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芳
主題閱讀是通過一組文章的閱讀,依托一定的主題,以略讀為主要策略,以分享感悟為核心價值的閱讀模式。幾年來,筆者以《親近母語·全閱讀》(以下簡稱“《全閱讀》”)為平臺,把主題閱讀融進親子閱讀和班級活動中,建立起常態的閱讀機制,讓主題閱讀成為養育兒童美好心性的沃土,不僅具有溫度,而且是堅持不懈的最溫暖的陪伴。
一、親子閱讀溫暖閱讀
《2015中國親子閱讀報告》顯示,雖然90%的中國家長都重視孩子閱讀,但缺乏行動,超過4成家長基本不陪孩子閱讀,而約有55%的家長不知道如何提升孩子閱讀興趣。家長如何與孩子一起閱讀,才能實現親子閱讀的美好境界?筆者在實踐中,制訂了比較詳細的主題閱讀規劃,從方法指導到明確要求,到評價辦法,等等。開學之初對學生和家長進行主題閱讀培訓,提出親子閱讀指導建議,指出如何讀,什么時候讀,怎樣交流與匯報等。在每學期開學的家長會上,筆者會對上一學期的主題閱讀情況作一個總結,并對本學期的《全閱讀》的使用進行簡單的培訓,告訴家長如何和孩子交流書中的內容,如何傾聽孩子的朗讀。期中和期末的家長見面會,筆者都會跟家長和學生一起分享親子閱讀的快樂。
每周筆者都對學生的《全閱讀》進行批閱,以便了解學生與家長交流的情況,及時做好記錄和點評,對表現好的家庭進行表揚,做好親子閱讀的方法引導,勉勵大家一如既往地閱讀,堅信我們的閱讀是給學生種下一顆種子、開啟一種思維、激發一種興趣。
家長和孩子都享受著親子閱讀帶給他們的快樂,他們在《全閱讀》中留言:“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最盼望的就是周末的《全閱讀》時間,聽著你讀《西雅圖的宣言》,聽著你讀《體育頌》,媽媽的心有種融化般的感覺。”
“自從開始了《全閱讀》親子閱讀,每周孩子回來,我們交流的話題開始有了文學的色彩,孩子總會在交流之前偷偷地查閱很多資料,這樣,在交流時,她總是侃侃而談。”
每一次看到家長和學生的留言,筆者都非常欣慰,仿佛看到在每個黃昏,他們在臺燈下溫馨閱讀。閱讀溫暖了家庭,家庭也有了有溫度的陪伴。
二、簡約流程穩定閱讀
主題閱讀是一項長期的課外閱讀活動,語文老師要做好學生主題閱讀的主導者、支持者和激勵者,通過主題閱讀流程化讓閱讀成為一種常態,使學生形成閱讀自覺。實踐中,筆者通過一定的閱讀流程,讓學生的閱讀活動不僅常態化,而且富有趣味和溫度。筆者為中高年級設計了如下的《全閱讀》主題閱讀流程:①默讀單元導讀;②通讀單元文章;③共讀一篇文章;④完成 “閱讀提示”;⑤留下親子感受;⑥交流匯報。
該流程不僅突出了主題閱讀的特點,而且還體現了閱讀方法。“默讀與通讀”提升閱讀速度,減少煩瑣行為,利于學生把握文本全貌,迅速掌握文本內容,感知單元主題信息。“共讀和表達”讓學生深入了解文本,體會主題思想,以一帶多深入地了解單元主題特點。“共讀一篇文章”中則有師生共讀、親子共讀、與他人共讀,等等。“閱讀提示”是文本理解的抓手,學生完成“閱讀提示”中的問題需要深入閱讀,體現了主題閱讀中精讀一篇的目的要求。“留下親子感受”是對主題閱讀的升華和對閱讀感受的自我表達。“交流匯報”是給學生提供一個交互平臺,讓學生在與他人的交互中,達到“交換思想”的目的,鞏固主題閱讀的成果。
主題閱讀研究表明,在一個主題的統領下,把多篇文章放在一起閱讀,可為學生提供一個大信息庫,讓學生在大容量的信息庫里理解文字、運用文字。將略讀與精讀結合起來,將閱讀與表達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成長,從量變到質變,“采得百花釀出蜜”。
由于學生年齡的差異,在不同年級段應有不同的閱讀方式與流程。由于低年級階段應側重于朗讀和口頭交流,設計的《全閱讀》主題閱讀流程為:①家長朗讀一遍,孩子認真傾聽;②孩子誦讀一遍,家長認真傾聽;③家長和孩子口頭交流感受;④班級朗讀會。
不管是哪種流程,交互與表達是必不可少的。主題閱讀從內容上說具有一定的封閉性,都是圍繞一個主題選文,但閱讀不能禁錮,“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的感受是因人而異,因時不同,大人、小孩都會有不同的心得。穩定的流程和開放的表達交互都有利于學生主題閱讀的常態性,使閱讀變得輕松愉悅,真正成為悅讀。
三、指導課堂升華閱讀
《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中雷夫如是說:“熱愛閱讀的孩子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孩子們都需要指導,即使是聰明的孩子。”在《全閱讀》的主題閱讀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利用指導課可以升華學生的自主閱讀。主題閱讀的指導課有很多種類型,比如“主題貫穿”“以一帶多”“單講一篇”“以讀帶寫”“自主閱讀”“誦讀感悟”“展示分享”等。這些課型各有特點,在不同的年級,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單元來選擇。“主題貫穿”“以一帶多”“單講一篇”“展示分享”等課型充分體現主題閱讀的特點,適用于小學各個階段;“誦讀感悟”注重口頭誦讀,適用于小學低中年級段;“以讀帶寫”注重練筆習作,適用于中高年級段。
筆者在指導低年級學生閱讀《老掉牙的歌謠》單元時,一般按“誦讀感悟課型”操作:讀背舊知—讀說新材—熟讀成誦—升華閱讀。前兩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復習舊知識和了解新內容,第三個環節通過各種方式讀,讓學生熟悉新內容,輕松地感知新主題;第四個環節是通過各種形式來“玩童謠”,學生在了解童謠的基本文字和節奏特點后,開始將童謠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運用童謠,豐富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問答式表演、同桌拍手對誦、到室外跳房子、踢毽子……通過童謠主題單元的閱讀,學生感受到了童謠誕生于游戲,也會自然地把童謠融進各種游戲中,使游戲更加生動有趣。
主題閱讀一般都是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自主閱讀,然后在課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閱讀,老師是一個觀眾和閱讀的參與者。我時常在布置主題閱讀作業時告訴學生:下周課堂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可以單獨展示,也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展示或組成團隊展示。展示的方式有很多,如說說感受、課本劇表演、誦讀展示,可以說,可以演,可以讀。總之,每個學生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展示出來即可。在展示中,筆者總是以鼓勵為主。只要每個學期能夠安排幾次這樣的課型,學生就會讀得更好,展示得更好。他們在展示的過程中,對文本進行了鞏固,加深了理解。
一般而言,教師在選擇主題閱讀課的指導課型時,首先要對《全閱讀》讀本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對不同的內容要采取不同的課型提升。指導課的目的就是升華學生的閱讀,增強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展示、獲得拓展。
四、主題活動趣味閱讀
主題活動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學生,同時也拓展主題閱讀。在活動中閱讀,在閱讀中活動,使閱讀與活動互為依存,互為提升。學生在主題單元的閱讀完成之后,適當開展主題活動,讓主題閱讀得到深化與鞏固,從而增加閱讀的厚度和趣味。
例如,在讀完二年級《一個響亮的名字》單元后,我開展了“名字的故事”主題活動,讓學生回家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了解他們的名字故事,然后在班上進行展示。四年級在讀完《五彩的節日》主題單元后,開展跟節日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去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各種習俗,閱讀關于傳統節日的故事,制作關于傳統節日的小報,講述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故事。這樣的活動使得閱讀的趣味性更強了,“悅讀”更加凸顯。
主題活動的開展,不但可以強化該單元的主題,拓展該主題的閱讀范圍,使之成為全方位閱讀,同時,還可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全閱讀》雖然一套只有六本,但里面一個個主題單元如同一座座閱讀橋梁,孩子們順著橋梁慢慢地走向更高更遠的地方;《全閱讀》如同一束光,告訴孩子們在黑暗中往哪個方向走,童年的閱讀就這樣不經意地被點燃、被喚醒,閱讀人生從此絢麗多姿。當然,主題閱讀的讀本還有很多,不管是哪一種讀本,都能讓兒童既廣泛又深刻地閱讀,這種潤澤的閱讀,是童年最溫暖的陪伴,因為這樣的閱讀能養育兒童最美好的心性。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