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使用移動應用完成購物、閱讀、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信息處理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校園移動應用平臺模型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校園移動應用平臺
1 校園移動互聯網發展現狀
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智能手機,PAD等掌上移動互聯設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工信部2016年3月公布的《2016年1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截止2016年1月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9.8 億戶,手機上網用戶對移動電話的滲透率達到73%,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5.4億G,同比增長120.9%,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572.9M。
智能終端的迅速發展徹底打開了通向移動應用的大門,針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應用數量以及下載量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尤其是近兩年,學生持有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的比例接近100%,但是相對于傳統的網絡應用來說,校內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相對欠缺,大部分高校也缺少能夠幫助師生工作、學習、交流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平臺。
1.1 國內外發展情況及趨勢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巨大前景,全世界2000多所大學開始建立自己的移動應用平臺。200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最早擁有自己的移動平臺,在移動應用上的投入使得斯坦福大學密切了校內關系,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價值。隨后MIT、哈佛大學等紛紛推出移動平臺,覆蓋多個智能操作系統。
2011年,移動平臺出現在國內各大高校,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等眾多知名高校紛紛建立自己的移動平臺,支持iOS、Android、黑莓等多個智能操作系統。
1.2 移動互聯網在數字化校園中的應用
國外在近幾年開始提供校園移動平臺服務。2009年,斯坦福發布了iStanford。通過這個平臺,用戶可以使用移動終端查找各部門的聯系人的聯系方式、查看校園地圖、校園信息、課程安排、使用校內課程視頻服務以及查看用戶自己的學習成績、尋找圖書館資源等。通過多類型資源的整合,校園移動平臺滿足了學生隨時隨地方便快捷獲取和溝通的需求。
在國內2010年,北京師范大學提出了“掌上師大”移動應用項目的發開計劃并將其實施,通過借鑒吸收部分國外高校已將移動技術在教學、通信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設計思路,成功建立了“掌上師大”移動應用平臺。主要功能包括校內快訊、校園通知、個人信息綜合查詢、校園卡業務、校園地圖等功能,并同時支持iOS、Android、WEB等多個智能操作系統。
2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校園移動應用平臺模型
學校管理者希望能夠整合現有信息系統資源建設統一的信息管理、應用平臺提高辦公效率,一線教師需要能夠更方便的與學生溝通交流、布置與批改作業、管理教學資源,學生也需要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在校園內開展各類學習和生活活動。校園移動應用平臺可以通過整合多種功能從而滿足不同角色的需求。
根據學校、教師、學生的不同需求結合移動互聯網的便利性優勢,通過對已有的信息系統、應用系統以及數據庫系統的資源整合和功能提煉,校園移動應用平臺模型應運而生,如圖1所示。
校園移動應用平臺主要由校園移動OA應用系統、校園移動一卡通應用系統和移動教務、學習應用系統組成,校園移動應用平臺組成結構如圖2所示。以滿足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不同角色的各類移動應用需求。
2.1 校園移動OA辦公應用系統
一般學校都已經引入了成熟的OA辦公系統,移動OA辦公應用系統可以在學校已有的OA辦公系統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與升級,在傳統的OA公文扭轉系統的基礎上結合郵件系統、校園網站進行信息整合,實現校園移動OA辦公應用系統的搭建。該系統可以實現移動終端的公文批注和流轉、郵件的收發、校園內部信息查詢、通知提醒等功能。
2.2 移動校園生活應用系統
2.2.1 校園移動一卡通應用系統
校園一卡通系統作為數字化校園的重要建設內容受到高度重視,一卡通的建設為廣大師生的管理和生活消費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數字化服務,基本實現了“一卡走遍校園”的設想。而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今天打通一卡通與移動終端之間的壁壘,是實現數字化移動校園的必要條件。
校園移動一卡通應用系統針對移動終端增加“電子卡片”的功能,系統為用戶賬戶生成實時更新的二維碼,在不攜帶卡片的狀態下,通過條碼識別技術完成傳統卡片刷卡消費、圖書借閱、考勤門禁等基礎功能。
結合移動互聯網的特性,同時提供卡片信息查詢、卡片在線凍結、卡片在線充值、卡片密碼修改等功能。
卡片信息查詢功能可以隨時查詢一卡通卡片的余額,卡片在線凍結功能主要在卡片丟失的情況下及時凍結賬戶,避免被他人盜用;卡片在線充值功能讓用戶無需排隊充值繳費,使用網銀或支付平臺即可完成卡片的充值。用戶可以使用卡片密碼修改功能實時修改卡片消費密碼,真正實現高效、安全的校園一卡通應用。
2.2.2 校園地圖
校園地圖為用戶提供校園地理位置信息的服務應用,一般使用已有的地圖服務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除了提供基礎地圖的查看服務外,還可以提供校園內的位置導航以及周邊交通導航等服務。
2.2.3 掌上圖書館
掌上可以為在校師生提供圖書館書籍查詢在線查詢,在線書籍借閱預約,圖書超期、欠書信息查詢等功能并通過消息提醒將相關借閱信息推送給用戶。
2.3 移動教務、教學應用系統
老師、學生是教務、教學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也是學校中最重要的活動環節,通過多年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教務系統、網上課堂、云課堂等形成了新的數字化教學手段拉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移動教務、教學則是教務、教學數字化進一步的延伸。
2.3.1 移動教務系統
移動教務是教務平臺在移動終端平臺上的功能延伸,主要功能有:
(1)課表查詢
教師、學生在線查詢本學期所對應的課程安排;
(2)學分查詢
學生查詢自己已課程的學分,以及必修、選修課程的學分獲得情況,對學習時間和進度進行合理的規劃;
(3)成績查詢
學生可以及時查詢自己所學課程的成績;
(4)在線調課申請
教師有時因為特殊原因需要調、停課的,可以使用移動終端完成在線課程的調課申請,縮短了申請的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3.2 移動教學系統
移動教學系統是傳統教學活動的補充與延伸,通過移動終端教師可以發布課程信息、作業并學生互動教學,學生可以隨時與老師互動交流、提交作業,也可以課后通過網絡課程自主學習。該系統的主要功能如下:
(1)信息發布
師生可以查看最新的教學相關信息,同時老師對可以對授課班級發布信息,學生可以及時查詢相關信息。
(2)在線電子簽到
教師在上課時使用在線電子簽到方式,節省了簽到的時間,提高了效率。
(3)在線交流
通過移動終端與學生在課外通過文字、圖片、文件、語音、視頻等多種形式來進行信息交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作業發布
教師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時發布課堂作業,學生通過移動網絡及時完成課堂作業。也可以發布課后作業讓學生完成后提交。
(5)協作學習
類似SNS的交流溝通方式,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在學習交流中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
(6)云課堂
學生如果因生病或請假錯過相關課程,可以使用云課堂在課后進行自學。作為一種網絡課堂,通過將課堂當天的音頻、視頻的錄播,滿足了學生自主補課的需求。
(7)網絡課程
網絡課程是學生課余時間自學的主要途徑,開課教師上傳相關教學材料、教學課件以及授課視頻等,學生可以查看視頻,下載課件材料。
3 總結與展望
校園移動應用平臺的建設目標較為明確,通過對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已有的數據資源進行整合,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務;通過對OA辦公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圖書管理系統、教務、教學管理系統等業務系統的二次開發,整合并提煉出適用于移動互聯網的功能,搭建出適用于校園環境的移動應用平臺。通過移動應用平臺建立學校、教師、學生的互聯互動,進一步實現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以師生為本為師生服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黃川林,陳偉衛,崔艷清.校園移動信息平臺系統的研究[J].移動通信,2012(22):33-37.
[2]劉歡,盧蓓蓉,馬晨輝.淺析高校校園移動應用開發[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58):171-174.
[責任編輯: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