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迎芬
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
■/孫迎芬
為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我國政府陸續出臺了各項扶持政策,支持的密度和力度也在不斷增大,尤其是財稅政策已成為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體系中最重要的推動力。然而,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小微企業總體運行情況仍相對不樂觀。文章結合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出臺的有關財稅政策主要內容,通過運用卡方檢驗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其政策效果,從而對完善小微企業的財稅政策提出建議,目的是為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營造好的財稅政策環境。
小微企業財政政策稅收政策
據江蘇省工商局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江蘇省日均新登記企業類市場主體1256戶,其中,大量新生企業為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上半年共新增53.7萬戶,同比增長39.72%。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總數516.05萬戶。不斷增長的市場主體,不僅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彰顯了我國經濟的巨大潛力。小微企業規模的迅速壯大與我國先后出臺的一系列財政稅收等相關政策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表1 江蘇省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相關措施
(一)中央政府及相關部委出臺的主要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小微企業是各類小型、微型企業(除大中型企業以外)的統稱。小微企業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為了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中央政府及相關部委已經陸續制定了一系列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和各種優惠政策,不僅對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準確定位,而且通過財政專項資金的建立、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減免、政府采購管理辦法的完善以及會計核算制度的創新等充分發揮中央政府宏觀引導及政策扶持的作用。
(二)江蘇省政府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舉措
影響小微企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針對小微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出臺了相應的地方性扶持政策。江蘇省政府圍繞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最關鍵性因素如資金、市場和管理等,制定一系列了相關舉措(見表1)。
(三)南京市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江蘇地域經濟發展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不均衡現象,各地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也不完全一致,各地政府在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做法上充分體現各自的特色和針對性,如南京市針對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制定了相應實施細則和辦法,并體現了對科技型、創新型小微企業政策支持的傾斜(見表2)。

表2 南京市小微企業金融新政
為切實了解現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財稅政策效果,本人進行了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調查范圍以南京市為主,并帶領學生通過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對全省各地小微企業基本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被調研企業的行業主要有工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倉儲業、交通運輸業、生活服務業、信息傳輸業和軟件業(以下簡稱“信息業”)、房地產開發經營等,行業分布范圍相對較廣。調研的時間跨度為最近兩年(2014-2015年)的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基本情況,調查對象以企業的中高層領導(含個體工商戶老板)為主,財務人員為輔。
(一)樣本小微企業的構成情況

表3 被調查小微企業構成情況表
本次研究共選取了452家小微企業作為樣本企業進行調查,樣本企業的構成包括實地調研的140家企業及400份調查問卷收回的有效問卷中312家企業(見表3)。

表4 小微企業主要稅收優惠政策宣傳及實施情況調查表

表5 小微企業其他財政支持政策宣傳及實施情況調查表
(二)支持小微企業的財稅政策宣傳、執行情況調查
1.稅收政策。稅收政策時滯性相對較短,政策鼓勵效果較為明顯。據有關部門統計,2015年江蘇全省超過150萬戶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享受到新的稅收優惠政策,稅收減免約70億元,減稅面達到100%。調查結果也充分顯示,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極大地減輕了小微企業負擔(見表4)。
2.其他財政政策。政府基金及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扶持、政府采購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服務于小微企業等措施也對助力小微企業爬坡過坎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見表5)。
總體來看,由于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宣傳比較得力,政策執行比較到位,一系列減稅降費等財稅政策切實減輕了小微企業的負擔,激發了實體經濟活力,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寬松環境。
(三)小微企業財稅支持政策影響程度的非參數檢驗
對調研數據運用卡方檢驗,可以判斷財稅政策的調整對小微企業活動的影響。
由皮爾遜卡方公式可以計算出卡方的值。
從卡方分布表上找出相應的顯著值p值,p值即為因素相關程度的參量。
對調研結果計算出的p值記錄如表6。

表6 主要財稅政策影響小微企業卡方檢驗P值表
P值<0.05時,視為被統計變量有影響,其中p<0.01時,說明該因素有較大影響。從檢驗結果中可以得出,目前政府采購制度和財政專項資金等政策對大多數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并沒有很直觀的影響,而政府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減免及稅收優惠影響顯著。
從調研情況來看,實施中的各項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小微企業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政策效果。但是我國實體經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仍面臨著成本居高不下、融資難和融資貴、創新投入不足等生存、發展問題。政府應不斷完善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使政策作用更加精準。
(一)協調各種財稅政策,形成合力支持體系
政府應該綜合運用財政補貼、創新推動、政府采購等多種政策手段,加大財政資金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以確保小微企業實現真正的良性可持續發展。如積極運用財政手段,通過一定的補貼來促使小微企業積極加入社保體系,把享受補貼待遇與促進企業財務規范化相結合。推動小微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專項資金體現政策的引領作用,使其研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推進品牌建設,突出企業特色。鼓勵有條件的小微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確保政府采購的公開、公平和公正,為其開辟采購市場創造有利條件。進一步落實政府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真正體現為小微企業減負。
(二)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注重政策執行效果
各級政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舉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不同的政策適用的企業類型和范圍不同,宣傳不到位、不及時,就會造成相關政策的作用效果大打折扣。建議各級政策部門通過各種平臺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并盡可能地消除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屏蔽”現象和“隱形門檻”。地方政府在制定相關配套措施時,一方面跟進要及時,另一方面還應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讓小微企業得到真正的政策實惠,讓一系列的財稅政策真正發揮實效。
(三)適時統一政策實施標準,避免政策實施誤解
目前,工信部的“小微企業”具體標準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按照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和企業從業人員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而制定。而企業所得稅中的“小型微利企業”則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的規定,按行業性質、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企業從業人數、資產總額等確定。這種制定標準的不統一使具體政策在落實時常常造成誤解。在增值稅(含“營改增”)中所稱“小微企業”為工信部標準,而企業所得稅中所稱“小型微利企業”則為《實施條例》標準。兩個標準區分度低,容易產生混淆,建議選擇適當時機,將兩個標準統一,以便于社會公眾的正確理解和相關政策的正確實施。
(四)加大稅收政策優惠力度,完善有關稅收征管措施
在一系列財稅政策中,稅收優惠無疑是企業負擔減輕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但是當前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減免力度,與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期望值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建議加大稅收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提高政策的普適性。
1.增值稅方面。建議進一步提高增值稅的起征點。將目前按期納稅的小微企業為月銷售額最高由30 000元(含本數)提高到50 000元(含本數);按次納稅的小微企業,起征點為每次(日)銷售額最高由500元(含本數)提高到1 000元。
2.所得稅方面。建議將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稅率設計成三級超額累進稅率,具體建議為: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萬元(含本數)以內的納稅人,稅率為5%;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30萬元(含本數)以內的納稅人,稅率為10%;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0萬元(含本數)的納稅人,稅率為20%。切實減輕生產經營面臨困難、盈利能力較弱的企業稅收負擔。
3.稅收征管方面。由于稅務算法復雜,建議進一步簡化稅收征收方法,優化稅收服務手段,加強稅收征管的后續管理和業務指導。(1)強化核定征收的后續管理。財稅〔2014〕34號通知規定,凡符合小型微利企業規定條件,無論采取查賬征收還是核定征收稅,均可享受相應的所得稅優惠政策。然而,核定征收的企業一般財務核算不健全,內部管理控制較弱,而且相較查賬征收,核定征收稅負低。在稅收實踐中,如果同一法人下有兩種征收方式的企業,往往會出現利用稅收籌劃甚至以不合法的方式來逃避稅收的現象。因此,稅務部門應重點強化核定征收小微企業的后續管理。(2)加強“減并征期”的稅收服務。國家稅務總局〔2016〕6號公告規定,自2016年4月1日起,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小型微利企業實行按季申報繳納增值稅或預繳企業所得稅,不再需要按月申報。減并征期既有利于減輕辦稅負擔,也能緩解辦稅服務廳擁擠問題。但由于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小型微利企業普遍會計核算水平不高,稅務部門需要做好宣傳咨詢及業務指導工作。
(五)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強力優化企業經營環境
大力完善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好小微企業公共服務網絡平臺,提升小微企業公共服務水平。
1.充分發揮各省中小企業發展中心的作用,及時更新服務信息,方便小微企業及時了解政策。實施小微企業成長工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程,充實省市縣各級創業基金,完善普惠制創業輔導,為小微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會搭建平臺,提高小微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建立小微企業行業協會,加強行業監管,規范市場秩序,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3.支持培育私營企業管理咨詢機構,指導各類企業協會和行業商會組織建立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中介服務平臺,免費幫助企業建立APP系統,進行一對一的免費法律咨詢和定制化融資咨詢,重點為小微企業提供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務。
4.加快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企業信用信息征集和信用等級評價等工作。
新常態下,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依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為草根的小微企業鋪就一條明晰的出路。
[1]談瑋,趙偉莉,孫一萱.每1.14分鐘新生一戶企業〔N〕.新華日報,2016-07-21.
[2]中國進一步減稅降費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新〔EB/OL〕.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227/c70731-2660 7695 html.
[4]于洪.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的財稅支持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15(5).
[4]稅務總局簡并納稅人申報繳稅次數〔EB/OL〕.中國稅務網,http://www.ctax.org.cn/csyw/201602/t20160222_1034485.shtml.
◇作者信息: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財稅金融
◇責任編輯:張力恒
◇責任校對:張力恒
F810.422
A
1004-6070(2016)10-0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