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剛
黃永紱說,做志愿者是偶然,但因為愛與堅持,她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寬。
現年72歲的黃永紱,依然健步如飛,充滿活力。
4月26日 ,黃永紱和她帶領的志愿者們正在忙著搬進“新家”——貴陽市花溪區“花溪陽光就業家園燕樓基地”。與記者交流間,她的電話不時響起:作為花溪陽光媽媽志愿者協會的會長,她每天的工作,除了發展會員,組織禁毒志愿活動,為戒毒康復人員提供咨詢服務和康復指導,還要進入學校、社區等地進行禁毒宣講、咨詢以及傳統文化的培訓、講座等。
從2009年至今,黃永紱在公益路上已走過7個年頭。目前,貴陽市“陽光媽媽”從籌建時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700余人。
2015年6月,陽光媽媽志愿者協會被國家禁毒委授予“全國禁毒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黃永紱在北京受到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的親切接見,并在人民大會堂作先進事跡報告。
從老師到“老媽”
每周一至周五,黃永紱都要按時乘坐交通車來到花溪陽光就業家園基地。一方面,陽光媽媽志愿者協會的大小事務等著她處理;另一方面,她要和志愿者們一起策劃、組織各類禁毒志愿幫扶活動。
黃永紱出生于東北遼寧,1963年漯河師范學校畢業,之后從事教育工作。1969年,她響應“三線建設”的號召來到貴州,成為貴陽三線工廠子弟學校的教師。
黃永紱后來被分配到解放軍三五三七廠貴陽分廠宣傳部工作,一直到退休。退休后的她并沒有閑下來,致力于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播。一次傳統文化的交流會,使她的退休生活發生了改變。
2009年,黃永紱在交流會上認識了花溪區禁毒辦的李萌。“她是‘陽光家園的禁毒志愿者、心理咨詢師,是從德國留學回來并有著豐富經驗的專家。”談到李萌,黃永紱說。
2012年初,花溪區政法委開展“陽光工程”建設,花溪陽光就業家園掛牌成立,她和另一位發起人黃萏仙,毅然擔起“陽光工程”建設的重任。
在黃永紱隨記者參觀基地的路上,“老媽!老媽!”的聲音不時傳到耳邊,陽光就業家園里的人都親切地叫她“老媽”。
“以前學生們叫我老師,現在家園里的人叫我老媽,感覺性質都是一樣的,我所做的都是塑造心靈的事情。”黃永紱說。
全家都是志愿者
“孩子,媽媽已老了;昨天的事容易忘記;可你小時候的事媽媽總會想起。當你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你就是媽媽的希望、媽媽的依靠、媽媽的一切!”這是黃永紱為戒毒人員寫的幾句話。
“有一次,我去參加‘進場所、送溫暖公益活動,朗誦了一首散文詩,內容是我根據家園戒毒康復人員親身經歷編寫的,講述了一個優秀的青少年如何一步步沾上毒品,走上不歸路。”回想當時的場景,黃永紱激動地說,在場的幾名吸毒人員,不由自主地沖上舞臺,痛苦流涕,抱著她大聲叫喊“媽媽、媽媽……”
在家里,黃永紱是三個女兒的媽媽;在“家園”里,她是所有人的“媽媽”。
“一個人是志愿者,全家人都要有志愿者的心態。”當問及家人時,黃永紱肯定地說,丈夫在家買菜、做飯,做家務活,使自己沒有后顧之憂。黃永紱的一個女兒在媽媽的影響下,也加入了志愿者協會,并擔任協會的副會長。另外,黃永紱的孫子也經常過來幫忙,出心出力。可以說,黃永紱一家祖孫三代都是“陽光媽媽”志愿者。
“沒退休前,我是家里的‘110,大小事都找我,經常是我在家做好飯菜等女兒、丈夫,現在我比他們還忙。”黃永紱說。
戒毒者復吸問題是世界性難題。“陽光媽媽”們要做的就是延長戒毒人員的復吸時間,為此,他們一年四季都陪著戒毒人員在家園里從事生產勞動,成為戒毒人員傾訴并且信賴的對象。
王小勇(化名)7年前因為生意失敗染上了毒品,經歷過吸毒、戒毒、復吸、再戒毒的反復過程。在“陽光媽媽”的幫扶下,他再也沒有染指毒品。現在他加入了志愿者協會,在花溪陽光就業家園基地做銷售方面的工作。
幾年來,“陽光媽媽”幫扶救助戒毒康復人員200余人次,禁毒宣講進社區百余次,定期走訪戒毒康復人員家庭,為3對戒毒康復人員舉辦了婚禮,提供心理咨詢100余例。“陽光媽媽”幫扶的吸毒人員最長的有13年未復吸,還有9年、7年的。
談到志愿者協會下一步計劃,黃永紱說,“希望多一點人,能長一點時間堅守。而我會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動的那一天。”
建黨支部送愛心促和諧
2015年12月30日,花溪陽光媽媽志愿者協會成立了黨支部。
從北京接受表彰回來后,黃永紱就在想,協會成員中有離退休干部、老共產黨員、教授、醫師、詩人、書畫家、文藝家等,他們平均年齡49歲,年齡最大的87歲。如何把這些志愿者更好的團結起來,讓家園更加溫暖,黃永紱想到要成立黨支部。
她先是找到以前的同事,有著30多年黨齡的吳棟林。吳棟林的妻子加入陽光媽媽志愿者已經有3年多時間,他經常開車到“家園”接送自己的愛人。通過這一層關系,吳棟林也很自然地加入了陽光媽媽志愿者協會。
像吳棟林這樣的志愿者,協會里還有很多,比如花溪陽光就業家園的另一位發起人黃萏仙,現年77歲的她,當上了陽光媽媽志愿者協會的黨建指導員。
“在700余名志愿者中,有139名黨員。”現任陽光媽媽志愿者協會副會長、黨支部書記吳棟林說,“在志愿活動中,黨員、干部確實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
支部成立以來已先后組織開展幫扶困難群眾、慰問老黨員、員工就業、創業培訓、文藝匯演、手抄黨章100天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
“把黨和政府的大愛濃縮成‘陽光媽媽的母愛,用母親的愛打開他們的心扉,讓黨和政府的政策落到實處。”花溪區政法委副書記、禁毒辦主任楊方紅說。
從2013年協會掛牌成立以來,陽光媽媽志愿者協會在幫扶路上陸續獲得了許多的榮譽,也吸引了不少國內外的專家前來基地考察、取經。
但黃永紱和她的志愿者們并不滿足于這些成績。現在,他們搬進了“新家”,新的征程也即將開啟。
“現在省、市、區政法委每年都會給陽光媽媽志愿者協會提供一些經費支持,作為活動開展的保障。”黃永紱說,幫扶路上要創新工作方法,繼續為戒毒康復者送溫暖、送愛心,為社會更加美好、和諧而做出努力。
對話黃永紱:
記 者: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黃永紱:志愿者協會取名“陽光媽媽”,本意是表明“媽媽”們對戒毒康復人員的愛和寬容要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有愛心才能做好這份工作,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為社會帶去溫暖。在這個過程中,帶給別人快樂,我自己也感到快樂。同時,我是一個充滿陽光的人,協會隊伍能夠迅速壯大,大部分志愿者是我做廣場舞教練時教的學員,是我動員來的。
記 者:你覺得自己成功嗎?
黃永紱:這個問題一個外國友人曾經問過我,當時我的回答是:我們在成功的路上,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有13年不復吸的,有9年的,7年的,你說算不算成功?
記 者:這么多年的堅持為了什么?
黃永紱:其實,做這樣一件事完全是我自找的,我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心里也有一種愉悅感。一句話總結,那就是:走進了,才有感受;做了,才知道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