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寧夏銀行發展小微企業的意義和目標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信企業、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的統稱。從宏觀層面看,小微企業在就業、經濟增長、稅收等方面是宏觀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從監管政策看,銀監會對金融機構的“三個不低于”考核,是金融機構發展小微業務監管的重要指標;從寧夏銀行信貸業務的結構看,小微企業授信額度占據相當的比重,客戶構成更是今后發展不可缺少的資源,小微企業已經逐步成為寧夏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
二、寧夏區內及寧夏銀行小微企業客戶發展現狀
(一)寧夏區內小微企業融資情況
依據寧夏銀監局關于寧夏銀行業金融機構2015年小微企業貸款情況的通報,截止2015年末,寧夏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為83332戶,較上年同期增加13085戶,余額1400.07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6.6%,較上年同期增加181.97億元,增長14.94%,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2.9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43.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6.56億元,不良率3.12%,較上年增加0.9個百分點。
從機構分布來看,全區城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為21380戶,較上年同期增加1354戶,占全區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的25.66%,余額393.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9.31億元,增長17.75%,占全區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的28.1%。
(二)寧夏銀行小微企業發展情況
截止2015年末,寧夏銀行小微企業(包含小型及微型企業貸款和貼現、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貸款戶共計11114戶,較上年同期增加1227戶,占全行貸款戶數61.35%,占全區小微貸款戶數13.34%,貸款余額277.2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0.58億元,占全行貸款余額50.45%,占全區小微貸款余額19.8%,小微企業已然成為授信客戶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2015年,全行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余額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3.58%、15.62%,分別高于全行年平均增長率12.05、4.57個百分點。
截止2015年末,按五級分類口徑統計,全行小微企業不良貸款余額6.22億元,占全行不良貸款余額57.44%,占全區小微不良余額14.26%,全行小微貸款不良率為2.24%,低于全區小微不良率0.86個百分點。
隨著全行業務的快速發展,小微企業貸款風險也逐步凸顯,根據統計,2012年~2015年,小微企業不良貸款余額平均增長率為57.27%,高于全行不良貸款平均增長率18.28個百分點。
三、寧夏銀行小微企業客戶存在的問題
第一,近年來,寧夏銀行小微企業不良貸款上升較快,違約貸款戶數、金額成“雙升”趨勢,在全行違約貸款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嚴重影響著銀行監管指標的考核和信貸資產質量。
第二,小微企業自身發展存在缺陷。一是企業自身綜合素質普遍不高,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產品競爭力不強,缺乏市場定價能力,如遇原材料漲價等市場波動,其經營風險就會迅速上升。二是自身管理水平落后,財務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信用觀念不夠強,使得銀行不能很好地把握其經營狀況,增加了信用風險。三是缺乏抵質押物,難以達到我行的貸款擔保要求。
第三,受經濟下行影響,不良貸款上升和信息不對稱制約了寧夏銀行小微企業客戶的發展。針對小微企業的特點,沒有形成區別化的信貸調查流程和風險防控措施。
第四,小微企業信貸產品針對性不足,業務品種多為流動資金貸款,不能充分滿足客戶的實際需求;在貸款期限上一年期貸款較多,沒能根據企業淡旺季及回款特征合理設定還款方式和期限;在擔保方式上依賴抵押,創新較少;另外由于單戶金額小,附加收益相對較低,信貸人員對于小微企業重視程度不足,缺乏主動性的宣傳及營銷。
第五,沒有形成專業化的培訓機制。除寧夏銀行小企業信貸中心采取德國IPC的小微企業調查技術外,其他各分支機構仍采取傳統的調查方式,不能有效的了解小微企業真實的資產規模、銷售收入和盈利水平,往往造成授信金額、期限錯配,增加風險。
第六,從市場環境看,小微企業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強力推動下,規模和經濟總量已經成為支撐地方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基石,各金融機構已經大刀闊斧拓展這片市場,因此在爭奪大客戶方面寧夏銀行自身沒有優勢,如果再失去小微企業的市場,將難以發展或將面臨生存危機。
四、寧夏銀行發展小微企業的措施
(一)明確支持方向,增強營銷動力
根據全區經濟發展形勢和自治區有關政策文件,結合寧夏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優勢行業,今后全行小微企業的授信工作,應重點加強對農副產品、清真食品加工業及批發零售業的支持。合理制定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的控制指標,適度放寬對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以增強分支機構營銷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動力。
(二)嚴把信貸準入,風險意識前移
一是主要發展符合產業政策,符合市場經濟行情,符合我行準入條件的客戶;二是多緯度、多方面深入了解客戶狀況,提高客戶風險識別能力;三是合理測算客戶資金需求,防止多頭授信、過度融資,盲目投資等風險;四是提高對或有負債、民間融資的調查及風險防控。
(三)簡化審批流程,加大業務權限
根據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短、小、頻、急”的特征,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大對分支機構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權限的轉授權。
(四)強化風險管控,提高資產質量
加強對小微企業的貸前調查,合理設定授信業務期限、利率、還款方式和風險防控措施等授信方案;強化貸后管理,著重加強對小微企業貸款資金使用情況和第一還款來源的跟蹤管理,提高對抵質押品的管理能力;建立小微企業誠信違約退出機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五)增設專營機構,夯實客戶基礎
繼續推廣小企業貸款中心業務發展模式,增設總行直屬和分行直營的兩級機構管理模式,以增加機構數量擴大市場份額,形成規模效益。特別是區外分行,可通過設立小企業信貸中心,以其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小微客戶,夯實基礎,優化結構。區內各分支機構根據網點環境、客戶基礎、人員分配等因素,在公司業務條線、零售業務條線外,增設小微營銷團隊,為我行源源不斷的拓展培育扶持小微優質客戶,全力打造服務小微企業的“客戶專家型”銀行。
(六)豐富產品體系,增強服務功能
加大自治區工業、商業產業鏈上小微業務產品的研發及推廣,研發可操作性強、適用范圍廣、擔保形式簡單有效的新產品;積極探索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特點,推出相應的金融服務模式,建立“以大帶小、以小促大”的服務方式,以滿足大中型企業產業鏈上下游小微企業金融需求。不定期舉辦小微企業產品發布會、銀企座談會、小微業務研討會等,根據地區、行業情況,組織展不同層次的特色交流活動,包括金融知識培訓、企業管理經驗分享、我行政策及產品推介等,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量和宣傳效果。
(七)加大考核激勵,強化業務培訓
加大對分支機構小微企業業務發展的考核力度,增大考核占比,加強正向激勵作用。建立專業化的培訓機制,針對小微企業業務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開展業務培訓,提高信貸人員的綜合素質,保證信貸隊伍質量。
(作者單位為寧夏銀行)
[作者簡介:徐靜(1979—),女,碩士研究生,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