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源清
盤活歷史人文資源,注入現代生態文化,黃平在全域旅游探索中與時俱進,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提升且蘭文化品牌內涵。
激活傳統 續接千年文化
黃平歷史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的且蘭文化。
作為與夜郎齊名的古國名,“且蘭”一詞始見于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初,楚頃襄王時,遣將莊喬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琢船于岸而步戰……以且蘭有琢船牂牁處,乃改其名為牂牁。”清代王孚鐮在《牂牁江辯》中指出:“今黃平舊州都凹山之水,實為沅水所從出……則且蘭,牂牁當以黃平舊州為定。”且蘭國都遺址,現已被專家學者認定為黃平舊州天官寨。
作為且蘭古國行政中心,黃平舊州不僅是貴州歷史上郡、府、州治所及縣置最早的地區之一,并且由于地處水陸交通交匯點,自古以來商賈云集,文化興盛,成為集古商貿文化、建筑文化、民居文化、宗教文化等于一體的歷史人文重鎮。2006年,舊州古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喚醒傳統資源,助推“旅游興縣”,黃平以5A級景區發展目標打造“且蘭古國都”項目,大力修繕文物古跡、挖掘人文資源,提升“神秘且蘭”“舊州古韻”旅游新形象,成效明顯。
今天的舊州古鎮,青石板路潔凈寬敞,街道兩旁商鋪林立,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筑飛檐斗角、造型壯觀,行走其間,處處能夠感受古鎮厚重的歷史人文氣息。
“這個院子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政府出資修繕后,來這里參觀的游客越來越多了。”說起自家宅院的歷史,60歲的戶主朱建興很自豪。古井、天臺、門窗雕花……朱家宅院精美雅致的民居建筑藝術,引來不少游人。游客為朱建興帶來了商機,他利用臨街的便利開了一家副食店,生意紅火。
除了對傳統資源的不斷挖掘和提質升級,再現歷史文化記憶也是“且蘭古國都”項目的一大亮點。走進在建的且蘭文化廣場,城墻巍峨壯觀,高聳的閣樓和圖騰柱在夕陽的映射下莊嚴肅穆、韻味十足。
“且蘭文化廣場預計今年9月底完工,屆時這里將成為集政務辦公、旅游休閑、地產開發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廣場和中央公園。”舊州鎮鎮長潘開舉表示,通過充分挖掘歷史記憶并注入新的文化元素,著力把舊州打造成一座具有清晰歷史脈絡的、多元文化和諧共處的旅游古城。
用活資源 扮靚特色文化
8月11日中午,黃平縣革命歷史陳列館內,游人熙攘。
“沒想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都曾下榻過黃平縣城,更沒想到的是,毛澤東41歲生日還是在黃平過的,這次參觀收獲很大。”游客劉女士感慨。
紅色文化是黃平歷史濃墨重彩的一筆。紅軍長征曾4次經過黃平,不僅在這里打響了黃平之戰,還誕生了醞釀遵義會議的“桔林密談”。
為助推文化旅游“井噴式”發展,黃平縣全力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基地”等“紅色品牌”,著力推進中華蘇維埃銀行舊址,紅軍濟貧大會舊址及紅軍醫院舊址,朱德、周恩來舊居等項目建設,打造以舊州紅色文化旅游為中心的紅色精品旅游線。與此同時,依托紅色歷史題材,創作一批文藝精品,打好旅游特色文化牌。
今年7月5日,電影《勃沙特的長征》在舊州古鎮東城門舉行開機儀式,該影片由湖南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和黃平縣委聯合拍攝,著名導演孟奇執導,講述1934年肖克將軍率領先遣團經過黃平,在舊州天主教堂時發現了一張法文版的《貴州地圖》,后經傳教士勃沙特翻譯成中文,為紅軍順利走出貴州發揮了巨大作用的真實故事。
“作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獻禮片,《勃沙特的長征》的拍攝不僅極大提升了黃平縣紅色文化的知名度,更是黃平縣活用紅色資源、創新旅游產品的成功實踐。”黃平縣文聯主席潘世仁如是評價。
除了紅色文化,抗戰文化也是黃平的一大特色文化。作為抗戰時期貴州境內對日作戰的大型軍用機場,舊州飛機場為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年4月16日,“第五屆AOPA國際飛行大會暨首屆貴州黃平飛來者大會”(簡稱“飛行大會”)活動協議在北京正式簽約,預計于2016年9月28日—30日在黃平縣舊州機場舉行。
“本屆飛行大會除了帶來跳傘表演、單機特技飛行、動力傘編隊等視覺盛宴外,還將舉行抗戰模擬空戰煙火場景表演,重現當年中國軍民浴血奮戰的場景。”黃平縣旅發辦主任吳濤介紹。
飛行者大會只是黃平縣扮靚特色文化的亮點之一。為進一步發揮抗戰文化優勢資源,黃平縣總投資10億元在舊州打造“飛行小鎮”,建設輕型飛機組裝與生產線、部分軍民航空設備研發與測試基地、飛虎隊愛國紀念館和航空基地等,打造集飛行體驗、娛樂觀光、空中救援、緊急輸送等為一體的航空活動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已經接近尾聲。
依托飛行大會舉辦和飛行小鎮建設契機,黃平縣景區品質和旅游功能得以進一步提升。
道法自然 助推生態文化
作為貴州東線旅游的窗口,黃平縣不僅歷史文化悠久,旖旎的自然風光同樣為人稱道。在黃平,名山、秀水、奇洞、神樹、靈草無奇不有。2006年8月,著名作家馮驥才游歷黃平后,欣然寫下“黃平美無涯”的贊詞。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黃平縣不斷提升景區旅游功能,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與此同時,圍繞四季特色開發春游且蘭賞花、夏漂野洞觀景、秋賞飛云逛會、冬泡溫泉聚餐為主題的四季觀光休閑旅游精品路線,深度開發浪洞溫泉、野洞河、朱家山原始森林景區,讓黃平四季有景、全域皆游。
“這趟兩個多小時的漂流體驗,有驚無險,感覺很過癮。”8月12日下午,剛剛體驗完漂流的游客王先生意猶未盡。
野洞河是中國十佳漂流勝地,素有“中國洞漂第一景”之稱,是黃平夏季漂流避暑的重要生態旅游圣地。該景區經黃平縣政府和貴州黃平野洞河旅游開發公司共同開發建設以來,每年6月至9月,從黃平、凱里、貴陽等地前來漂游的游客絡繹不絕。野洞河漂流景區工作人員孫玉珠介紹,周末或節假日,漂流的人數每天可達500人以上,極大帶動了景區的旅游收入。
為進一步豐富生態旅游文化內涵,黃平縣還以“長壽之鄉”為依托,打造“養生黃平”旅游品牌。2010年10月,依據人口平均壽命、80歲老人以上所占人口比例以及百歲以上老人的人數,黃平縣成功入選貴州省首批被命名的七個長壽縣,被貴州省老年學會評選認定為“貴州省長壽之鄉”。
黃平是天然的養生福地。“長壽之鄉”體現的不僅是黃平良好的生態環境,更彰顯了黃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養生理念和生態文化。
2015年3月,省政府印發《貴州省健康養生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將黃平縣舞陽湖生態療養避暑度假區作為貴州休閑養生園區基地重大項目,納入全省特色休閑養生基地規劃。與此同時,黃平縣成功引進“中國西部溫泉養生太極湖”等項目,同步推出朱家山森林康體生態養生基地、舊州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等項目的建設,高起點、大手筆謀劃大健康旅游產業。
以歷史為載體,以文化為靈魂,以自然資源為軀干,圍繞“神秘且蘭、古韻舊州、養生黃平”特色品牌建設,黃平縣用活資源,全域旅游前景可期。(責任編輯/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