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利

摘 ? ? 要: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名篇,是一線教師執教的重點篇目。但是作者搜集了眾多課例,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內容都是圍繞孔乙己的形象,悲慘命運等小說三要素來教。小說三要素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不用老師教,學生也能夠分析出。語文課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者參考了多位名家的文本解讀,將《孔乙己》的教學內容定位在小說敘述者的選擇上,引導學生分析多層次“看/被看”的敘事模式。
關鍵詞: 《孔乙己》 ? ?敘事模式 ? ?教學目標 ? ?教學活動
一、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小說。人教版教材在這一單元之前的七年級課本中安排了《社戲》、《斑羚飛渡》和《最后一課》。八年級課本中安排了《蠟燭》、《蘆花蕩》和《親愛的爸爸媽媽》。九年級上冊安排了《故鄉》、《我的叔叔于勒》、《孤獨之旅》、《心聲》、《智取生辰剛》、《楊修之死》、《范進中舉》和《香菱學詩》。并且在上冊的附錄中安排了《談談小說》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小說。而第二單元的設置,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已有小說知識的基礎上,理清故事情節,著重欣賞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刻畫人物的性格的多種藝術手法,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有效完成《課程標準》中閱讀欣賞文學作品的要求和任務。
《孔乙己》這篇小說全文不到3000字,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社會的世態,它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戕害的讀書人的病苦,也深深揭示了魯迅鞭撻國民的冷漠、國民的劣根性的一貫主題。教學《孔乙己》這篇小說,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而且能啟發學生怎樣欣賞小說,并從中受到深刻的啟迪。
二、學情分析
魯迅的文章相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在此之前也已經學過《社戲》、《故鄉》等,因此對魯迅的寫作風格、作品難度學生也有所了解。而且對于九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欣賞閱讀小說的基本能力,小說的三要素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該篇小說在敘述者的選擇上與魯迅先生所要表達的意思上有著密切關系,因此教學的切入點是敘述者,通過敘述者的選擇分析魯迅作品的“看/被看”模式,學生可能對看與被看模式知之甚少,因此在此處教學點上教師該多加引導,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三、教學目標
從小說敘述者的選擇上,分析孔乙己、酒客、掌柜與“我”之間多層次的“看/被看”的敘事模式,并學會運用這種模式分析魯迅的其他作品。
四、延續性教學目標
1.敘述者是誰?
2.作者為什么選擇“小伙計”作敘述者,而不擇其他(酒客、掌柜、或孔乙己本人……)
3.明確什么叫做“看/被看”,從而理清小說中人物的“看/被看”關系。
4.歸納“看/被看”的結構層次,并運用于分析魯迅其他作品如《祝福》《示眾》等。
五、教學活動設計
在教育中,要想學生學有所得,必須將學生要習得的知識作為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
活動一: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教師活動】
教師提問:
1.大家通過閱讀,已經認識了孔乙己,你對孔乙己的遭遇持什么態度?
2.小說中孔乙己的悲劇命運是誰觀察的?
【學生活動】
1.學生回答“太慘了”,“值得同情”…
2.由“我”,咸亨酒店的小伙計觀察的。
【設計意圖】
讓學生初步感知全文,明確小說的敘述者是誰,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下一步教學環節。
活動二:探究為什么選擇“小伙計”作為小說的敘述者?
【教師活動】
1.請同學圈畫出文章中出現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將全班分為四組,每組選取一個角度扮演“我眼中的孔乙己”,討論哪個敘述角度效果更好?
分組如下:
A.為什么不選孔乙己自己做敘述者?
B.為什么不選“看客”——酒客們作為敘述者?
C.為什么不選擇酒店掌柜作為敘述者呢?
D.為什么偏偏選擇了“小伙計”呢?
【學生活動】
教師加以引導后,學生可能的回答如下:
A.①“如果讓孔乙己做敘述者那就成了孔乙己自傳了。”
②“孔乙己自己說自己慘有王婆賣瓜的嫌疑。”
③“在孔乙己自己的感覺里,他是個清白而高人一等的人,但在周圍人眼里他卻是個好喝懶做,任何人都可以欺辱的人。”
④“在孔乙己的自我評價中,他是國家、社會不可或缺的“君子”,他懂得“回”字四種寫法,但在小伙計的視角里,‘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除了成為人們無聊生活的笑料,孔乙己無任何價值。”
B.“酒客也分為長衫客與短衣幫,長衫客可以踱進酒店喝酒,比較有身份。短衣幫身份低位只能站在門外,他們的身份有高有低,不好確定,敘述起來會比較亂。”
C.“掌柜比較有錢有地位,若以他為敘述者難以刻畫出孔乙己的可憐,同樣掌柜還要作為魯迅先生筆下被觀察的那個社會冷漠之人,因此作為敘述者不太合適。”
D.①“根據文章中對小伙計的描寫可以看出,連地位低下的小伙計都看不起孔乙己,別人更不用說。小伙計的視角可以展現社會的冷漠。”
②“文中交代小伙計專管溫酒的無聊職務,這也是小伙計能夠成為觀察者的原因之一。”
③“一方面小伙計作為敘述者,可以敘述孔乙己的故事和遭遇,另一方面‘我也是一個被觀察者,從‘我的冷漠與麻木也更能看出社會的冷漠與麻木,這就是選擇小伙計為敘述者的精妙之處。”
【教師總結】
A.選擇“小伙計”為敘述者,體現了魯迅先生所特有的觀察方式與藝術構思特點,把人置于與他人的關系中來觀察與表現。
B.一方面,小伙計作為酒店中的人,孔乙己(被看者)、酒客、與掌柜(看客)的一言一行盡收眼底,既方便敘述,又顯得客觀、真實、可信。
C.另一方面,他的地位與身份決定了他與孔乙己、酒客、掌柜都有一定距離,他可以以一個無關者的身份同時觀察與講述孔乙己的可悲可笑,以及看客的麻木與殘酷,形成一個“看/被看”的模式。
【設計意圖】
通過角色扮演達到教學氛圍輕松活躍,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通過教師引導,以及教師的歸納總結使學生明白作者選擇“小伙計”的原因。
活動三:理清小說中人物的“看/被看”關系
【教師活動】
1.用卞之琳《斷章》中一句“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的一句話,來解釋什么叫做“看/被看”。
2.接上一環節討論的幾個主要人物,理清他們之間誰在看?誰又被看?
3.思考小說中的所有人物又在被誰看?
【學生活動】
1.學生通過例子理解了什么叫做“看/被看”
2.a.酒客、掌柜(看)→孔乙己(被看)
b.小伙計(看)→酒客、掌柜、孔乙己(被看)
3.(需要教師的引導)
a.隱含作者(看)→小說人物(孔乙己、小伙計、酒客、掌柜)(被看)
b.讀者(看)→隱含作者+小說人物(被看)
【設計意圖】
首先,通過分析小說中的“看”者與“被看”者,理清小說人物的“看/被看”關系。其次,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理解多重的“看/被看”關系。
活動四:歸納總結
【教師活動】
請同學根據之前的討論,歸納總結出全篇的“看/被看”敘事模式。
【學生活動】
四個層次的“看/被看”
1.孔乙己與酒客掌柜之間即小說人物之間的“看/被看”。
2.小說人物(孔乙己、酒客、掌柜)與敘述者(小伙計)之間的“看/被看”。
3.敘述者、小說人物與隱含作者之間的“看/被看”。
4.讀者與隱含作者、敘述者、小說人物之間的“看/被看”。
【課后作業】
從敘述者的選擇出發,分析魯迅《祝福》這篇小說中人物的“看/被看”的關系。
【板書設計】
參考文獻:
[1]唐伶俐怎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好課?——比較黃厚江、余映潮關于《孔乙己》主問題教學[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5(07).
[2]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解讀語文[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80-90.
[3]李長中.交流悲劇與自我成長式敘述——《孔乙己》的敘述學解讀[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4):74-80.
[4]蘇慶昌.論《孔乙己》的敘事視角[J].河北學刊,1991:96-100.
[5]黨好收.論魯迅小說《孔乙己》敘述視角的敘述特色[J].宿州師專學報,2004,19(2):71-74.
[6]蔡安延.趙華論魯迅小說的敘事藝術[J].榆林學院學報,2003,13(4).