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盛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30-02
一直以來,看到一些學生認認真真學習,但考試成績不理想,也看到一些老師辛辛苦苦付出,但學生的成績不盡如意。筆者從事教學工作20余年,對如何教與學,才會有效進行過長時間的思考和探索。下面僅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實踐,淺談幾點,和各位同仁交流。
1.教有效
現代教育認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的學習過程。但是,一名優秀的教師對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引導卻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必須對自己嚴格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注意教學環節的周密設計等,才能使教有效得到保證。
1.1備課有效。同一篇內容,不同的教輔資料和網上有不同的教案備法,面對自己所教的學生,作為老師,首先要分析自己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總體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備課的內容,主導思想是不同的。其次,應認真研讀教材內容,吃透本節內容的重難點,找到突破難點的方法和突出重點的手段。還有教學過程必須設計精密的教學層次和環節,每個環節采用什么方法,如何進行操作等等。
1.2上課有效。教學的有效最主要體現在課堂的有效性。怎樣才能充分利用45分鐘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按教師引導的教學層次努力做到:(1)弄懂基本內容的內涵;(2)學會本節內容的基本技能;(3)初步搞懂本節內容的數學思想和方法;(4)能操作自己層次內的練習;(5)會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本節內容。
1.3作業有效。作為老師,不能一味地布置大量作業和練習讓學生操作,這樣肯定有效果,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老師必須在作業的布置上要多下功夫。布置作業應具有以下原則和特點:(1)作業必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讓學生操作這樣的訓練,達到以一代十,舉一反三的目的;(2)作業必須具有可思考性;(3)作業必須具有層次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選擇操作作業,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天都有收益。(4)作業必須有量的控制,即作業根據當天內容情況,必須適量。每天有三個好作業題,五個好練習題操作即可。其他練習視情況完成。
2.學有效
學習過程,教師雖然不能參與,但可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配合學生有效學習。
2.1因材施教。一般來說,我們將學生分為優秀、中等、一般三類。對不同類的學生,我會幫助他們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表現在預習、上課、課后復習三個方面。課前預習,優秀生除完成基本任務外,可適當向課外拓展;中等生完成基本任務即可;一般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基本任務的一定百分比。課堂上,我將課堂演練分為三個層次,讓不同層次同學完成;課后分層次作業和練習。同時,鼓勵不同層次同學晉級。
2.2學法指導。科學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運用到學習上很適應。我經常引導學生除了遵循各學科的通法學習外。應注意歸納總結養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譬如:數學學習中,讓學生每人有一個錯題本,將學習中做錯的題目總結在上面;再比如:讓學生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和經驗,并采納適合自己的為我所用。
3.時間有效
大家很清楚,一天僅有24小時,每個人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這就要求學生要全盤駕馭各學科,知道什么時間段學習哪個學科,每個學科大約一天占多長時間。什么時間段做作業、練習,什么時間段預習,什么時間段復習等等。另外,每天大約分配多長時間進行休息、玩耍、放松,讓他們玩得好,學得好,樂在其中。
4.其他方面的有效
有效不單單是一個方面的有效,教學活動才會有效。大到國家的教育方針的指導和社會環境的配合,小到學校的各種安排、規定是否科學合理。譬如說,若僅有一個學科的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活動,而其他教師讓學生進行題海戰術,學生作業多的抄都抄不完,哪來的時間進行有效教學。因此,只有全面考察,通盤駕馭,大家步調一致,才能營造一個有效地教學環境,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