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60-01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在教學中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因素,其中也不乏有極具個性的文章和人物,對激發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
1.通過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其實是人們的一種心理欲望,表現為對常規的不滿,通過自身的努力研究出新方法新思路的一種心理狀態。人們一旦具備了這種精神,就會更善于提出新問題,發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從大的方面講,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在筆者看來,小學生具備很強的創新精神,因為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存在極強的好奇心,對于一些他們看起來的"新事物",他們往往都充滿了很強的好奇心,總希望弄明白為什么,他們喜歡嘗試新的方法,喜歡把這個新事物研究得透透徹徹。因此,在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1.1充分運用語文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語文教師要深挖教材,把教材中的創新因素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來。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每篇課文都具有一定的創新元素,這些創新元素或者存在于謀篇布局中,或者存在于字詞句之間,往往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創新精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把這些創新元素通過課堂教學傳遞給孩子們。
1.2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努力培養孩子們的創新精神。課堂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我們必須珍惜課上的教學時間。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要不斷地改變教學的方式和方法,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運用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吸引小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對于培養活力四射的課堂氣氛要有所準備。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開展一定的情境教學,努力為小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通過創設情境教學或者通過角色扮演,要讓小學生充分地動起來,使小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來。
2.確立創新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在教學任務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選擇上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它對教師的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所以,確立一個好的創新性質的教學目標就十分重要了,那么如何做呢?
2.1把教學內容和過程進行分解,找出內容的關鍵,并把教學過程中要使用的方法進行整理歸納。
2.2在已經找出的課文內容的關鍵處和教學過程使用的教學方法中,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創新。
2.3確立一個完整的教學方案,以重視學生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為教學目標。
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歸納整理,比如文章對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或者是文章的環境描寫以及對主旨的側面烘托,在充分掌握好教學內容的關鍵后,可以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交換意見。
3.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還在發育階段,自制力是很薄弱的。教師要想法設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果采取傳統的嚴厲方式對待學生,最后只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構建一個和諧的、充滿趣味的課堂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學家研究過,和諧的環境容易發揮人的創造力,在自由的環境當中,人才會有思維的火花。
一個有趣的、和諧的課堂是引起學生興趣的關鍵,而興趣則是激發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求知欲的關鍵。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點燃他們的探索欲望。
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調控好課堂的節奏,合理控制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活化好課堂,做到課堂教學張弛有度,動靜結合,把語文的內在精髓通過語文課堂源源不斷地傳達給學生。教學形式和內容不要一成不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在語文活動實踐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并鞏固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
4.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更需要創新型的教師
進行創新教學,關鍵要有創新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直接榜樣,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質及創造精神,能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范,并滲透到一切教學活動中。
那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格。
教師創新意識的確立,是一場教育思想的深刻變革,涉及到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教學觀等諸多方面。創新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教師以自己生命的激情去激發學生生命的激情,使兒童真切地感到生活的溫暖和學習的價值。
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是探索、求異精神,這種精神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不僅以次影響學生,還表現在對教學的藝術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
教師具有創新性人格,不僅是其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可靠保證和有力支撐,而且對學生的人格影響至深至遠,甚至終身不可磨滅。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成為創新型教師,除了具有以上"共性"外,還應研究創新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個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盡快使自己成為創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師。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結合語言文字訓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具體可感的"活"的形象,小學生從形象入手,觸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象,啟動思維,開拓創造的空間,發覺創新的精神。兒童在課堂上充滿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盡情地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現自己的個性特征,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如前蘇聯審美教育專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這種感情化成為向往……轉化成為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