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浪林
根尖倒充填術治療前牙難治性根尖周炎臨床療效觀察
●樊浪林
目的:探討尖倒充填術治療前牙難治性根尖周炎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2年~2015年我口腔科收治的60例前牙難治性根尖周炎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 30例行根管治療,觀察組30例在根管治療的基礎上行根尖倒充填術,術后3、6、12個月定期復查,通過臨床及影像評估根尖周病損的愈合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7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根尖倒充填術治療前牙難治性根尖周炎有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根尖倒充填術;前牙;難治性根尖周炎;臨床療效
難治性根尖周炎(Refractory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通常指常規根管治療后仍經久不愈的慢性根尖周炎[1]。針對前牙難治性根尖周炎應用根管治療方案,多可達治愈效果,但部分患者因根尖周有較大的破壞,在患牙癥狀改善方面存在較大難度,根尖倒充填術為輔助治療手段,在根管治療后應用,效果理想。本文選取了2012年~2015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前牙難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015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前牙難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無明顯全身系統性疾病,患者納入標準如下:①廣泛根尖周骨質破壞,根尖囊腫,根尖肉芽腫;②既往根管治療操作欠佳或曾行干髓治療,塑化治療,出現咬合痛、叩痛、牙齦腫脹或竇道等臨床癥狀;③X線顯示根尖周明顯陰影。通過數字隨機分配的方式,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22~47歲,平均(34.5±2.2)歲;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22~45歲,平均(33.7±2.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中未經治療的患牙均行常規開髓、拔髓,再治療的患牙拆除舊充填物,疏通根管,確定根管工作長度,初尖銼略穿出根尖孔,采用逐步后退法進行根管預備,更換器械時用3%的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交替進行根管沖洗,氫氧化鈣制劑進行根管內封藥消毒,氫氧化鈣制劑略超出根尖孔;2周后,患者無疼痛、無腫脹和滲出時進行根管充填,采用Vitapex糊劑和側方加壓充填法充填,X線示充填物與根管壁緊密貼合,充填物到達生理性根尖孔,沒有明顯的超填和欠填。
觀察組進行根管充填后予次日進行根尖倒充填術治療,手術過程:囑患者術前使用3%的過氧化氫液含漱,保持口腔清潔,2%的利多卡因鹽酸溶液內含有1∶50000的腎上腺素的麻醉藥行局部麻醉,對于上頜牙齒,在頰側黏膜轉折處,根尖附近的區域行浸潤麻醉,前牙區行鼻腭神經阻滯麻醉,下頜牙者行下牙槽后神經﹑舌神經阻滯麻醉,于患牙牙齦處作切口,前牙采用矩形瓣,沿切口用骨膜分離器進入,翻起黏骨膜瓣,暴露牙槽骨面,如果皮質骨板已被病變組織破壞,刮除肉芽組織或囊腫后,顯露根尖,若骨質完整,則根據術前X線片確定根尖的位置,用高速球鉆去除骨組織,逐步去骨,建立進入根尖和病變組織的通路,用刮治器去除根尖區所有的病變組織,在直視下切除根尖3mm,用小號球鉆于根管末端預備成Ⅰ類洞,去除組織碎屑,MTA進行根尖倒充填,用生理鹽水沖洗術區,黏骨膜瓣復位,間斷縫合[2]。
1.3 療效評價
術后3、6、12個月定期復查,通過臨床及影像評估根尖周病損的愈合情況,治愈:無臨床癥狀,有完整的咬合關系,X線示根充嚴密,根尖周病變消失,根尖周組織影像無異常;好轉:無臨床癥狀,咬合功能良好,X線示根尖周病變明顯縮小,密度增加;無效:無癥狀和體征,咬合輕度不適,或存在自覺癥狀和體征,不能行使正常咀嚼功能,X線示根尖周病變無改善或增大,治愈和好轉為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軟件包建立數據庫,難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的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進行分析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7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根尖周炎是常見的口腔疾病,主要因根尖周組織出現炎癥病變所致,經常規根管治療多次后病情遷延不愈的根尖周炎,被稱為難治性根尖周炎。常見類型包括慢性根尖周囊腫、慢性根尖周膿腫以及慢性根尖周肉芽腫。經X線檢查,可顯示根尖周圍存在透射影、低密度影,部分患者顯示根尖無異常或者僅顯示根尖周膜增寬,換藥多次后癥狀無改善。難治性根尖周炎的病程較長,急性發作甚至出現局部強烈疼痛、不適,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臨床針根管治療是治療根尖周炎的主要手段,即對患牙行髓腔開通、根管預備、根管消毒、根管充填,患牙就能治愈。但對于難治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療效果并不佳,研究表明[3]X線示根尖有無損害存在,對根管治療的成功率有重要影響,X線示根尖有透射區者的成功率要比無損害者低20%。根尖倒充填術作為一種外科手段,可將病變組織徹底清除,使感染的根尖區得以切除,并達到對根管末端嚴密封閉的目的,是對難治性根尖周炎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本研究中,針對前牙難治性根尖周炎患者,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7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6.7%。
雖然根尖倒填充術對難治性根尖周炎有較好的療效,但仍有失敗的病例,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根裂,根管治療后常見的并發癥就是牙根縱裂,這歸結于過度的根管預備,因此,在進行根管預備時,應以根管壁感染物質去除干凈為標準,盡量避免過度切削牙體硬組織,盡量保存牙根的抗折性;二是根尖處仍見炎癥組織[4]。隨著根管顯微外科的發展,它可提供充足的光源和清晰的視野,準確地估計和去除根尖病變組織,大大提高了根尖倒填充術的成功率。總之,根尖倒填充術為實施根管治療后輔助手段,可改善不適癥狀,消除術后咬牙合痛、術后溢膿事件,對保障手術預后,提高患者口腔健康和生存質量意義重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綏陽洋川樊牙科口腔診所)
[1]解艷華.根尖刮治術、切除術與倒充填術治療難治性根尖周炎40例療效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09,38(9):1219-1220.
[2]鎮榮軍,蔡同道,羅俊.MTA用于根尖倒充填治療恒前牙根尖外吸收的臨床療效觀察[J].北京口腔醫學,2011,19(1):46-47.
[3]莫浩勛,李襯眉,盧劍峰.根管治療和根尖倒充填術聯合治療難治性根尖周炎的臨床報道[J].中外醫療,2011,30(6):119.
[4]陳建洪,李嬋秀,吳堅等.銀粉玻璃離子用于根尖倒充填術治療根尖孔未閉慢性根尖周炎的臨床療效——附26例報告[J].新醫學,2010,41(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