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葶
摘 ? ?要: 田名瑜是南社湘西籍詩人,他與南社其他詩人多有詩作酬唱來往,在其詩詞選中與南社創始人之一的柳亞子酬唱詩達四十幾首之多,柳亞子曾贊譽田名瑜及其族叔田星六是“騷壇上空熠熠生輝的‘火星和‘金星”。本文選取田名瑜寫景詩這一詩歌內容從用字傳神而詩篇活化、色彩雜糅而畫面濃烈、借景抒情而情景交融三個方面對其寫景詩的藝術特色進行探析。
關鍵詞: 田名瑜 ? ?寫景詩 ? ?藝術特色
田名瑜[1](1890年-1981年),字個石,湖南鳳凰人。一生經歷過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在此期間,他筆耕不輟,寫下許多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正義激昂詩篇。田名瑜的詩歌題材內容繁多。大致有以下幾類:抒情詩、寫景詩、羈旅詩、酬答詩、詠史懷古詩。本文選取田名瑜的寫景詩為研究內容從用字傳神而詩篇活化及色彩雜糅而畫面濃烈及借景抒情而情景交融三個方面對其寫景詩的藝術特色進行探析。
一、用字傳神而詩篇活化
歷來詩人酷愛寫景,唐代詩人王勃[2]的寫景詩中除了有郊野美景的小清新外,其他的多是多姿多彩的浩蕩的山河畫卷。而王維[3]的詩則是典型的“詩中有畫”的代表,此外更是蘊含著豐富的禪意,讓人沉醉于詩中美景時,亦反復體味那高深幽晦的禪意。田名瑜的寫景詩雖然比不上以上兩位大家之作,但是也有其獨到之處,讀起來,別有一番韻味。
以《玉清寺夜興》[4]為例:
薄薄梧桐月,清光落滿庭。
僧言群石瘦,鳥夢亂山青。
愁遣詩為敵,窮疑鬼有靈。
偶看天北角,三四向晨星。
這是詩人在玉清寺夜游所興,玉清寺又稱玉皇閣,是詩人青年時代讀書之所,但已被全毀。詩人在此描寫的景物有:薄月、清光、瘦石、亂山,這本就是在深夜,而這些景物又被詩人塑造出一絲慘淡:月是薄的,月光是清寒的,連那堆石頭都是瘦的,周圍的山也是呈雜亂貌,這一切的景都被賦予了一種單薄可憐的狀態。此外,詩人內心還自生起“愁遣詩為敵,窮疑鬼有靈”的怪想,令此時此景更讓人心生恐懼,尾聯“偶看天北角,三四向晨星。”雖然也是寫景但是“三四顆零星的晨星掛在廣闊的夜空中”這幅景,更是顯得清峻,凸顯了詩人的心情。
詩人在此用字傳神且巧妙而使詩篇活化,平凡的景物都被賦予詩人的愁悶之情。如首聯的“薄”、“清”、“落”三個字將首聯中的意象“月”“月光”都塑造出一種全新的形象,“薄月、清光”即讓人感覺到深夜的蕭索;頷聯的“瘦”、“亂”兩字點明了地下下之景的特點,與首聯的天上之景相呼應,營造出一幅天地同一的蕭索感,更使詩人的愁悶情緒進一步在詩中宣泄。縱觀該詩,意象都是極其平凡普通的東西,卻因為用字的精準而使這些凡物俗物增添了別樣的意義。
再看《春日沅陵雜興十四首之一》[5]:
一夜春風綠了波,故園楊柳近如何?
裁書寄與山妻去,為我安排舊釣蓑。
此詩寫詩人在春日所觀之景,首句“一夜春風綠了波”與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有相似。詩中表現出詩人見到春日之景而欣喜雀躍的心情,并欲寄家書與家妻讓其準備蓑衣釣具,詩人已迫不及待地在這樣生機盎然的春景中來一場悠閑垂釣。
解讀至此,表面上看好像是歌詠春日萬物生長的詩作,其實不盡然。此詩沒有確切的寫作時間,但是選集將它放在詩人1920-1931年的詩作間,可見此詩是作者在早期創作的,而這個時期正是作者為革命事業奔走異鄉的時候,但是心里卻總是牽掛家鄉,每逢春風蕩漾,其思鄉之情就更加濃郁,婀娜多姿的柳條,一池波光粼洵的湖水令其憶起閑時家中垂釣之趣。
這首詩詩眼是首句的“綠”字,全詩由這個“綠”字引導,全篇著墨描寫春天的景物,一個“綠”字即將春日之景活化,令人讀詩猶見景,可稱得上“詩中有畫”,詩中借這種悠揚的春之美景襯托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也讓這詩中之景蒙上了一層淡淡憂傷的面紗,不得不說,此詩算得上是詩人詩作中的上乘之作。
此外,其他寫景詩中文字活用如:“龍松不息斗雷聲”中的“斗”;“一勺分甘綠繞城”中的中“分”;“群云扶岫出”中的“扶”;“白云捉山頭”中的“捉”;“日角破云出”中的“破”;“飛翠落庭戶”中的“落”等都表現了詩人善于將所見之景擬人化繼而使詩篇充滿生氣。
二、色彩雜糅而畫面濃烈
優秀的寫景詩都將所寫之景濃妝淡抹使其符合詩人的內心想象,繼而借由這些景抒發詩人的內心情感。田名瑜的寫景詩也常常如此。
以《北海雜作其一》[6]為例:
紅墻曲繞紫花生,日色模糊隔水明。
閑起看云云再起,柳陰一路滿蟬鳴。
這首詩下筆即寫所見所聞之景,沒有任何鋪墊,開門見山,先是描繪入眼看到的紫花纏繞著紅墻,再是想象水面上日光模糊不清,頸聯則是看到云朵連綿不斷的飄走又再升起,尾聯則是夏日常見的常聽到的樹陰間的蟬鳴。詩人在此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對所見之夏日景物進行描寫,實寫了首聯紅墻紫花,繼而虛寫了日色朦朧和白云飄渙,最后又實寫了樹蔭與蟬鳴來結尾。虛實之景的結合讓人讀之能感受到景物的交替變換。
同時詩人還運用多重色彩雜糅的方法:比如紅墻、紫花、白云、柳綠,一紅一紫、一白一綠,這不僅在視覺效果上能給人營造鮮明的對比感,還增強了詩作的畫面感,而色彩的四重雜糅卻能達到異常的和諧,這就是夏天的特點,這就是夏天顏色多彩的獨特之處,這就是詩人擅長運用色彩雜糅使詩歌畫面感強烈而使詩作成功之處。
再看《庚戌五月至北海漫作十首(選五)》[7]:
其五
閣外斜陽影甚酣,梅飛老鳥向巢還。
碧沉一海濃濃色,游艇自由泛北南。
此詩是詩人1970年游歷北京北海時所作的寫景詩一首,自1951年詩人接受周恩來總理聘書,至中央文史研究館任職之后,詩人一直與妻子住在北海附近,因此在詩人晚年詩作中寫景詩大多寫的是北海之景。
此詩首聯寫出了此時詩人所處的樓閣外,夕陽意正濃,天邊呈現出絢爛的夕陽紅,頷聯描寫了傍晚鳥兒歸巢的情形,頸聯則寫了日暮降臨,詩人此時面對的大海開始沉寂,尾聯描寫了詩人凝視著湖上的游艇自由來往,雖然詩作好像只是寫傍晚時的普通景物,然而,詩人正是透過這些普通的景物抒發思鄉之情。尾聯游艇的自由讓詩人羨慕不已,游艇尚能如此自由而自己思鄉卻回不去,真是惆悵不已。
詩中首聯的斜陽呈現出熱烈的夕陽紅,而頸聯的大海沉寂則顯示出一種深深的灰色,一紅一灰在詩人的眼中、眼中交錯著,家鄉的模樣又被勾出心頭,此詩用兩個鮮明顏色的對比刻畫出一幅思鄉畫面,使人透過畫面似進一步能接近詩人的內心世界。
三、借景抒情而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指詩人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詩人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托美好愿望,或包涵生活哲理,或表現詩人的生活情趣等。田名瑜的早期寫景詩多是抒情詩人對兵禍不斷的神州大地的焦慮,對民眾流離失所的同情,而面對這些混亂詩人手無縛雞之力亦使詩人痛苦無比,他將種種情緒托付詩中,借以抒發內心愁悶。
以《星叔山居雜詠題詞九首》[8]其四為例:
三畝小園松竹根,在山泉水自冬暄。
一官歸似陶元亮,手中桑麻長子孫。
此詩寫詩人族叔田星六住所的景物,首聯有“松竹”;頷聯有“山泉”,這些都是隱居所常見的景物,“竹”有清逸脫俗的指向,蘇軾曾有詩云:“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9]由此可知,竹在古人眼里儼然成了隱士的象征。田名瑜早期曾做過鳳凰縣、大庸縣、沅陵縣、黔陽縣四縣縣長,新中國成立后又北上在中央文史研究館任職,他的一生都在仕途上,但是田星六不同,田星六終生沒有出仕。在此詩人寫下的這首詩除了表現其族叔的隱世脫俗外,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內心渴望能遠離塵世紛擾,避世而居。
全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人,詩中沒有直接抒情而且寄情于景,讓景物代替詩人訴說直接內心的煩憂與愁悶。
再看《初夏游南山寺》[10]:
四月鶯鳴老,眾芳亦漸稀。
人尋塵外寺,僧啟竹間扉。
山藝將云出,鐘聲識鳥歸。
安能從此隱,飽食劫余灰。
此詩是描寫詩人在尋山寺途中的所聞所感。首聯先由聽覺轉至視覺:“鶯鳴老”到“芳漸稀”奠定了詩歌蒼涼的基調;頷聯以“塵外寺”喻示著此處的僻靜與清幽,而“僧啟竹間扉”以“竹扉”表現了山寺的古樸與原始;頸聯則將視野有近處向遠處放去,透過詩句我們可感覺到那種自然空曠而廣闊的天地;尾聯點明主旨,抒發詩人渴望在此優雅別致的僻靜之地隱居。
其實詩人的隱居之情早就在前幾聯的詩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描述這些景物時詩人的喜愛及渴望與這些景物做伴的心情就已經渲染在其中。
此外,還有《南山云日晃漾,山意可親。有作》[11]:詩人將身纏庸碌官府事的不痛快寄情于清新脫俗的山間早晨之景,借山間晨景的自然可親寫煩惱的身心事,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以樂景寫哀情”;又有《晨由城府回舍》[12]:詩人早晨從官府回住所,途中見到云朵在山頭環繞,朝陽剛剛爬到山角,而溪邊流水潺潺,微風搖曳,詩人居住之地的幾株竹子隨風搖蕩,這一切美好的自然景物都附著了詩人清晨結束公務之后輕松的好心情。
田名瑜的寫景詩不求意象的獨特,也不鉆字眼的新奇,更不學反復雜亂的綺麗章法,他的詩作自有其特點所在,他所擇取的意象大都是稀疏平常的,但是他能夠將平凡詩化得不平凡,他將豐富的情感融進詩中,匯到景里,他沒有高超的技巧,但有真摯的情感,寫的是景,讀起來卻讓人們在景中看到了情。總之,田名瑜的寫景詩有其獨特的文學特色。
參考文獻:
[1]田成上,張應和.田名瑜詩詞選[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2][唐]王勃著.王勃詩集[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
[3][唐]王維著.陳貽焮選注.王維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07.
[4][5][6][7][8]田成上,張應和.田名瑜詩詞選[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9][宋]蘇軾著.吳鷺山等編注.蘇軾詩選注[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04.
[10][11][12]田成上,張應和.田名瑜詩詞選[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13]蘇愛風.論王勃詩中的“春”“花”“月”[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8(4):43-45.
[14]袁行霈.論王維詩歌中的禪意與畫意[J].社會科學戰線,1980(2):27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