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近年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英語教師已意識到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迫在眉睫。小學英語學習單純以表演形式進行,學生會感到乏味。國外倡導多元智能理論可以很好地指導英語課堂,教師可根據教學目的設計系列活動,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培養高素質的英語人才。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認為,人的智能是以組合方式存在的。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具有至少八種不同的智能,即語言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自然認知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自我認知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
二、案例描述
這是一節英語課。我走到教室后,神秘地說:“同學們,咱們要上一節非常有趣的閱讀課!”學生們似乎不屑一顧,調皮的學生還大膽地說:“老師,就是讓我們戴上頭飾表演出對話而已,我們早不稀奇啦!”的確,多數英語閱讀課能耍出的花樣也就表演而已,即便到了拓展部分,也還是讓學生角色扮演,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為此,我努力研讀多元智能理論,試圖與英語閱讀教學盡可能聯系起來,使之真正有益于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看著學生滿不在乎的表情,我微微一笑說:“同學們,咱們騎驢看唱本,這節課走著瞧!”
以Share the Chocolates為例,三個好朋友分巧克力,Billy的錯誤分法導致了不公平結果。簡單幽默的英語小故事,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道理。內容如下:
Tom: What is it, Billy?
Billy: It's a box of chocolates.
Sandy: How many chocolates are there?
Count them, Billy.
Billy: One,two,three,four, five,six...
There are twenty-four.
Tom: Eight chocolates each.
Share them, Billy.
Billy: One for Tom and one for me.
One for Sandy and one for me.
One for Tom and one for me.
One for Sandy and one for me...
Sandy and Tom:Hey! That's wrong!
為達到學科整合和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的目的,設計課堂活動如下(見下表)。
整節課上下來,學生反響熱烈。連幾個平時早已對課堂表演輕車熟路的學生也想方設法發揮創造力。我問學生:“英語閱讀課真的就是讀讀演演嗎?”學生們會心地搖了搖頭,笑了。
三、案例反思
這些操作設計把學習內容與課本劇表演、團體協作、人際交往等聯系在一起,使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了培養,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運用他們的所學,展現各自才華。無論學生處于什么樣的層次,都能夠在課堂上表現自我,獲得成就感。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我們擁有不一樣的大腦,當教育不忽視人的不同智能特征時,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該理論對英語教學具有如下啟示:
第一,樹立多元化發展的教育觀。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與弱勢智能。教師的重心在于從多角度了解學生所長,充分利用其特長展開教學,發掘造就學生。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有所不同,實現差異教學。
第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在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個體之間的差異是可以利用的資源。該觀念體現了“如果學生不能按照我們所教的方式學的話,就讓我們用他們所學習的方式來教”的人本主義教育思想。
第三,樹立多元化綜合評價觀。每個學生的智能發展是不平衡的,智能的表現方式是各具特色的,同一智能在不同學生身上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因此教學評價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去識別和發現學生的智能強項,并以此為基礎發展他們的個人喜好,以促使他們在全面和諧的基礎上發展特長。
總之,多元智能理論為人們深入理解智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為廣大教師改變傳統講授方法提供了新的理念,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策略,開闊了有效使用教學方法的視野。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長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