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祿峰 袁紹陽
福泉市將緊扣“轉型提質增效”發展主題,圍繞建設小康福泉、綠色福泉、古城福泉、智慧福泉、平安福泉,深入推進全面改革創新,不斷鞏固和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水平。
從春秋時期的且蘭國到如今迎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福泉已走過2300年歷史,從青銅器時代到今天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福泉經濟社會發展有了質的飛躍:
“十二五”期間,福泉地區生產總值以年均17.19%的速度遞增,經濟總量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多;財政總收入以年均27.21%的速度遞增,2014年成功突破20億元大關;固定資產投資以年均32.59%的速度遞增,2015年達到467.7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11.95:47.56:40.49調整到10.11:44.83:45.06,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提高。全面小康創建總體實現程度達到98%,在黔南州率先獲得“全省同步小康示范縣(市)”“全省同步小康達標縣(市)”稱號。
以發展為第一要務
建設小康福泉
福泉市委、市政府始終圍繞全省主基調主戰略和黔南州“三大發展戰略”,全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旅游產業化“四個輪子”一起轉,不斷積蓄發展能量。
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夯實。圍繞煤電磷、煤電鋁“兩個一體化”,提高磷石膏綜合利用率,推動鋁資源精深加工。建成二甲基亞砜、有機胺脫硫等50余個循環經濟項目,形成肥料、飼料、食品、醫藥、電子全層級磷化工產品體系。福泉工業園區規模工業企業達90家,實現總產值833.26億元,先后被授予“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黔南國家磷煤化工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稱號,被評為“全省十大樣板示范園區”。
城鎮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建成甕馬高速和西環線,基本形成“五縱五橫”路網骨架。人民廣場等公共休閑場所投入使用,福泉花園等城市綜合體和金星小區保障房、城北廉租房建設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與古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有序開展。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向村組延伸,牛場鎮被成功打造為全省100個示范小城鎮之一。
農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推動山地特色農業向園區化規?;l展,形成“萬康樂”“金谷福梨”等一批市場反響好、消費者青睞的知名農產品品牌。積極實施“185”助民增收工程,加快推進農業“接二連三”,成功打造“福蘊山水詩畫江邊”新型農村綜合體,獲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兩張國家級名片。
各方建設成效顯現。在全州率先啟動中小學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福泉“112”模式;總法律顧問、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改革試點工作縱深推進。推動殯葬改革向鄉村延伸,成功承辦全省、全州殯葬改革現場觀摩會;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技術中心等國家級、省級技術研發機構10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69.48億元,人才總量達3.04萬人。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成功研發伴生氟碘資源回收、濕法磷酸凈化、電子級磷酸、有機胺脫硫等300余項先進技術;注重“招商選資”“招大引強”,成功引進國電福泉電廠、龍源煙氣綜合利用、興發化工二甲基亞砜、蘭鑫石墨機電等項目,吸引甕福集團、天福公司、中國建材集團等一批大企業集聚。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年均增長40%,年年超額完成省、州下達的目標任務。
發展生態經濟
建設綠色福泉
工業上實現節能減排。突出抓好煤電磷一體化、煤電鋁一體化、成龍配套產業發展,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落后產能淘汰,關閉淘汰邦泰(貴州)鐵合金有限公司2#礦熱爐等技術落后生產線,完成川福燃煤鍋爐技改、蘭鑫石墨換熱器建設,建成天福鍋爐煙氣脫硫、龍源有機胺脫硫制硫酸等節能減排項目;工業“三廢”利用成效突出,被國家發改委評為“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作示范基地”。
生態上實現共生共贏。啟動“綠色福泉”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現代生態高效農業、林業產業發展,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圍繞高速公路及國道、省道,合理設計可視區域荒山荒地、周邊農地等景觀種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56%;抓好甕福磷礦、福泉磷礦礦山及城鎮周邊可視砂場復綠工程建設;啟動古城沙河城市濕地公園建設,加強高車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集中式水源地水質合格率保持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3.2%,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5.51%。
強力推動社會治理
建設平安福泉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福泉中學等一批學校建成使用,深入實施“兩免一補”和營養餐改善工程,完成教育“9+3”計劃和“4+2”突破工程,順利實施十五年教育計劃。穩步推進衛計事業,綜合醫院、市二醫改擴建等醫療衛生項目有序開展,實現鄉村衛生院、計生服務站全覆蓋,人口計生實現“雙降”。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實現8個鄉鎮(區劃調整前)減貧摘帽、6個貧困村出列、4.36萬貧困人口成功脫貧。日趨完善社會保障,新農合參合率達99.06%,參保率率先在全州達90%以上。不斷加強社會治理,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降,群眾安全感測評從2010年的全省第29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1位。積極探索雙擁工作新途徑、新辦法,順利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創建“八連冠”。
同時,啟動總法律顧問試點工作,充分發揮總法律顧問“參謀員”“智囊團”作用。推行權力清單公開,明確事權責任主體,簡化辦事程序。探索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福泉“112”模式,整合社會第三方調解資源,賦予社會第三方調解法律效力。推進“一村一欄、一校一櫥、一企一窗”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全面推行社區網格化建設和社會綜合治理信息化建設。
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
建設古城福泉
被稱為“亞洲磷都”的福泉其實還是一座古城。2000多年后,春秋時期的且蘭國夜郎竹城墻下出現了“花飛如雪”的萬畝梨花,距此幾十里外的銀杏王、茶花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還有被茅以升稱為“西南橋梁之冠”的葛鏡橋、中國十大道教圣地福泉山、“能在有雨的太陽天灑下金子”的“灑金谷”,以及流淌著文化余香的西南聯大遺址等,“十二五”期間為福泉市帶來89.1億元的旅游收入。
當前,福泉市正實施“產業化升級旅游”戰略行動,深入挖掘“一城一山一峽谷,一神一仙一福地”文化內涵。立足“一中心三板塊”規劃布局,加快推進雄鎮樓、三豐文化主題館等項目建設,重點抓好景區古街、古墻、古道等景觀打造,不斷豐富福泉古城文化元素。以古城文化旅游景區為核心,放大“福蘊山水詩畫江邊”新型農村綜合體品牌效應,加快“金谷春雪花海雙谷”“龍昌龍井奇樹奇泉”“竹王神韻魅力鳳山”等景區建設,協同打造“黃絲—雙谷—松江—龍井—蛤蚌河”休閑農業旅游觀光示范帶。
加強城市運營管理
建設智慧福泉
以古城文化旅游景區建設暨棚戶區改造為重點,加快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全市城鎮化率達53.3%。完成數字化城管指揮中心建設,推進劃行歸市工作,不斷優化人居環境。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投入逾6億元實施30余個小城鎮建設項目,逐步建成一批風情小鎮、工礦小鎮、宜居小鎮。
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綜合體建設,力爭將基層的農村服務社區、農業產業園區、鄉村旅游景區“三區合一”融合發展。全面實施群眾辦事“一站通”、便民服務“一號通”、惠民資金“一卡通”、和諧社區“一格通”、掌上福泉“一點通”、協同辦公“一網通”的“六個一”信息惠民工程。
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促使經濟轉型升級路徑多元化。通過整合全市現有資源和平臺,加快骨干網絡、城鄉網絡、農村寬帶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政務、民生、城市管理、商貿物流等智慧項目建設。
“十三五”期間,福泉市委、市政府將緊扣“轉型提質增效”發展主題,立足國際新型磷化工產業基地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基地、黔中商貿物流中心、歷史文化名城“兩基地一中心一名城”發展定位,謀劃構建都凱福城市圈,共建黔中經濟區東部發展新極核,圍繞建設小康福泉、綠色福泉、古城福泉、智慧福泉、平安福泉“五大戰略目標”,深入推進全面改革創新,不斷鞏固和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水平。(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