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霞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97-02
語文在課程性質與地位中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隨著新課程新理念的確立,教師當務之急要轉變舊的教學觀念,同時建立新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個性是一種壓抑和扼殺。新的教學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作文學習和習作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要"尊重"、"珍視"學生在學習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些表述都表明了一種平等的師生觀,教師的角色已由學習過程中的"傳授者"轉變為"激勵者",由師生雙方活動的"獨奏者"轉變為"伴奏者",由學生-品德培養中的"復制者"轉變為"生產者"。
在新的教學觀念的指導下,教師最重要的已不在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是知道到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有自覺更新知識的意識和迅速更新知識的能力及在更新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體現創新意識和表現創新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應該把課堂教學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主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中有意義的構成部分。"這樣的師生關系才能促進學生自由、全面、和諧的發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標志。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作文教學要徹底改變條條框框較多,內容重復,形式格式化的現狀,能體現"我敘我事,我寫我心,我說我話,我敘我情,有感而發,有話而寫。"就要從題目、內容、形式、評價等方面開放訓練。
1.題目開放
改變全班同學寫一個題目,題目只圍繞人或事機械重復,缺乏鮮活感的狀況。題目要靈活多樣,小而新,活而實。本身帶有探究性、針對性、選擇性,切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使學生愛寫,有話可說,每個學生都能寫出自己最好水平的文章來。教學方法要有學生自己學習命題,或教師提供半命題,學生根據自己所處水平,所學內容補充如《我最xx的事(高興、痛苦、難忘等)》;或教師出一組題目,學生從中選擇如《我和老師》《校園風情》《同桌》等;或出一組帶有探究性的題目如《家鄉的變化》《環境與人的健康》《黃土高原》等。
2.形式開放
如今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獲得知識面廣闊,途徑很廣泛。不像我們原先靠閱讀課外書籍獲取有限的知識,而今天他們可以看電視、電影、廣告、聽廣播、上網等。能夠了解到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的教師、家長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不同,應該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提倡作文體裁開放,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施展自己的才能。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使學生無拘無束地寫,象寫童話、書信、倡議書之類,象這樣的題目同學愛寫。教師教學生寫作文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來寫。從創造發明方面,比如我想設計一個精制、多功能的書包、使它的用途更廣泛。從助人為樂的方面寫,如何將自己的零花錢攢起來,捐給生活困難的學生等方面寫出文章的特點。
3.內容開放
現在的社會生活五彩繽紛,交通便利,學生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豐富。這為學生寫作文提供了廣闊的素材,當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敘真事,說真話,抒真情,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這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寫自己喜歡的內容,寫出真實、內容具體的作文。也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同學去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情況并作記錄,如到菜市場買菜,去文具店買學習用品;寫出售貨員與顧客交流的場面,產品質量、價格等等。還可以寫家鄉的變化;從交通工具、房屋、工業、農業、牧業幾方面進行調查。將調查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學寫調查報告,搜集民間流傳故事、民謠,編寫民間的故事、民言錄??磩赢嬈瑢懹^后感,參加名勝古跡,寫所見所聞。
4.評價開放,使用激勵性的語言,挖掘閃光點
開放作文評價,首先要將應試教育下的作文評價標準分開,要從有利于今后學生發展的方面下手,思想要改變;鼓勵學生寫創新,有個性、真實、具體的作文。評語以欣賞、指導為主,避免責備.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評價。
4.1對學生的作品,應本著"多就少改"的原則,能不改不刪即通順的話,就不要刪改,更不能越俎代庖,按自己的喜好,用"文雅"的改筆取代學生稚嫩的童言,硬去拔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本人有過痛苦的經歷,在校園手抄報上發表過《耕耘》這篇文章,當時主要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親們一生辛勤勞作的場面,然而編輯卻把好多處刪掉,按他人意圖加以改寫,我看了之后心里特別難受,沒有感到發表文章的喜悅。到現在記起來心里疙疙瘩瘩的。所以我不主張刪改別人的初作,尤其是學生的作文。
4.2要尋找一切理由夸獎學生。在評改作文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作文的閃光點,抓住學生寫作的每一點成績給予肯定、鼓勵和表揚。表揚,既是對學生努力的一種肯定,也培養了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學生對作文就有一種成就感,就會對作文感興趣,今后對寫作更積極努力。教師對學生一篇作文的泛讀或對作文中某一優點的鼓勵,不僅可以改變學生對語文對作文的看法和認識,甚至可以影響和改變學生的一生。還記得在初中二年級我寫的一篇作文,老師在全班泛讀。我聽了言語平平沒有什么值得表揚的地方,我心里嘭嘭的跳,結果老師說是符合本次作文的聯想方面的要求,從綠葉聯想到日夜守衛邊疆戰的士。至今記憶憂新。為我以后大膽的把想象的東西寫下來給予了力量。
4.3要用建議的口吻指出缺點。對于學生作文中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不能因為怕傷學生的自尊心而回避。教師的回避只能使學生將這些錯誤的做法繼續蔓延。如果我們能用商量的口吻同他們談這些,他們總是會樂意接受的。我一般用這樣的話對學生說:"你能不能把話一句一句說通順。你的錯字如果少一些,你的作文會更棒一些。等等。"
4.4針對性的指導,對學生作文進行面批面改。當學生寫作文時,我進行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點。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分析、區別對待。對有些學生需要當面修改,面改對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大有裨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學生扎扎實實的動起來,使學生自主參與,充分表現,發展個性。
4.5還可以進行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去長補短,培養集體感,體現共同進步的意識。小組評價與教師評價結合。小組幫助,教師畫龍點睛點撥,指導、逐步提高形成技能互動過程。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作文訓練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只要教師結合本地、本班學生學習和生活經歷等實際,多為學生的發展著想,精心設計、精心組織、精心引導和點撥,新課程理念下開放性的作文教學能夠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