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摘 ? 要:對于標志設計而言,我們在不斷創造出具有地域氣息與個性的設計作品的同時,也要不斷的傳承傳統文化。本文通過傳統紋樣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闡述傳統紋樣在標志設計創意。結合實際作品進行分析運用的傳統紋樣顏色、造型、內涵等等。在全方面的進行市場調查后,結合現有標志所具有的傳統特點,總結出傳統紋樣標志設計中的創意表現。
關鍵詞:中國傳統紋樣;標志設計;創新;現代感
中圖分類號:J524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055-01
當今經濟高速發展,標志設計作為一種文化,其實用性與視覺價值意義逐漸為人們所矚目。現階段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標志設計日新月異,而傳統紋樣也要顯現出新特色,要以創意表現滿足現代人不同層次的審美需求。
標志設計既要符合現代的審美意識,也要注重綠色環保理念,更要吸取地方特色,將現代文化與傳統紋樣相融合,打造帶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標志設計,同時吸收、借鑒外來文化中的優異部分,將傳統文化中的元素以國際化的設計語言表現于標志設計中,更好的適應廣大消費者。
一、中國傳統紋樣的發展
古代傳統紋樣的紋樣形式還不太完善,陶瓷紋樣在現代設計中也有繼承發展,大體來說,古代圖案紋樣在不斷地繼承發展中也在創新,設計師們經過對圖案紋樣的歸納概括后,在標志設計中表現出來。我國傳統的陶瓷紋樣大多以龍紋、云紋、云紋等吉祥紋樣為主,這些紋樣中大多寄予了獨特的象征意義,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標志設計既符合現代的審美意識,也要注重綠色環保理念,更要吸取傳統文化特色,將標志設計與地方文化相結合,打造帶有傳統紋樣特色的標志設計,同時吸收、借鑒外來文化中的營養和精華,設計出符合現代審美標準的標志,更好的適應廣大消費者。
二、標志設計中中國傳統紋樣的表現
中國傳統紋樣博大精深,成為許多設計者尋找設計靈感的來源。同時,標志設計作為一個藝術門類,作為宣傳企業形象的標志,越來越受到廣大企業、設計師的重視。為了讓標志設計具有獨特的識別性、審美性、具有民族感、現代化、國際性。在標志設計中運用中國傳統紋樣成為現代設計中的發展趨勢。
中國傳統紋樣的審美藝術雖然老生常談,但它對于現代設計師藝術創作思維來講,又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標志設計作為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凝練了許多信息,作為一個企業的形象,蘊含了企業的文化內涵、特點、信譽。例如鯉城大酒店的標志設計,標志采用傳統紋樣龍的圖案和魚的圖案,巧妙的結合,生動活潑,使標志賦予了生命,標志寓意深刻,分別有三層意義:第一,龍的形象,魚的化身。龍是古老的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圖騰,海內外億萬兒女都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詮釋的是“萬龍歸宗的古樸,倒進而又生機勃勃的內涵;以龍告慰始祖,齊心奮起,共造美好未來。第二,游龍戲水,待勢升天。龍之景物,鬼斧神功,不假人力而修飾,造型琳瑯而多姿,蜿蜒流暢;五爪正龍,龍身纖細有神,矯健翻騰,威武有力,四周縮回云紋流動自如,上下起伏,好似一條巨龍在海中叱咤遨游,氣勢非凡雄偉,別有一功。第三,造型獨特,巧奪天工。以鯉魚化龍典故為出發點,主題形象為龍的“C”造型來體現鯉魚化龍的文化和內涵;兩魚相互交融,寓意出企業的生生不息,代表智慧,包融,和諧,共贏和發展;龍頭以水紋構成,“商道如水”,“水生才,財如水”體現游龍戲水,待勢升天,寓意企業蒸蒸日上。中國傳統紋樣在標志設計中的典型例子有很多,這樣的設計既有古典的中國風韻味,又兼具現代感,著重體現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這種風格的標志設計是廣大人們的最佳選擇,希望我們能夠傳承下去。
三、如何發展與創新
雖然,傳統紋樣是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但它也有不好的地方,例如,有些紋樣過渡裝飾,設計太過于繁瑣,我們應該加以改正,學習好的部分,充分利用到現代標志設計中。
例如禪園五行茶的標志設計,標志造型采用以傳統祥云圖案與數片清茶葉完美結合,勾畫出較為生動的茶杯形狀,寓意中華千年茶文化。整體造型大氣,簡練,中國風濃郁且國際化,視覺上產生流向性動態性,可讀性與可識性強。體現企業以誠為本,信為上,洞悉變化,順應時勢的理念,極具情感和感染力。色彩采用綠色系,清新純澈,理性穩重且充滿活力,極具現代感。整體造型簡約直觀易記易傳播。
在現代標志設計過程中,對傳統圖案紋樣的傳承應該是在批判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借鑒和吸收。在表現形式上采用現代化設計語言的同時,把握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和真正內涵,不斷汲取本民族的文化成果,這樣才能創造出兼具民族性與時代性的優秀藝術作品。
作為一位包裝設計師應該與國際接軌,學習各方面的設計技巧,在不斷地嘗試中發展和進步。本文針對目前傳統紋樣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分析,通過不斷地實踐創新,得出既符合現代審美意識,又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結論。由此可見,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是現代標志設計最明智且正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劉伯群.傳統紋樣與平面設計[M].魅力中國,2010,(2):123-124.
[2]柳林.民族化包裝設計[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4.
[3]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 [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4]許平,潘琳.綠色設計現代十大設計理念[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5]吳士元.色彩設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