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勇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為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農民健康水平,強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政策。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以縣為單位進行規劃和實施,是農民受益最直接、受益人口廣的惠民工程。審計機關有必要對這項民生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審計。
一、“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政策簡述
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僅是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就安排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1 215億元,用于解決規劃內2.98億農村居民和4 133萬農村學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地方政府對農村飲水安全負總責,中央給予指導和資金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承擔,中央實行差別化投資補助標準和補助政策,中央對東中西部的補助標準分別是33%、60%和80%。
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衛生計生委、環境保護部與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訂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責任書,要求全面落實各項建設管理任務和責任,確保在2015年年底前全面實現國務院批準的《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目標。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及實施以縣(區)為單位,一般采取省批規劃、市批方案、縣(區)具體實施的組織方式,“十二五”規劃分年度下達投資計劃和解決飲水安全人數,要求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當年建設、當年完成。
二、農村飲水安全政策落實情況審計目標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目標是否實現,這項惠民政策實施效果如何?需要審計機關作出回答。
農村飲水安全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目標是,對“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規劃目標完成情況發表審計意見,即縣(區)政府是否按照規劃、計劃和實施方案確定的建設內容完成工程建設,規劃內的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農村飲用水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由水質、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證率四項指標組成,四項指標中只要有一項低于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為飲用水安全。審計機關需要依據這些指標實現結果作出評價。
三、農村飲水安全政策落實情況審計方法
(一)收集資料,掌握總體情況。
做好縣(區)農村飲水安全政策跟蹤審計,首先要摸清總體情況,掌握規劃、計劃和實施方案主要內容,需要解決的農村居民和學校師生人數,從而做到胸中有數。為避免被審計單位張冠李戴,蒙混過關,有必要將十二五期間全部飲水安全工程納入審計范圍。
為此需要收集的資料主要有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年度計劃、實施方案、項目批復、招投標資料、設計和竣工圖、設計施工監理合同、會計資料、驗收報告等資料。
通過查閱年度計劃,搞清楚工程目標,投資規模和資金來源。通過查閱實施方案,掌握工程建設內容和實施背景,工程覆蓋的鄉鎮村莊和學校,以及需要解決的飲水安全的人數。通過查閱工程總體布置圖,掌握工程布局及管網走向,工程覆蓋的鄉鎮和村莊分布。
(二)按圖索驥進行現場核查。
農村飲水工程管網走向也就是現場核查的線路圖。目前解決農村飲水安全主要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兩類工程措施,工程源頭自然是水源,主要類型有水庫或水井,接下來是水廠(凈水池),然后是主管網延伸,中間有泵站,最后進村入戶。一般可按照水源、水廠、管網、村戶的走向檢查工程實施以及解決飲水安全人口情況。
首先要檢查水源建設和蓄水情況。如果水庫、水井沒有建成或者建成但沒有蓄水,自然談不上供水,也就是沒有解決工程規劃覆蓋的受益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檢查水廠建設運營情況、查看水廠是否建設完成,是否正常運行,根據覆蓋規劃村莊用水人口及日均用水量數據(如按每人最低生活用水日均40公斤)測算最低用水量,通過查詢水廠生產記錄,比較進水量和供水量、用電量、水費收入等數據,分析判斷水廠是否正常運行,能否滿足規劃內人口的飲水需求。
(三)進村入戶調查必不可缺。
最后應按照工程范圍以及管網走向隨機進村入戶調查,要查看入村入戶的水表和閥門設置,向住戶詳細詢問供水情況,如是否通水,什么時間通的水,水源、水質、水費收取標準等情況,從而掌握農村居民通水受益的真實情況。
四、審計發現的常見問題
(一)規劃目標未實現。
1.工程未開工或未建成,規劃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未解決。注意分清工程內容,如涉及的水源、水廠、管網工程及數量,以及規劃覆蓋的應受益人口數,從而詳實描述問題狀況。
2.實施方案中的工程已建成,因為其他工程措施不配套,致使規劃目標無法實現。如水庫未建成或未蓄水、水廠未建成,管網未建成等原因,造成已建成設施閑置,規劃覆蓋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未解決。
3.由于農村居民觀念以及不接受“飲水”費用增加等原因,新建供水工程管網鋪設到村頭,但沒有進村入戶,農民依舊采用原有的飲水方式,致使飲水安全規劃目標實際未實現。
(二)工程建設管理方面的問題。如未按規定招投標,違規轉包、分包等。
(三)項目運行方面的問題。供水單位未能享受國家用電或稅收優惠政策,衛生制度落實不到位,工程管護維修無保障等問題。
五、關于農村飲水安全政策的建議
(一)水源污染和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是影響飲水安全的主要根源。只有真正落實水資源保護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社會的飲水安全問題。
(二)落實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養護機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不僅要“建得成、管得好”,還要農民“用得起、長受益”,這需要地方政府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作者單位:審計署駐濟南特派員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