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
摘要:作文是衡量語文素養的重要尺度,但是大部分小學生一提起寫作文都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無話可說。即使寫出了文章,卻都是內容空泛籠統,不知所云。該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這似乎成了許多語文老師最關注的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我結合最近幾年教小學語文的經歷和一些實際情形,在這里來談一談我個人的一點淺見。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81-01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寫作文總是要來源于生活,采源于平時生活中的觀察和積累。因此,指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會觀察,感知生活,從而不斷發掘出作文的源泉。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時時留心,時時注意并且養成一種習慣。 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記胡編亂造,閉門造車.我讓學生們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寫,寫每天發生的事情,家里生活的歡樂與憂愁,班級生活的樂趣與風波,以及社會見聞等等。讓學生每天都寫自己,從景到人,從人到事,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讓他們每天都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逐漸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寫日記的習慣。在觀察中,我引導學生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于"用眼看"。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2.培養學生的善于積累材料
俗話說"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那作文能力水平再強再高的人,如果沒有寫作材料,也同樣不能成文。 一、從平時的閱讀中積累。 自古文人墨客,對閱讀可是情有獨鐘。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對寫作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為老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多開展一些有關閱讀的活動。如說故事大賽,比比誰摘抄的好詞好句多,名言名著大比拼,朗誦演講等,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能從中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二、從日常的生活中積累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書上看到的事情,遠及不上自己親身體驗的。例如,指導學生以《有意義的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之前,會布置學生回家跟家人做一件事,而且這件事,必須是自己親身實踐,,認真做筆記,把整件事的過程按順序描述出來。當學生信心滿滿地把作文本交上來時,我想這次的實踐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雖然他們的語言不夠優美,但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感受卻描述得生動、細致。可見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更有利于寫作的需求。 而現在身處農村的小學生,親力親為的事情比比皆是。但如果只讓他們親身去做,而不注意去觀察做的過程,不善于去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記錄精彩的瞬間,到頭來,作文一樣會空洞無物,平淡無奇。
3.善于激發習作興趣
在教材中要求學生寫的一些內容,學生不熟悉或不感興趣,可以進行調整,寫學生樂意寫的內容,讓學生感覺到這才是自己的需要,從而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作中去,主動寫作。作文課可以在教室進行,也可以在校園、校外進行,要將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
4.開展多種活動,豐富寫作素材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要盡可能多地開展一些少兒喜聞樂見的游戲或班隊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在樂中,在充滿濃厚情趣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和寫作素材,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寫作興趣。在教學大綱中每個年級的作文要求都有所不同,教師可經常帶領學生看一看、動一動、做一做。看一看就是碰到看圖寫話,參觀訪問等類似題材就帶領他們親臨現場,收集第一手材料;動一動,就是碰到活動類的作文的要求,就帶領學生動一動,比如:猜謎語活動、拔河比賽、手工比賽、慶"三八"我的好媽媽隊活動等;做一做就是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比如這樣一個作文是《我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就讓他們回家后做,再動筆,那就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在娛樂中學寫作文,久而久之,他們就喜歡上了作文。
5.重視作文的講評和修改
對于作文的講評與修改,被眾多老師所忽略甚至輕視。殊不知,作文的講評與修改,跟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技巧方面有著非常大的聯系。因為,作文的講評與修改,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作文的優缺點在哪,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反思該如何改進,如何提高。應對下次的習作時便會信心倍增。如果將其作文本束之高擱,不聞不問,那么學生將永遠不知道問題的癥結,自然寫作水平也會停滯不前。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作文的講評與修改,把它當作寫作教學中重要的一環,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水平必會與日俱增。
以上,是我對作文教學的點滴體會。我相信只要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習作,只要學生在寫作園地里辛勤"耕耘",就一定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