類信息,是具有新聞傳播價值的、表象和潛在的信息之和。新聞信息資源的開發,是貫穿于新聞實踐始終的、傳播者運用主體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新聞信息資源發現、采集、加工和傳播的全過程中,以一定的傳播目的為指導,通過信息的甄別、重組、符號表示等方式,充分發掘新聞信息資源中蘊含的價值,不斷擴展新聞信息資源區域,并創造新聞價值的行為。新聞信息的開發過程,是一類特殊的信息資源的流通改造過程,包含了信息的發現、采集、加工和傳播四個階段。[1]對新聞信息資源的占有率決定了媒介新聞傳播的數量和質量。
對于一向“靠天吃飯”的媒體人來說,新聞天天有,節目天天做,但從目前形勢上來看,傳統媒體對新聞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度是遠遠不夠的,一旦將新聞信息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小到節目形態、節目質量可發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大到媒體格局和發展戰略可產生全新的變化。如果將新聞信息資源比作豐富的煤礦,而新聞信息資源的開發就相當于充分尋找和挖掘煤礦,并將它燃燒、取暖、發電甚至是產生其他動能。因此,新聞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成為傳媒界的一大趨勢,而對亟待轉型與升級的傳統電視媒體而言,更是一條必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開發新聞信息資源,電視媒體擁有自身優勢。
電視自從上世紀70年代進入千家萬戶以來,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在我國, 作為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電視媒體一直具有較強信任度。2013年,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一次全國范圍的城市居民輿情調查顯示,民眾對電視“非常信任”和“比較信任”的占81%,相對于報紙的70%,網絡的55.1%和廣播的53.3%,電視依舊是民眾信任度最高的媒體。同年,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維東在“電視的力量——中國電視影響力發展論壇”上稱,中國電視的受眾規模12.8億,每天在家看電視的受眾比例為80.7%,電視依然是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類型。而重點新聞事件和新聞報道視頻,仍然主要來自電視媒體。
新聞信息資源的開發需要發現、采集、加工和傳播,在這一過程中,電視媒體基于自身優勢,可提高新聞信息資源前期采集、加工的準確性、深刻度,傳播過程中體現權威性,可信度更強,傳播效果則更強。而一些媒體正在建設的信息傳輸網絡,更是提高了采集、傳播的速度和效率。這些優勢都有利于電視媒體在第一時間搶占新聞信息資源。
三、利用新聞信息資源,完善管理運用體系。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省級電視臺大都建立了自身的媒體資源管理系統,如貴州廣播電視臺從2007年開建的媒資系統,結合了目前的計算機存儲、網絡、數據庫、多媒體等技術,致力建設一個集視音頻資料數字化、資料存儲、編目、管理、檢索和發布于一體的綜合媒資管理應用系統。而在此系統中,一部分就為新聞信息資源存儲管理所用。媒資工作人員定期將新聞節目播出帶上載,在實現視音頻數字化存儲的同時,并進行主題歸類整理、索引及新聞資料再利用。
然而在傳媒業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電視臺現有的新聞信息資源存在消耗嚴重、搜索不便、使用率低、時效性差等缺點,無法為再次利用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撐。同時,由于新聞信息分類上沒有統一標準,限制了新聞資源的傳送、交流和共享。而在新聞節目生產方面,各個部門又同時擁有自己的信息收集渠道和分類保存方式,在資源互通時,要進行各種轉換,傳輸方式和速度也相對滯后。因此,在資源整合、加工、再利用和深度挖掘方面,也降低了新聞信息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對于完善資源管理運用體系的問題,目前有學者提出了建立知識管理系統的方式,首先知識管理系統具備收集、存儲媒體知識資源的功能;其次成為媒體組織內、外部知識交流的媒介;第三,建立知識擁有者和知識需求者之間的聯系。[2]也就是說,在資源共享方面打破信息孤島,整合生產流程,提高新聞信息產品的實效性;在產品價值方面,利用智能技術,深度挖掘背景資源和關聯素材,最大化地服務于新聞生產業務;在價值再造方面,通過建立對內對外開放的新聞信息服務平臺,將采編平臺和營銷平臺合成一體,促進媒體從“信息經營”和“經營信息”轉型。如南方日報傳媒集團已建設了南方新聞數碼港,在整合集團內新聞資源后,將成為區域新聞的“消息總匯”,具備一個區域性通訊社的功能,向其他媒體供稿。[3]
基于以上的論述,筆者認為,合理利用新聞信息資源的方式可直接歸納為“零存整取”,即將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通過一定程度的整合,變為另一種資源,再進行輸出。一方面,能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制作新節目的工作效率;最后,還能進一步產生經濟效益。這對于傳統電視媒體而言,是守住陣營并向外拓展工作范圍的一種有效嘗試。
四、開發利用新聞信息資源,積極響應用戶需求
在傳媒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各個主流媒體更強調傳播過程中的服務性,電視媒體也不例外。在貴州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大型民生新聞節目《百姓關注》欄目開播11年的時間里,就經常針對老百姓的需求,適時關注氣候問題、健康問題、環境問題,在直播屏幕下方,為受眾提供尋人啟事飛字、失物招領平臺等等。配合頻道APP及時更新,最大化地為大眾提供服務。作為新聞信息資源的必要補充,服務性新聞信息資源的搜集與傳播,更體現了主流媒體的人文關懷。在傳播過程中,只有實現與受眾的良好互動,才能構建和諧穩定的傳播氛圍,并真正地做到為人民服務。
綜上所述,在加速傳統媒體升級和戰略轉型的過程中,新聞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社會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信息資源還有待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人的進一步關注。但如果讓其快速而平穩地發展,還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保障,比如政府能制定相關的政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聞信息資源的管理建設,能給電視媒體的轉型與升級開拓一片綠洲。(作者: 單位:貴州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王朝暉.《決勝媒體市場 新聞信息資源開發戰略》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頁
[2]梁林梅.《知識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版,第135頁
[3]孫明慧.《媒體新聞信息資源利用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