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雨 鄭德忠
站在更高的發展起點上,余慶將向著爭創全省生態經濟示范區、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城鄉統籌先行區、高端養生休閑度假區、黔中物流集聚區和社會治理創新區的“六區”新目標,一路高歌猛進。
漫步余慶縣城,現代化都市雛形初顯。瀝青鋪設、干凈寬闊的街道兩旁,商鋪林立、人流穿梭,甚為興旺;放眼望去,各具特色的民居樓群中,矗立著凸顯現代都市特色的高樓……
迎頭趕上實現超越
2011年的冬天,對余慶人來說特別的寒冷,這一年,余慶在全省增比進位綜合測評中排名末尾。
痛定思痛。如何奮力拼搏,才能不斷縮小與各縣區的差距?如何培植后發優勢,才能迎頭趕上并實現超越?這是擺在余慶縣委、縣政府及30萬群眾面前的重要課題。
干一寸勝過說一尺。“在省委、省政府,遵義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余慶縣委、縣政府保持定力、頂住壓力、齊心協力、精準發力,緊緊圍繞‘建設大交通、構建大旅游、實現大發展的總體部署,用苦干、實干加巧干描繪未來美景。”余慶縣委書記譚諍如是說。
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4.46億元,年均增長14.5%;財政總收入8.1億元,年均增長23.6%;工業增加值11.6億元,年均增長13.9%,其中構皮灘電站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從2011年的91%下降到2015年的4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0億元,比“十一五”凈增172億元;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6.74億元,較“十一五”增加173.66億元;農民人均年收入888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11元,年均增長12.1%和16.9%,增比進位綜合測評排列全省非經濟強縣第5名。
立體交通注入發展新活力
2015年12月31日,江安高速公路、道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交通的“天亮”喚醒了“沉睡”的資源,將余慶發展帶入高速時代。
“要致富先修路,沒有交通就沒有發展。”這是余慶上下的共識。近年來,全縣緊緊抓住高速公路“三年大會戰”重大機遇,全力服務余凱、江安、道安高速公路建設,境內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5.6公里,建成通村公路330公里,實現村村通油砼路目標,全面構建起“快進慢游”的交通體系。離余慶縣城僅25分鐘車程的凱里黃平機場已建成通航,年通達能力500萬噸的構皮灘電站翻壩運輸工程以及年通航144萬噸的構皮灘電站通航船閘即將建成投入使用,余慶“水、陸、空”一體的交通樞紐地位逐步顯現,區位條件從“封閉落后”向“黔中樞紐”邁進。
在貴州余慶經濟開發區,仕昌電子、電商服務運營中心處處都是就近務工農民忙碌的身影;在余慶飛龍湖景區,良好的生態及完善的設施吸引著眾多中外游客;在“都市第三地”生態園,將土地流轉給園區的農民一邊收著租金,一邊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掙錢。
近年來,余慶縣堅持不懈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工業園區、旅游景區、農業園區從無到有的突破。建成面積3.75平方公里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入駐企業69家,其中規模企業24家。龍溪煙花爆竹產業園獲“中國西部煙花爆竹產業基地”稱號,遵義仕昌電子有限公司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創建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1個、星級酒店4家,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申建省級森林公園1個、市級森林公園1個。“十二五”期間累計接待游客67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44億元,被貴州省社科院列為貴州與瑞士發展比較研究基地。建成省級農業園區2個、市級農業園區4個、縣級農業園區10個,三次產業結構由“三一二”向“三二一”轉變,初步形成“接二連三”、多產融合發展格局,實現產業結構從“一支獨秀”向“多產融合”聯動。
城鄉一體邁向“全域旅游”
初秋時節,萬物豐茂、百果飄香。余慶縣日新月異的縣城、魅力特色的小鎮、景色秀美的村莊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烏江兩岸。
近年來,余慶縣城鄉建設從“打造環境”向“經營風景”轉型。堅持以經營理念推進城鄉建設,先后實施了縣城亮化、環境綠化、雨污分流、余慶河流域治理、魁龍水庫建設等縣城環境提升和功能配套工程,建成西部新城、東部產業園、“都市第三地”生態園、玉笏山森林公園等城市綜合體和城市景觀。環境的優化帶來人口聚集,縣城常住人口從3萬人增加到6萬人,縣城面積從7.3平方公里增加到15平方公里。
在中國第一騎游小鎮松煙茶山騎游,到敖溪體驗千年土司古鎮的淳樸,再到全國旅游景觀名鎮大烏江品嘗鮮美的烏江魚,夜晚入住“余慶坊”……特色鮮明的“一鎮一品”與“旅居農家”發展模式結合,不僅讓農村閑產變資產,農民變股民,村莊變景區,更是實現了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這里的空氣好、生態好,日子也是越過越好,我們生活在這里覺得蠻好,希望明天會更好。”在縣城、集鎮、山村,群眾樸實的言語飽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打好“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翻身仗
“逐漸形成的水陸空立體交通格局,為加快發展帶來了全新機遇。要更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危機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走好發展之路,大刀闊斧干、持之以恒干,加快速度、創造條件、補齊短板,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努力打好‘十三五工業經濟發展翻身仗,爭做向東挺進長三角的先遣隊。”譚諍擲地有聲地說。
隨著余凱、道安、江安高速公路正式通車,90分鐘可達遵義機場、30分鐘可達凱里機場、500噸級船舶直達重慶。凸顯的水、陸、空立體交通優勢,將讓余慶成為西連貴陽、東出湖南、南下兩廣、北上重慶的重要交通物流樞紐。
“十三五”期間,余慶將圍繞找準定位,做大總量、升級產業、打造特色,增比跨越,全力做好“六區”文章。
爭創全省生態經濟示范區。大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建成中國西部苗木之鄉、苦丁茶之鄉和省級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發展新型石材、新型陶土和煙花爆竹“兩新一特”綠色智慧型產業,建成中國西部煙花爆竹生產基地、貴州十大重點石材產業園和陶土產業園。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30億元,率先在遵義全市全面建成小康。
爭創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力爭2017年實現“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全覆蓋。推進“旅居農家”產業融合創新,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實現從建設新農村到經營新農村的轉變。舉全縣之力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到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11776人,率先在遵義市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爭創城鄉統籌先行區。按照一鎮一品,一鎮一特的要求,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特色小城鎮,解決8萬農民進城創業就業安居問題。鞏固和提升全國文明縣城創造成果,建成全國生態示范縣、全國衛生縣城。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55%,實現鄉鄉通二級路。初步展現山水園林的全景域城鄉面貌。
爭創高端養生休閑度假區。著力做大做強飛龍湖國家濕地公園景區,建設一批茶旅一體、康養一體、文旅一體的示范項目,把高端養生休閑度假的特色旅游業建成全縣新支柱產業。創建全國山地戶外運動示范縣、全國生態文化旅游示范縣、高端旅游度假休閑示范區。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400萬人次,旅游收入41億元。
爭創黔中物流集聚區。啟動余慶至遵義高速公路建設,對接爭取貴陽至鄭州高鐵、都勻至南川鐵路過境,利用余凱、江安、道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構皮灘電站通航船閘工程即將建成,黃平機場投運等機遇,配套建設縣城、大烏江物流產業園區,打造新型現代物流產業。
爭創社會治理創新區。鞏固和提升“余慶經驗”,在社會管理各領域借鑒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推進治理創新,使人民群眾滿意率保持全省前列。
站在更高的發展起點上,余慶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將做好“奮力打造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向東挺進長三角的先遣隊,向著爭創全省生態經濟示范區、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城鄉統籌先行區、高端養生休閑度假區、黔中物流集聚區和社會治理創新區的“六區”目標,一路高歌猛進。(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