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臨床效果觀察
●王薇
目的:探討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臨床效果。方法:將2011年1月-2015年12月42例慢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疏肝利膽湯進行治療,分析慢性膽囊炎治療總有效率、痊愈時間、治療前后患者TNF-α、IL-1β、CRP。隨訪0.5-1年,了解復發率。結果:經治療,痊愈32例,好轉10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00%。治療后患者TNF-α、IL-1β、CRP分別為4.14±1.11μg/L、21.14±12.18μg/L、3.14±0.11 g/L低于治療前13.53±3.78μg/L、76.24±24.25μg/L、32.23±10.17 g/L,P<0.05。42例患者痊愈時間10-26天,平均18.51±1.42天。42例患者有1例復發,復發率2.38%。結論: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降低機體炎癥水平,改善患者病情和預后,縮短療程,值得推廣。
中醫;慢性膽囊炎;臨床效果;疏肝利膽湯
慢性膽囊炎是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患者多伴發膽結石或無膽結石。祖國醫學認為慢性膽囊炎為“脅痛”、“肝胃氣痛”范疇,認為其和情志不遂、寒暑失調、飲食不節等所致肝膽氣滯、濕熱內阻、肝胃不和等相關,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腹部飽脹、噯氣等癥狀[1]。因此目前西醫治療尚未有能夠根治的藥物,膽囊炎復發率比較高,因此,本研究將2011年1月-2015年12月42例慢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疏肝利膽湯進行治療,分析了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1年1月-2015年12月42例慢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疏肝利膽湯進行治療,患者臨床表現:反復發作的右上腹持續性疼痛,伴有腹脹、惡心、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癥狀,膽區明顯壓痛,經超聲波和膽囊造影檢查確診。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齡25~58歲,平均(36.12±2.11)歲。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疏肝利膽湯進行治療,藥物組成:柴胡、雞骨草、虎杖、延胡索、白芍藥、雞內金各15g;金錢草、茵陳30g、茯苓、黃芩、大黃(后下)g、炙甘草、川楝子、郁金各10g;法半夏12g。納呆加神曲、麥芽、山楂;腹脹加厚樸、白豆蔻、陳皮;脅脹加木香;脾虛加陳皮、白術;惡心、嘔吐加竹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治療2周為1個療程,根據患者情況治療1-5個療程。用藥期間禁食辛辣油膩及高脂肪食物,忌酒、茶,避免精神刺激。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用藥1-5個療程,分析慢性膽囊炎治療總有效率;痊愈時間;治療前后患者TNF-α、IL-1β、CRP。隨訪0.5-1年,分析復發率。
顯效:癥狀消失,造影檢查正常;有效:癥狀改善,造影檢查改善;無效:癥狀無改善。慢性膽囊炎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統計數據,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作t檢驗、χ2檢驗,結果以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1 慢性膽囊炎治療總有效率
經治療,痊愈32例,好轉10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00%。
2.2 治療前后TNF-α、IL-1β、CRP
治 療 后 患 者 TNF-α、IL-1β、CRP分 別 為 4.14±1.11μg/L 、21.14±12.18μg/L 、3.14±0.11 g/L 低 于 治 療 前 13.53±3.78μg/L 、76.24±24.25μg/L 、32.23±10.17 g/L,P < 0.05。如表 2.

表2 治療前后TNF-α、IL-1β、CRP(`x±s)
2.3 痊愈時間42例患者痊愈時間10-26天,平均18.51±1.42天。
2.4 復發率
42例患者有1例復發,復發率2.38%。
急性膽囊炎患者臨床主要特征為右上腹疼、發熱、惡心、嘔吐等。急性膽囊炎會引起右上腹疼痛,和一般腹痛不同,其持續時間長,且伴隨噯氣、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癥狀,進食油膩食物可加重癥狀[3-4]。
急性膽囊炎屬“脅痛”范疇。祖國醫學認為,膽為中清之腑,輸膽汁以傳化水谷而行糟粕,以通降下行為順,最忌郁滯,凡情志怫逆,郁怒傷肝,則肝氣郁結,失于疏泄,膽失通降則噯氣、納呆、脘腹脹悶[5-6]。因此,治療上需遵循疏肝利膽原則。本研究疏肝利膽湯方中白芍藥可柔肝止痛;郁金、柴胡可疏肝解郁;延胡索、川楝子具有理氣活血止痛之功;大黃可攻積導滯;半夏、茯苓可和胃化濕;雞骨草、虎杖、金錢草具有清利濕熱之功;雞內金可消食化石;炙甘草則可調和諸藥[7-9]。
本研究中,所有42例患者采用利膽湯進行治療,經治療,痊愈32例,好轉10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00%,說明利膽湯治療慢性膽囊炎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愈率,對患者預后有極大的改善作用。
治療后患者治療后患者TNF-α、IL-1β、CRP分別為4.14±1.11μg/L 、21.14±12.18μg/L 、3.14±0.11 g/L低 于 治 療 前 13.53±3.78μg/L 、76.24±24.25μg/L 、32.23±10.17 g/L,P<0.05,說明利膽湯治療慢性膽囊炎可有效降低機體炎癥水平,這和中藥的消炎、抗感染等作用相關。
42例患者痊愈時間10-26天,平均18.51±1.42天。42例患者有1例復發,復發率2.38%,可見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可有效預防復發,且治愈時間較短,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降低機體炎癥水平,改善患者病情和預后,縮短療程,值得推廣。
(作者單位:新沂市中醫醫院)
[1]張永良,劉小利.中醫治療肝脾不和型慢性膽囊炎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6):78-79.
[2]肖金權.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8):295-296.
[3]王青斗.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慢性膽囊炎的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14):1958-1958,1959.
[4]吳振龍.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6):3641-3642.
[5]王超,孫建光.中醫治療慢性膽囊炎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5,25(6):382-383.
[6]楊維建,李娟,汪佳明等.慢性膽囊炎中醫治療研究進展[J].西部中醫藥,2011,24(12):95-97
[7]陳勇,肖爐芳,蔡晶等.慢性膽囊炎患者與中醫體質相關性研究[J].福建中醫藥,2006,37(4):1-3.
[8]邱志濟,朱建平,馬璇卿等.朱良春治療慢性膽囊炎的廉驗特色選析--著名老中醫學家朱良春教授臨床經驗(44)[J].遼寧中醫雜志,2003,30(8):606-607
[9]劉文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3,34(4):4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