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熹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閱讀、課堂觀察和訪談的方法,對國內的航空英語課程模式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國內航空英語課程模式大體可以分為三類:拓展型、應試型和復合型。
關鍵詞:課程設置;航空英語;調查
關于航空英語課程,“國際學界已將其視為ESP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Paltridge 2013:43),其研究(如教學材料、教學目標等等)已具備一定系統性和深度。國內研究方面,截止2015年7月底,cnki上共見論文12篇,其中北大核心僅1篇。較之國際研究,國內研究更多集中在單一個案的獨立分析,對于整體研究現狀的把握相對不足。在我國,大學是系統學習航空英語的唯一平臺;探索航空英語課程就是研究飛行員和管制員的語言交流能力,也就是探索乘客生命的安全線。由此,本文嘗試對國內航空英語的課程進行一次較為全面的調查,旨為航空英語的教師和決策者提供一定參考。
一、調查設計
本文的研究對象定義為:國內三所民航主力院校(以2012級培養方案為例)的航空英語課程模式。中國民航大學(下稱:中航大)和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下稱:中飛院)是交通部民航局直屬的唯一兩所民航類本科院校,而工信部直屬的南京航天航空大學(下稱:南航大)則是國內唯一一所具備211資質的民航院校。三校的飛行學生占全國飛行員的95%以上,而全國的管制員幾乎都是三校的畢業生。因此,其課程理念具有代表性,引領著國內航空英語的走向。研究資料收集始于2014年11月,止于2015年3月底。數據收集方法包括文獻分析、課堂觀察以及質化研究的半結構式訪談。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目前,培養飛行員的飛行技術專業和培養管制員的空中交通管制專業,在培養目標上,三校已經達成一定共識,均定位于: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然而,同樣是依據《課程要求》,三校由于辦學條件等實際情況的差異,已經形成三類個性化的課程模式:拓展型、應試型和復合型。
(一)拓展型課程模式
該模式的代表是三校的空管專業。為響應國際民航組織的語言要求,我國交通部民航局出臺了中國民航管制員英語等級測試(AETS)。但是,在校學生并無報考資格,政策性的語言壓力主要指向用人單位,各空管局通常要求學生在開始工作的前兩年內通過。由于沒有直接的政策性語言壓力,同時考慮到行業院校中語言的工具性角色,三校的課程模式基本為“ESP是基礎英語教學的擴展和延續”(劉法公 2003:32)。低年級學習共核語言,高年級學習專業英語。三校管制員課程連續體大體類似,分為兩個階段:大學英語——EOP。第一階段的大學英語為期兩年,其教學目標定位于通用英語。第二階段的EOP分為空管英語閱讀和陸空通話兩門課程。其中,陸空通話是核心課程。而空管英語閱讀作為另外一門EOP課程,三校各不相同:中航大是一門必修和一門選修,中飛院是一門必修,南航大則是一門選修。
(二)應試型課程模式
該模式的代表是中飛院的飛行技術專業。和AETS類似,我國交通部民航局也出臺了中國民航飛行人員語言能力測試(PEPEC)。不同的是,PEPEC要求在校學期間通過。由此,中飛院的語言培養模式開始轉向以該測試為中心,其課程連續體分為三個階段:EGP——EOP/中教雙語課程——PEPEC培訓。
第一階段為1、2學期開設的大學英語,以EGP為目標,學習共核語言。但是,相較于其他高校大多開設了兩年的大學英語,該模式下的大學英語僅為兩個學期。飛行技術專業的專業理論課和體能訓練課特別繁重,校方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過多的英語課程。所以,EGP在課程內外各種因素的權衡下,控制在兩個學期。第二階段的課程核心是3、4學期開設的航空英語(EOP),分為航空英語閱讀與陸空通話兩門課程。PEPEC過級是硬性政策要求。因此,更加接近PEPEC內容的EOP就成為了教學重點,主要定位于從語言能力上為PEPEC打好基礎。第三階段為7學期的PEPEC培訓,主要側重PEPEC的試題分析和應試技巧,以通過測試為最終目的。
(三)復合型課程模式
該模式的代表是中航大和南航大的飛行技術專業。兩校的飛行學生送國外航校進行飛行訓練,完成后民航局默認為持有PEPEC資質;因此,基本沒有PEPEC的壓力。兩校教務處對其語言需求的宏觀描述是:掌握以熟練運用英語為核心,包括計算機使用、信息技術、文獻檢索、科技寫作等工具性知識。其需求具體說來有:國外航校的入學英語測試、國外進行飛行訓練時的通訊交流、國外生活時的日常交流。因此,復合的語言需求產生了復合的課程目標,其課程連續體也分為更為復雜的三個階段:EGP——EOP/中教雙語課程/外教雙語課程——全英語專業課。
第一階段為1-4學期開設的大學英語。復合型需求對語言的綜合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同為學習共核語言,要比應試型多出一年的學時量。第二階段的重心是EOP,其課程同為航空英語閱讀與陸空通話,其目標在于培養專業領域的語言交際能力。中教雙語課的重點在于民航專業知識,而非語言,其目標在于EOP的鞏固。外教雙語課是EOP的提高課程,既講語言也講專業,由精通英語、中文及專業知識的外教擔任。第二階段的課程長度為1年,任務尤為繁重:通過學習課程群,需要完成從航空英語入門、到提高、到全英語專業課的三大目標;其中涉及的民航專業知識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初級飛行理論。完成第二階段后參加國外航校的語言測試。如果順利通過,則開始第三階段的學習,通過學習全英文講解的飛行專業課程,完成飛行訓練。
在三類航空英語的培養模式中,復合型模式的學時數最多,占四年總學時量的18%,遠超應試型的8%與拓展型的2-3%。
參考文獻:
[1]Paltridge B. & S. Starf ield. The Handbook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C]. West Sussex: Wiley-Blackwell,2013,43.
[2]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